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备受关注,我国著作权法律法规的改革方向也是强化保护,然而在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制度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试图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合理使用存在的正当性、合理性,并展望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9,(25):174-17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成熟,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于作品的需求不断提升,随之涉及到的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日本作为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最严苛的国家之一,也在18年放宽了著作权权利限制,于2018年2月23日正式提交了《著作权法》修正案,新法案规定互联网企业可以不经过著作权所有者同意直接使用著作物,这代表着日本对于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一次大胆尝试,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为迎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不断进行出版革新。通过分析此次日本著作权法修改利弊,以及纵观国际趋势,希望能在我国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之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是商标权限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均衡私权利和公共利益的机制,也是解决侵权纠纷的重要原则。本文从商标合理使用的概念入手,分析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进而对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鑫 《法制博览》2013,(10):197-198
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在著作权法领域被称之为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调整作者、传播者、使用者在行使著作权及邻接权过程中矛盾与冲突的一项利益均衡制度,具有平等性、公平性、公益性、合理性的法律价值。然而其合理性之判断标准却面临着立法上的缺陷以及司法上的困境,学界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本文将从介绍各国合理性判断标准主要立法模式入手,在结合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分析,进而对合理使用之构成要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朱文勇 《法制博览》2013,(3):132-133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今年6月笔者所在城市的中山市沙溪镇也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矛盾的高发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群众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但与这种维权意识增强相对应的维权制度还远远不够完善。因此,我们从立法上确定一个减少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而这一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在立法的时候更多地保护相对较弱势群体的利益,让多元的社会利益都能在立法层面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6.
杨俊鹏 《法制博览》2022,(29):52-54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网络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已然成为当下最广泛、最热门的、最快速的信息交互手段,然而隐藏在信息网络传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规范的天然滞后性,各地法院法官的自主裁量权对于案件的审判占比过重,导致诸多类似的侵权案件无法做到同案同判,量刑轻重各有不同。因此本文着重关注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当下环境仍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予以改善,期望能在公众和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纠纷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方便更多作品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更好地传播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翔 《法制博览》2023,(16):136-138
APP软件迅速发展,但相关法律规定和监管治理滞后,导致个人信息使用上存在混乱。APP软件对个人信息的使用需要建立合理性边界。当下,APP对个人信息使用上存在法律困境、司法困境和监管困境。对此要在法律上补强完善“知情—同意”规则和必要性规则,在司法上加强APP方举证责任的承担,形成持续、稳定、效果确定的行政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邢文艳 《法制博览》2013,(7):106-107
代孕,这种代他人怀孕及生育的现象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趋势,已经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它成为了解决不孕症的一种临床选择。然而,它的出现对的社会、法律、道德以及伦理等是一个巨大冲击。挑战了社会秩序、法律秩序、道德伦理,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随着不孕不育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人工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代孕势必有其合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社会转型期间的特别群体,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分层加剧、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今社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群体的权利和利益的保障也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来,才能更好得维护其权利和保障其利益。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9,(23):37-39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视听作品的二次创作方式与传播途径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普通用户使用他人视听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内容,新的创作形式带来了新的创作活力,同时也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难题。面对转化使用他人作品形成的视频内容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问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无法给出明确回答,这类二次创作内容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本文主要就二次创作短视频的转化性使用及其合理使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我国《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完善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新《著作权法》实施的背景下,网络游戏可以被纳入视听作品的范畴受到著作权保护,《著作权法》新规对网络游戏的直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得直播活动以及直播相关网络传播中纠纷发生更为普遍。在司法实践中,此类纠纷中网络直播者、直播平台能否就网络游戏的使用构成合理使用往往是争议的焦点。本文意在通过梳理研究合理使用制度的现行法规定、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实践情况,权衡合理使用制度的特点和后果,希望能够为司法裁判中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合理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上模仿讽刺作品有大行其道之势,针对其是否符合合理使用,我们从试从法律上出发进行说明,针对法律规定的学习使用构成合理使用提出怀疑,辨析模仿讽刺作品的合理性。进而讨论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的法律困境,一切都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18,(11):81-82
民事执行难已然成为我国法治的老大难问题。目前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制度则存在法律依据散乱、独立性不足等等缺点,进一步导致了我国执行难问题的突出。故而,从理论上分析,实务上需求,为我国民事制度的独立立法提供可行性,即使存在着与现行制度等矛盾等问题,但此种单独的民事执行立法乃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李新 《工会博览》2009,(11):71-71
从性质上看,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但是,由于工伤保险赔付是基于工伤事故的发生,工伤事故在民法上又被评价为民亨侵权。这就产生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在立法上的反映就是工伤损害赔偿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流动中个人、政府和企业之间利益平衡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对均衡的利益平衡保护原则,有助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现行《商标法》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地名可以作为商标获得注册。法律并不禁止商标专用权权利人之外的其他人对注册商标进行商标性使用之外的其他合理使用。然而,地名商标因含有地名这一公共领域的词汇,在实践使用中,常常出现诸多问题。文章结合我国理论界与司法实践,分析构建地名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必要性,探讨其面临困境,并对构建地名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提出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关系是指人们的行为在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三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构建适合慕课的合理使用制度就要弄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即慕课的参与者;客体,即慕课涉及的精神产品;内容则是指慕课参与者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17,(35):91-92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商法也逐渐趋于完善,对于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就我国立法情况来说,很多法律法规都是需要以民法为基础准则,进行补充和调整的,商法的确立和完善就需要以民法为基础。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向统一和分立两个方向转变,这不仅是我国立法完善的体现,也是民法的作用体现。本文主要就民法与商法的关系自己民法与商法的立法模式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著作权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其保护原则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网络环境给侵权人创造了便利,简单的复制粘贴使著作权人的利益很容易遭受侵害,因而应当侧重权利人权益的保护;有人认为,为了使优秀的作品得到广泛的传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侧重加强对权利人的限制,使有限的个人财富被全社会共同分享。无论哪种观点都不否认要在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两者间寻求平衡,只是在平衡的度上存在着争议。这种抽象的平衡的尺度与火候的把握,要在实践的个人权益与公众利益的博弈中找寻。  相似文献   

20.
申阳涛 《法制博览》2023,(13):118-120
2020年第三次修正的《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将作品合理使用在“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规定性”立法模式的情形,但依然未能解决网络环境中关于作品合理使用的最大问题。网络环境中作品的创作呈现大众化的倾向,即作品创作不仅是少数专业创作者的行为,广大互联网用户利用网络资源创作生成了海量内容,而这也正是互联网促进文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由于广大互联网用户欠缺专业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在创作生成内容时普遍存在借鉴原有作品的现象,该行为因存在商业目的而很难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转换性使用的判断标准,以界定网络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二次创作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