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商民主的特点表明,协商民主是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我国按照协商民主的要求,建构和谐社会的利益表达机制,宜夯实民主运行基础、突出利益主体地位和健全政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侯莎莎 《前沿》2011,(4):93-95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主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对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通过保障协商民主权利、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协商民主意识、增强利益表达能力、营造全社会协商民主的良好氛围等途径,来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体制机制,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票决制与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轶 《长江论坛》2008,(4):66-67
本文通过对比票决制与协商民主、以及中、西协商民主所依赖的利益基础的差异,探索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的适用性。文章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协商民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形式,但它在中国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成熟的票决制对中国民主政治文化及民主习惯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公众只有广泛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中来,才能深切感受到法治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意义,才能逐步养成法治思维,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为此,就必须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形成协商民主实践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增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自治,从而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关注的是传统代议民主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如民主选举“授权”后的监督问题,如简单多数原则不能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真实意愿的问题,倡导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由此可见,协商民主并不是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否定,而是建立在后者之上,并形成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当中,协商民主理论在指导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协商民主原则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的应然问题,即为什么协商民主原则应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民主,协商的观念也随之产生。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其核心则在于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对民主本质的再思考激发了以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的理想的公民社会的探索。本文以协商民主的基本涵义和协商民主的核心为基础,主要论述了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但愿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讲有所裨希。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社会利益分化和改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挑战.因此,倡导协商民主,推进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则是处理利益集团矛盾、增强社会张力、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手段,而这应以坚持公共理性、建立公民文化、促进协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十八大对健全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寄予乐观的期待。中国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了多级政治协商制度,探索出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等基层民主实践,这些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经验。同时,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协商民主的协商场域正在不断拓宽。工资集体协商的广泛推行就是协商场域拓宽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福建泉州的工资集体协商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具有内在契合性,在内容上表现为:公民的参与责任与理性、社会认同与信任、政治合作与互惠;在互动上表现为:公民社会是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社会平台、协商民主是培育公民社会的民主范式之一。构建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模式,必须提高社会组织协商民主的意识和能力,明确目标和取向,拓展渠道和方式,创新制度和机制,防范危机和风险。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启动力、政治文化转型的突破口之一、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是西方传统代议民主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发展起来的最新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因为不一致才有协商,矛盾和冲突是需要协商的前提,在既有参与者中,利己主义诉求也是正当的,通过协商使不一致或妥协或让步或理解,逐步达到消气、减震和聚力的目的。协商民主既提高公民素质又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它能有效地弥补政府的缺陷,增强政府的人民性,使政府从形式上和实质上成为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西方19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样可延及至经济领域,一方面在企业的管理领域和分配领域引入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大力创新工会工作,不断提高协商质量,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这是协商民主在经济领域有益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但是具有协商特点的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早就成为现实并付诸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我们不仅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而且要在更广范围、更大领域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国内一些学者将西方的协商民主引入中国,视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协商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同时我国的协商与西方所谓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同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商民主来化解基层治理中的社会矛盾,关键是要在理性对话之中实现利益均衡。建构从上到下的公共协商机制,协调各方利益者的价值偏好;改变社会大众被动式的政治参与,减少各利益群体因不同诉求而产生的偏见;建立平等、包容、公正、自由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新社会阶层与协商民主的推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俊 《人大研究》2008,(7):32-35
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格局、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并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多元的政治参与群体。但是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尚未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形势,从而使得社会各领域的参与功能未能得到疏导和释放,存在影响政治稳定的潜在可能。因此,不仅需要对现行政治参与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也应当对社会参与制度进行规范,以适应当前政治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可以行使自治权的村民个人,其在村级协商民主活动中产生了平等协商型、自我主导型以及理性顺从型三种互动模式,并表现出了理性态度下的主体性理念、独立的公共责任意识、多元之上的包容性与妥协性以及较强的民主能力与话语能力四大政治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干部选拔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近年来,领导干部选拔工作陷入票决民主被滥用的误区。为使领导干部选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民主化水平和选拔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探索运用协商民主方式选拔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公民资格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反思和重构,这种反思和重构,既体现在对于公民权利基本理念和结构的反思和发展,也体现在对于民主参与的内在决定性要素——公民理性和责任的强调和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科学发展同样必须重视对中国公民资格发展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