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5岁的闫红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直都是同事、朋友羡慕的对象。她在西安南郊的一所高校任宣传部副部长,丈夫杨顺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唯一让闫红樱烦心的是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杨威,生性好动又非常调皮,隔三差五惹祸不说,还经常跟同龄伙伴打架。为这事她没少跟别的孩子的家长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2.
正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我们家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老师讲什么都听不见!""我们家孩子干什么事儿都不专注!拼图没拼完就去画画了,画了几笔又去跳绳了!""老师,您说我们家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老是坐不住!"……专注力不足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一年级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相似文献   

3.
身份     
一个城里的少妇抱着她出生不久的孩子跟进城打工的农村女人和她的孩子相遇,会有不无正确也不无骄傲的感受:我的孩子生下来就比你的孩子高贵。  相似文献   

4.
方小晶 《法制博览》2009,(16):23-23
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母亲,她们都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 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孝十分的痛恨,见人就诉苦,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孩子他爹去世早,自己又养老又养小的,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娶了媳妇,终于盼出头了,没想到孩子不孝顺,不给粮不给面,养老费也常不给。听者都了解她家的情况,对她十分同情,  相似文献   

5.
人生经常面临许多抉择,也经常遇到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而且都找不到答案。没错,这些就是哲学问题。你可以选择不面对哲学,却无法逃脱哲学问题的纠缠。  相似文献   

6.
北京有一个女人,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拥,晚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相似文献   

7.
正张金花36岁美容顾问宝宝:陈盈霏6岁10个月问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脾气很任性,如果不顺她的意思就哭得没完没了,还总是把"不"字挂在嘴边,怎样才能让她改掉这个坏毛病?编辑家长要搞懂孩子任性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反思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用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而对于不能或不该满足的需要应坚守原则,不给孩子用任性要挟家长的机会。当然,家长在孩子任性时找机会转移其注意力也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双周·锐评     
《南风窗》2003,(18)
《南风窗》2003年9月(上)《赤脚医生今又来》一文,让我感慨良多。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正赶上上山下乡,于是,她跑到苏北农村,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她说,踏在乡间的小路上,身后农屋里的孩子停止了哭闹,看着满天星星,她到现在都忘不了。是赤着脚吗?不完全是。  相似文献   

9.
正入选理由1988年投身培智教育事业,是海淀区从事培智行业最早的教师,事迹感人。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喜欢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她用超凡的爱守护着这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这群孩子,为他们带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她,就是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1987年,海淀区教委筹建了辖区内一所公办智障教育学校。低矮的平房,木质的黑板,黄土的操场……因为校舍紧张,孩子们上课、住宿都在一间教室。于文在这样的环  相似文献   

10.
只要一谈起社区工会工作,张淑英就关不上她的话匣子,让她感到最自豪的还是金鱼池地区职工的孩子,每年都有好几个孩子考取一流大学. 张淑英是从化工二厂出来的,别看那厂子如今还挂着牌子,但早已物是人非,但她是个有准备的人,在还没离职的时候,她就悄悄考了社工师的资格证,因此,招聘的时候,没经过笔试面试,就直接到了社区.当时大伙都挺羡慕她,“还是她有心,我们干了好几年都没有这个资格证.”  相似文献   

11.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五上午,我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下课铃声响了,我正在关闭多媒体系统,突然一个叫“向首”(化名)的孩子来到了讲台,她是一个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孩子。她拉了一下我的衣角.说:“老师,能告诉我您的QQ号吗?”说这话时,她腼腆极了,可能害怕我会拒绝她或者她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雯打电话说她要到澳大利亚来的时候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在我的印象中,雯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良家妇女,相夫教子,忠诚老实,一辈子安于天伦之乐。当然并不是说出国的都是坏人,但我总觉得雯这种女人是应该留在温室里养着的,不应该出来经风雨闯天下。 雯细声细气地给了我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雯说她的女儿3岁了,她不想让孩子一辈子像她一样平平淡淡艰艰难难,雯说她想出国闯一闯,为她女儿的未  相似文献   

13.
一谈及离婚,社会舆论中最敏感的就是孩子问题。人们频频指责离婚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到处都罗列出触目惊心的例子,诸如三岁的孩子被遗弃,孤独的女中学生离家出走等等。于是,便大声疾呼:为了孩子,不要离婚。确实,婚姻破裂使许多成人推翻了从前对爱的幻觉和认识而处于手足无措之中,他(她)们往往变得愤恨、不满和自暴自弃,随之而来的各种压力也使他(她)们无法顾及孩子,这样,他(她)们的孩子也往往遭到冷落甚至虐待。诚然,美满和睦的家庭,夫妇相亲相爱,这是每一个正常的人所企求的。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当中,生活往往不会按我们自己铺设的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开始,付雁像是刚到幼儿园的小朋友,连话都不敢说,甚至见到孩子还往后躲。等到敢说了,却又说不好。她带孩子们做游戏,讲完要求,孩子们都没听懂;换师傅来救场,只用三言两语,孩子们就明白了。"那时我也纳闷,明明是按照学校里教的做,怎么就不管用呢。"付雁是个爱反思的人,她把焦虑转化为耐心,观察同事,特别是老教师与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15.
11岁的女儿突然喜欢上了韩国女团,我和爱人这才意识到,平时疏于灌输“耕读传家”的家训,孩子“意识形态”的阵地被娱乐明星占领。女儿平时比较任性,又快到叛逆期了,强制让她不看女团只会引起她的逆反心理,要想做出改变只能另辟蹊径。乘着暑假,我们把孩子送到两千公里外的老家农村小学住读一周。  相似文献   

16.
头重脚轻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08,(20):34-34
6岁的大儿子摔伤了,她赶紧抱着孩子去医院,小儿子没人照看,她将他放在浴缸里玩,也算是急中生智吧。浴缸里没水,但很深,孩子小,爬不出来,看起来是不错的主意。不知为何,不足两岁的小儿子居然将浴缸里的水龙头拧开了,小儿子淹死了。  相似文献   

17.
我看乞讨者     
有一年到北京旅游,过前门时一位妇女拉住我,苦着脸说丢了钱包,找不到亲人,她和孩子都没有饭吃。几米外,一位约5岁的孩子正咬着手指望着我。我掏出3元给了她,她要我留下地址以后奉还。我说不用了。在厂州街头,我对乞讨者也曾慷慨解囊。不是自己富有,只希望用微薄之力,给人间增点温暖。然而,以后报章陆续披露,其实大多数乞讨者都是骗子。他们“乞”钱建房子娶媳妇住宾馆,靠“乞”致富。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1998,(5)
差两天就是3月8目的时候,编辑接到一个23岁女孩打来的电话,她是一个40多岁已婚男人的情人。男人给她钱和房子,要求她为自己生一个儿子,富足的生活是一个贫苦农家女孩多年的梦想,但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是不开心,于是打电话来问,她是否应该这样生活下去。 我明白她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她没有获得真实的爱情和幸福。没有一个男人因为爱她而娶她,没有一份可以在阳光下自由成长的爱情,没有在节假日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力。她说,她从小穷怕了,她希望她能给她的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场浪漫的网恋,让美丽的女教师林丽嫁给了大自己15岁的赵建。婚后,年近不惑的丈夫很想要个孩子,可年轻的妻子却不愿意过早地因孩子所累,直到一次意外怀孕后,她才不得不妥协。谁知,就在林丽回娘家养  相似文献   

20.
民间无名氏旁门斜出,创作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警言,震颤人心,真有“一句顶一万句”之功,遗憾的是,这无主语的警句一喊起来,就令人感到一种滑稽和幽默。多次回农村老家探亲,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斗大的字刷在农家墙头上。与乡亲交谈,都苦言孩子上学“交不完的钱啊”!一个亲戚当民办教师十多年了。我问她:“你们那个学校财政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