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蒲松涛 《法制博览》2014,(2):240-241
网络舆论干涉司法,现今社会这近乎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司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其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法官的依法裁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今,各式各样的舆论正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司法。本文以"李昌奎"案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对司法的影响,现今司法独立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子通讯产品的普及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众化,广大公民的言论自由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网络民意"在这个平台上"呼风唤雨",显示了巨大的力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势力,这个强大的舆论势力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司法的实现。在近来发生的许多司法事件中,网民通过各种网络手段参与到事件的进展中,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评论,甚至谩骂攻击,使一件普通的司法事件发展成为一件网络事件,并不断通过网络舆论助推着事件的发展。但是,在一个网络基础已经基本建立的时代,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网络民意的支持,网络就是沟通民意与司法工作最好的桥梁也是实现民意的最好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叶竹盛 《南风窗》2012,(25):24-25
对于权威尚未完全建立的中国司法来说,如何从公众舆论中获取力量,又如何避免迷失在扑朔迷离的"民意"中,这显然是演好司法与舆论这出对角戏的关键所在。在不久前,浙江温岭警方通报,激起强烈民愤的虐童教师颜艳红不构成犯罪,改处行政拘留15天。这一结果令诸多网友很失望,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尤其是法律专业人士,认为这是"法治精神"的胜利。近年来,导致公众舆论与司法判决出现紧张关系的案例不在少数。类似案例的出现与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规避司法危机,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目前法治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有的体制下,应尽最大的努力去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寻求最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案件公开审判的监督,确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阳 《法制博览》2015,(2):173-174
在法治社会中,司法与社会舆论缺一不可。然而,社会舆论对司法具有双刃剑作用。适度的社会舆论可以监督司法审判、促进司法公正,过度的社会舆论却会造成其与司法公正的对立,从而导致"舆论审判"现象的产生,阻碍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严重影响司法的公信力。本文详细分析了面对"舆论审判"我国当下司法公信力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6.
王瑜 《法制博览》2015,(7):250-251
网络司法拍卖自2012年出现以来,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网络司法拍卖中流拍现象时常产生,情况不容乐观,与当初的理论预想相差甚远。本文将主要对网络司法拍卖中流拍出现的原因进行浅析,同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两者的冲突在现代法治进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突显出来。这本质上是公民言论自由知情权与司法独立公正审判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一方面,新闻自由有助于监督司法,有利于司法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如果新闻舆论过度地干预影响司法活动,又会导致司法向民意的妥协,牺牲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所以,两者必须实现平衡与契合。但要达到两者都能接受的平衡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磨合与调整的。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冲突的原因和探讨解决的方案。经过分析后笔者的建议是首先要从立法上予以规范;其次要完善司法建设和规范新闻媒体行业规范;再次要增进两者的沟通协调。  相似文献   

8.
席典玉 《法制博览》2013,(5):150-152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反映,其背后是公众价值评判体系的反映,舆论监督就是公众用舆论的威慑力来监督公权力的行使。在司法领域,则体现为对法律适用和司法公正的监督。在新媒介环境下,舆论监督更是以其特有的个性影响着司法公正,这既推动着国家的进步,但也由于舆论监督力量的过于强大对司法也产生了干涉。如何让舆论监督与司法更好的互动,实现两者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代丽 《法制博览》2013,(7):153+119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执法、司法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从司法角度看,舆论监督是一把"双韧剑",用之得当,则有利司法公正;用之不当,则有碍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犯罪之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防范体系。在社会对策方面,既要加强“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又要加强网络自身的管理和安全;在刑事对策方面,既要加强刑事立法方面的建设,又要加强刑事司法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