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婴陪着齐景公。早晨天气寒冷,景公对晏婴说:“请送上一些热的食品。”晏婴回答说:“晏婴不是您送饭的大臣,斗胆不送。”景公又说:“请把裘衣取过来。”晏婴回答说:“晏婴不是管坐垫枕席的大臣,恕不从  相似文献   

2.
泥鬼     
太史唐济武幼时,游寺院,抉泥鬼眼中琉璃眼珠归。鬼不敢祟,乃祟其同游者。鬼之祟人,亦专欺昵之者,故湘西凤凰县有谚云:“豹子湾的鬼——专迷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2):123-126
<正>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唐正芒、王娟在《党的文献》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并指导编辑出版了《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围绕“不怕鬼”,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讲清了“鬼”是什么、为什么不要怕“鬼”、如何对“鬼”进行斗争等问题。在毛泽东看来,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一是国际上一切帝国主义及国内外反动派;  相似文献   

4.
“我累了,你背我。”宗定伯背鬼走了一段路,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就对鬼说:“你再背我一会儿,鬼背起宗定伯问他怎么这样重?他答道:“我刚死。”他问鬼:“我们鬼最怕什么?”鬼对他说:“我们就怕人吐我们口水。”听完此话,宗定伯乘其不备向鬼连吐三口唾沫,那鬼变成了一只羊。这时天亮了,他把羊赶到宛市卖掉了,得钱伍佰,扬长而去。宗定伯遇鬼、不怕鬼、与鬼斗智,时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临危不惧、镇定自如、随机应变的心态和能力,值得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学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我们要善于认…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对鬼文化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对学习日语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通过介绍"鬼"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由总结祭祀活动和民间传说中出现的"鬼"的形泉得出结论.日本的"鬼"总体上是灾难、晦气、疾病的象征.人类在与"鬼"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惭愧     
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中国旧小说里英雄上阵得了胜或者箭中红心,每暗叫一声惭愧。”一本书里解汉字“惭愧”,说它是“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7.
《鬼哭》释     
王学院家里闹鬼。这位官老爷对鬼也想摆官架子,提着大棒吓唬道:“你们不认得我王学院吗?”这法子惹得鬼嗤嗤窃笑。王学院毕竟聪明,赶紧变过脸来,抛鬼饭、做道场,超度冤魂。大  相似文献   

8.
“画鬼容易画人难。”这句话前半截怕不能作数。鬼在暗中作祟,看它不见。看不见就能画出它的谲诈?不可信。对于鬼先生,大学问家孔子都取回避政策,屈原也只有神魂颠倒时方在《天问》里絮  相似文献   

9.
嬗变     
时光虽然无情的流逝,但往事永远在你心中驻足,令你常常回眸凝视。二十年前的夏天,对于10岁的婴桃来说,实在大难熬了。因为她惧怕继母那一双眼睛,凶狠甚至恶毒。10岁正是贪玩调皮的年龄,心灵纯净无邪。然而婴桃却充满了忧虑。婴桃惧怕一天一筐猪菜;惧怕一天一盆尿布;惧怕一天到晚不准同伴来家里玩……婴桃的眼睛里饱含着不该有的抑郁。  相似文献   

10.
邓伟志 《民主》2005,(5):1-1
春秋时期的晏子主张“和与同异”。孔子的名言“君子和而不同”,说不定是从晏婴那里学来的。晏婴为了实践他的“和谐”,大力提倡“爱民”。《晏子春秋》里写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晏婴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再高也没有“爱民”这一境界高,一个人的贡献再大也没有让民众快乐的贡献大。晏婴真是爱憎分明啊!  相似文献   

11.
识人与识山     
相传,齐国有位高士名叫北郭 骚,这个人才高志洁,光明 磊落,但极不善处世,所以贫穷潦倒。在这种情况下,他去造访宰相晏婴,请求赏赐一点东西奉养老母。晏婴了解到北郭骚的为人之后,便给了一些谷物和钱。不久,晏婴被齐国君主景公怀疑图谋不轨,只得亡命他国。临走时,他突然想到北郭骚,就顺道前往他家,一则告知情况,二则辞别。北郭骚闻言后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一句客套话:“一路上多多保重。”如此相待,让晏婴十分难过,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很有感慨地说:“难怪我必须逃亡,我根本就不会看人。”然而,就在晏婴离去之后,北郭骚前往王宫对景…  相似文献   

12.
偶记     
读《子不语、鬼送汤圆》,哑然失笑。 王生病,“众鬼阗门塞屋,日掩天光,夜蔽灯火,或坐或立,或言或笑,聚集十余日。家中持经放焰口,毫无效验。一女鬼呼曰:‘汝家该延老僧宏道来,我辈便去。’如其言,往请宏道。甫到门,众鬼轰然散矣。 袁子曰:‘同是念经、放焰口,而有验有不验,此之谓有治人,无治法也。’” 噫嘻!靠人治,而不靠法治,不仅不易治人,且不易治鬼。  相似文献   

13.
焉能事鬼     
桃源  于多 《瞭望》2008,(35)
丰都欲斥巨资兴建鬼城的消息,引来众多质疑。有文化官员称其不认同对丰都花7亿元修鬼城的批评,并出点子让重庆把全国的鬼文化集中,包装成自己的品牌,全国人民都会来看。这番话同样遭到不少网民的质疑。有论者云,正视鬼文化,研究鬼文化,不等于要大兴土木建设鬼城。从文化的角度说,这些建设可能是一种造假。全国并不缺乏花费数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婴戏题材绘画的成熟和繁荣时期,从内容取材上大致可分为写实生活类作品和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两大类。有限的婴戏图作品充分体现宋人精湛的技艺和尚真的审美追求,也为后世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的真实状貌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景颇人世代追寻美好幸福的生活。 他们辈辈相传:人类的祖先居住在“天然平顶的山”。汉、傣、景颇是排行兄弟。后来分了家,上路各奔前程。汉人用口袋装粮食,篮子盛鬼,到新居后粮食保藏着,鬼却漏掉了;景颇人则相反,用口袋装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7,(7)
<正>前几日,画家盛姗姗从美国写信来,约我为她的父亲草婴先生写一篇纪念文章。3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分在《萌芽》当编辑,盛姗姗是《萌芽》的美术编辑,我和她有过一段同事的经历。当时就知道盛姗姗是翻译家草婴的女儿,也知道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英文,准备去美国留学。盛姗姗从未和我说起过她的父亲,但草婴这两个字,在我心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因为,从小学时代开始,我就读过他翻译  相似文献   

17.
舒芜 《瞭望》1989,(18)
清人笔记小说中有乐钧《耳食录》一种,吴嵩梁序称其“事多出于儿女缠绵,仙鬼幽渺,间以“里巷谐笑,助其波澜。”据我看,“儿女缠绵,仙鬼幽渺”的部分,大致不出《聊斋志异》的范围,笔力稍弱,没有很大特色,倒是“里巷谐  相似文献   

18.
《斩鬼传》是明末小说《西游补》的影响下,在清初出现的一部集魔幻、讽刺、荒诞、写实于一身的小说,它是神魔小说创作的一种新形式。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小说,长期以来并未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试从《斩鬼传》作者的考证、版本和刊行、文本的纵横比较研究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使《斩鬼传》得到更好的研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眼下,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淡薄了,唯独拜金主义高居榜首.拜金者,推崇金钱也.就中国人的传统而言,品格自尊,膝盖是不能随意弯曲的.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神仙皇帝.如今时兴拜金,比之天地祖宗欠妥,当神仙来敬奉倒是不假的.要不,赵公元帅怎入了封神榜呢? 敬钱如敬神,神仙世界就要降格了.天宫辉煌太寂寞,纷纷踏云下凡来,抢了鬼推磨的差事,鬼还挣扎不得.因为神比鬼的地位高;神比鬼的魔力大,一样买得动,谁还会舍却神龛赴鬼庙呢?清人有著《钱神论》者,说钱能通神,就十分老道地指出了钱神融通比钱鬼纠合的新妙. 情同此理,现实社会也有了种种应兆.一曰:钱权交易.你花线填我的私  相似文献   

20.
1961年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是影响一代人的大书(虽然是105页的小薄本),直到最近,龚育之同志还提到它,并且希望再编出一本《不迷信的故事》。1999年8月,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通力合作,修订出版《不怕鬼的故事》。同时,还出版了一本《不信神的故事》。那么,这两个选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