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审团制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保证司法正义的重要制度,本文从陪审团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陪审团制度是实现正义的必要手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美国陪审制作为美国民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陪审制实际应用率的下降使人们对陪审团能力以及其存废产生质疑。因此,本文针对危机的根源逐一进行反驳。另针对陪审制运行中陪审团的遴选、陪审团审议过程中的问题,应当废除强制否决权,引入"司法性陪审团模式"。正确应对危机的方法是:转变观念,发挥法院作用,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3.
薛常宝 《法制博览》2015,(4):186-187
苏联解体后,在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呈现衰落的背景下,对于一个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的俄罗斯来说,改革者却仍然竭力推行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这一重要的法律问题很值得关注和研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司法公正,需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由于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在历史上曾深受苏联法律制度的影响,俄罗斯的经验无疑对深入研究我国的相关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重要制度之一,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能与之对应的是人民陪审员制度。两者都是通过允许非法律工作者参与到案件的审理中并对审判结果产生一定效力,以实现对案件审理的公开化合透明化。但其实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程序上,更体现在其深层的法律思想中。本文将以《失控陪审团》这部经典影片为例,剖析中美关于陪审制度的不同与其背后所代表的两国法律对正义的保障差异。  相似文献   

5.
起诉审查制度在美国刑事诉讼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刑事案件进入审判程序的看门人。本文就美国起诉审查制度的具体构造,即初审程序之起诉审查和大陪审团之起诉审查做了相关的介绍,并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起诉审查制度在英美的不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管窥美国校园陪审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当代世界》2008,(7):32-34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好讼的国家,举凡一切国家运.作和社会生活,大到总统选举,小到邻里纠纷,无不采用诉讼的方法求得最终解决。学校也不例外,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在学校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他们都会选择以司法途径来裁决。而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除了有负责联邦司法事务的联邦法院和负责各州司法事务的州法院系统以外,美国高校在大学自治的传统下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司法制度。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美国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司法制度,这一制度中尤以校园陪审团制度的设计最具有特点。可以说美国人如此热衷于司法活动,应该是源于其对司法制度的自信,而自信的根本又来自对陪审团审理案件公正性的信任。在校园司法中,由普通学生和老师组成的校园陪审团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居中裁判,承担着“事实厘定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6)
正刑事案件被告有权选择法官判案还是陪审团判案。陪审团的判断最接近案件真相,前提是陪审员都没有受过信息污染。而梁案审理时,美国抗议各类对黑人施暴的警察逍遥法外已持续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8.
罗瑾瑜 《南风窗》2014,(11):82-84
<正>就像其他国家一样,美国无法杜绝犯罪和腐败,但是,美国的司法系统是解决这些纠纷和问题的保证。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起源于英国。时至今日,这种比美国国家历史还要长久的审判制度,它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对刑事审判案的判决作用和后果,并不总是受到好评,原因是它曾经数次出现过放走坏人和冤枉好人的审判结果。学术界甚至对此有些争论,认为这种制度没有必要在当今的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再实施了。法律心理学教授彼得·J·梵克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三振出局法下,如果存在先前认定之罪,则会导致法院双倍判决现罪。但是,对于未成年人判决是否构成先前的重罪,不同法院之间存在很大的司法分歧。最终,加州最高法院认为,陪审团的缺位不影响未成年人判决构成先前的重罪;现有犯罪行为表明犯罪嫌疑人没有对过去的犯罪行为进行悔改,因而依据累犯增加量刑是合理的。这意味着法律将未成年人判决等同于严重或暴力重罪的成年人犯罪。这无疑将增加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惩罚性并削弱其补救性,易使矫正未成年人的制度功能落空。  相似文献   

10.
与英国近似,美国的司法大众形象大致是:法庭上,被告人在被陪审团证明有罪前,是被推定无罪的。然而,在美国,大多数犯罪却并非依此程序而是依照始于19世纪中期的“辩诉交易”所认定。自1990年始,辨诉交易在世界上得到了极大规模的运用。尽管它获得了广泛认可且现今已成为一个被普遍适用的制度,但其效用尚待观察。至今就目前来看,很难对此机制的接受、存废抑或改革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