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会同安徽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就怎样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日到合肥市包河区蹲点调研。包河区作为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核心城区,随着滨湖新区等大规模建设,承载重点工程项目100多个,集聚了40万名农民工及产业工人。去年以来,该区大力推进农民工文化驿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工人阶级中的生力军,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阶级支撑,具有群体性特征。访谈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群体差异性特征,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亦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不够深入、认可水平有待提升、内化不够、信仰度不高等认同问题。提升认同度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增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基础;明晰责任主体,共促主流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和社会化;维护农民工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环境;畅通传播渠道,使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文化需求;完善培训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和特点。农民工子弟的人际交往空间较小,主要停留在家庭成员和相邻的同学之间;他们的这种交往状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其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显著特点。农民工子弟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是与其文化和地位相对应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群体一定程度上面临政治社会化路径不畅问题,引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淡化。本文在"路径一目标"分析框架下,以农民工为考察对象,对50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传播、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这四条政治社会化路径,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直接促进作用,社会传播经由政治学习与内化以及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经由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间接促进作用。政治社会化路径的整体优化能够显著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创业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的制度环境、个人素质和创业机会等,不论是在农村创业,抑或在城市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都概莫能外。提高经济资本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城市适应的基础;增加社会资本则是其城市适应的保证;提升文化资本及心理认同,是其城市适应的归宿。因此,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地域多元化和制度的开放性;实施资产社会政策和制定更人性化的制度安排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6.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了研究文化融合、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和社会融合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感知关系水平的,基于2010年在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城市融合诸因素对城市感知关系(生活满意度、认同度、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发现:文化融合程度越高,农民工对上海的认同程度就越高,也会更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但其生活满意度未必越高;经济融合程度越高,城市生活满意度、城市认同度和未来留在上海发展的意愿都越高;政治融合只对未来发展意愿有影响;社会融合越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越高,对生活也越满意。研究为政府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受到的被动排斥,而多年的城市打工生活已高度淡化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与归属,返乡青年农民工往往会主动排斥乡村生活,在这种双重排斥的境况下,返乡青年农民工极易成为无"根"的游民,乡村认同与归属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的吸纳能力,促进返乡青年农民向城镇分流,同时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价值观重塑,重构其乡村社会认同与归属,才能有效防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同:新农村文化建设之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种种表现,实质上是农民对这一过程少接受、少认同,难接受、难认同乃至不接受、不认同的反映和折射。作为主体和客体、参与者和受益者辩证统一体的农民,认同与否、满足与否是衡量新农村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内在标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叠加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社会认同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所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巩固执政之基;对重建农民的生活意义,主动化解农村文化建设之困境、稳定农村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立共同理想和信仰目标,大力建设并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农民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出发,重构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载体等,是增强农民社会认同感的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农民工社区安全的影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乡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论述了农民工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与意义,并从社会观念、管理体制两个层面和政府、街道小区、企业、农民工自身四类主体提出了加强农民工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与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众政治认同的历史变迁进程,在全面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和揭示民众政治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启示。概言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众政治认同演变的现实启示主要表现为: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显著的执政绩效提升政治认同;加快培育法理型政治权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提升政治认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包容的意识形态提升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带着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不同的城市中漂泊、穿梭,他们的精神生活状态、文化生活需求,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丛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关注和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农民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黄志强  罗林 《学理论》2009,(9):105-106
身份认同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尺度。我们通过分析广西南宁万秀村农民工的工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工伤保险、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社会歧视等问题,探索其在职业、学历和阅历、心理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成因,以此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要措施,以增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改造人们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广泛认同;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部署农民工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力举措。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这一重大举措,本刊就《意见》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农民工将自身定位为城市的打工者,这种角色定位和认同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心理已经从上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过客"的心态变成了"城市主体"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新生群体,城市的生活使他们建构起对自我群体的意识和群体认同。本研究将从群体过程或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被歧视感这一群体污名意识形成和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吹响了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号角。近年来,各地在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农民工文化工作呈现出不断完善、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以下是部分省区市的经验做法,本刊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现状视角,要实行农民工科技素质多元合作机制培养;加强补偿教育,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水平;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6)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法治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法治文化的认同还有待提高。目前,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传统文化、各地文化水平的差异、法治精神文化的忽视。所以要实现法治文化的认同,就需要从主客体方面进行。在主体上,培养法治文化认同的小团体,共分为法律职业群体、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知识分子、其他人四个小团体;在客体上,从行政、司法、法治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法治文化,以期增强法治文化的认同度。此外,再借助法治宣传教育这一手段促进法治文化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20.
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认同需要基本社会条件的创设:推进经济发展与利益合理分配,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济条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条件;加强政治领域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