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城城 《法制博览》2015,(7):111-112
人肉搜索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搜索模式,这一搜索模式的出现引发了"王菲案"等侵权事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网络世界中的人格权保护问题,本文对人肉搜索的侵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概括阐述"人肉搜索"的概念、法律特征等基础上,归纳了人肉搜索涉及的具体侵权责任的类型,分析了侵权主体以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借助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但是,当人肉搜索的力度超越了它自身的限度,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时,人肉搜索就不仅仅是一种搜索方式,而是触犯了法律,达到了违法的行为。尽管我国的民法通则中并没有对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民法法域下发生人肉搜索侵权行为时,被侵权者有受保护的权利。就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人肉搜索的内涵,之后就民法法域下的侵权保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万户千家,博客等网站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晒"生活。但近几年,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思考。从人肉搜索案件中吸取教训,要以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为基础,探讨网络隐私权的内涵、特征,观察我国现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适用、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建立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机制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宇桂 《法制博览》2015,(7):150-152
人肉搜索侵权案件中,需要承担责任的主体无非就是人肉搜索的发起者、违法传播者和网络运营商。笔者以"人肉搜索"第一案和"严先生"案为引子,着重分析"人肉搜索"侵权案件中各方的民事责任,以及就具体的案件中以谁作为被告最合适等问题进行显浅的探讨,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面对未成年人信息在"人肉搜索"情形下遭受网络侵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尽管对网络侵权做出了应对性规定,但均未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优先保护,而是与成年人实行一体保护,这不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的角度对《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重新解释,并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标准的类型化,从而有利于"人肉搜索"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网络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运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出现了,本文通过在文章中对"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进行分析,来看我国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实现,以及它的实现与隐私权甚至名誉权之间的冲突和如何使得这些权利达到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生自发的社会现象,从产生之初就被看作是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益的主要方面,而忽视其积极意义。自2001年"陈xx事件"至今我们不断看到"人肉搜索"负面价值的减退,而以"微博"等新媒体作为一种评价机制与信息渠道,畅通了沟通平台,同时也给权利保障、网络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浩 《法制博览》2013,(9):101-102
随着公民对个人权利的日渐重视,如何适用法律来平衡保护隐私权、言论自由权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跨省追捕"现象的频发,更是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冲突的担忧,如何明确界定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界限,找准两者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进行法理剖析入手,明确公民的权利界限,以期日后能为更好地完善立法尽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人肉搜索"引发的人格权侵权问题极为典型。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救济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立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 29岁当市长,引来网友一片质疑和人肉搜索,越解释扯出的问题越多。出了意外死亡事件,有关方面缺席、妄语,甚至想遏制网上"喧哗",结果引来最多数万人的围观,冲突中出现了"专政机器"节节败退的一幕。一句"是在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不得不以当事人停职来平息各色舆论的声讨浪潮。  相似文献   

11.
戴玉 《南风窗》2012,(20):32-32
人肉搜索,是缺乏有效组织形态的社会用以维护群体规则的最有力手段,也是依靠集体合力公开满足无下限窥私欲的免责狂欢。官员首当其冲,成为被惩戒与被消遣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问责有点乱     
官员财产申报,有关方面说在研究,以后会怎么样还难说,让老百姓"先脱"的高官倒是被"人肉搜索"了。一波未平,被问责官员复出又成了民众议论的焦点。比如因为"豆腐渣"工程遭免职的陕县交通局局长,5个月后又要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09,(5)
2月9日,网民口中的"最牛房产局长"、南京江宁区原房管局长周久耕被南京市纪委立案调查。周久耕之蹿红网络,先是因为他常抽1500元一条的"南京九五至尊"香烟,以及前后戴过售价10万元的江诗丹顿、劳力士、帝陀表等4块名表,而在人肉搜索之下被公之于世,很快又因江宁区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大家似乎都觉得人类再无秘密可言,“人肉搜索”更是连个人隐私都“搜”光“索”尽。其实未必,信息和知识的爆炸还会“炸”出许多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甚至越“炸”秘密越多。这样人类才会有事可干。比如世界上果真有鬼吗?有谁亲眼见到过?  相似文献   

15.
从网络问责的特征与过程看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问责,是指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载体,以发贴、跟帖、转贴、人肉搜索、讨论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曝光,从而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促成责任追究的过程。与行政问责相比,网络问责具有草根性和异体性、低成本与低风险性、突破时空限制的快速扩散性、现实回应性与放大效应等特征。网络问责主要包括网络表达及其输入、网络问责议题的形成、舆论压力的积聚、政府对舆论压力的反应以及政府政策、行动的输出等阶段。  相似文献   

16.
王晓河 《法制博览》2011,(12):63-63
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孔圣人主张做人喜怒不形于色,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就是捂着。民间也有俗语“家丑不可外扬”,也是捂着。几千年下来,“捂”风难刹、“捂”习难除,就是大倡公开、民主的今天,捂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见诸报端的诸如矿难、事件、招工等,常有捂的痕迹和成分,引得网友大搞人肉搜索。捂,却也难捂住,添了些谈资报料,  相似文献   

17.
孙利昌 《法制博览》2023,(27):38-4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短视频的兴起,网络暴力便有了良好的温床,侮辱诽谤型、网络谣言型和人肉搜索型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诸多令人痛心的结果。网络暴力的治理,需要厘定网络暴力的界限和行为模式,准确认定群体性网络暴力中各参与者、帮助者的责任。网络暴力犯罪治理的路径选择有三:出台司法解释,增设“网络暴力罪”条款以及通过专门立法的形式。三种法律规制方法综合使用,能够对网络暴力行为形成全方位的有效治理。同时可以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坚持司法解释优先的原则,按步骤完成网络暴力行为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正>【主题导引】现代社会是科技风行的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为纽带的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成为明显的标识。然而,互联网在为未成年人智识带来巨大促动的同时,也具有双刃剑的秉性,这既反映在民事领域也发生于刑事领域。在民事领域,主要是指"人肉搜索"等网络技术对未成年人相关权益的侵犯。在刑事领域,则主要表现为未成年人因受网络负面因素影响而实施违法犯罪等情形,他们在借助网络凶器侵犯他人法益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同样成为网络的牺牲品。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1):67-67
三国时英雄辈出,也冤案多多。发生在号称仁慈之主刘备身上的一桩饱食“人肉宴”的大案可说是千古奇冤,令人惊叹的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夫子以平铺直叙的笔法描写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号称仁慈之主的刘备与其谋士孙乾饱食“人肉宴”后,得知真情,不但不对死者之死抱以丝毫同情态度,惩罚凶手,反而禀明丞相曹操,令孙乾赏金百两给凶手刘安,至此结案。  相似文献   

20.
这是查了10年仍无结果的疑案,但它却成为锋利的政治斗争武器。李登辉会像中东的“人肉炸弹”一样抱着这个火药包和连、宋“同归于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