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潇潇 《法制博览》2015,(3):132-133
公民的住宅权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也具有复合性这一特征,故而住宅权应在实践中享有宪法的保障。本文通过简述住宅权的含义和特征,以及宪法保障住宅权的含义来探讨住宅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即其住宅权包含了住宅自由权利和对于住宅的保障权利两个方面。住宅自由权利是为了防止公民住宅权被国家权力恣意侵犯,是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维持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私人空间的自主独立。然而我国的现状却是许多的弱势群体无法享有住宅权或者住宅权被侵害,而仅仅依靠住宅自由权是无法保障公民在上述情况中实际享有住宅权,所以公民还需要依靠住宅保障权来实现拥有住宅权。住宅保障权是赋予国家权力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进行适当措施的采取从而积极地帮助公民实现享有其住宅权的积极作为的义务。住宅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其的宪法保障是需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方面的保障实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李志 《法制博览》2023,(13):67-69
期待权理论发源于德国,我国涉及物权期待权的司法实践突显相关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均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本文将以我国物权期待权基本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德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立法与实务,结合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特别是《执行异议与复议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实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适时提出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完善的建议,以期对统一司法裁判尺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杨柳 《法制博览》2023,(12):118-120
在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刑事法治文明愈发完善的今天,刑法谦抑性思想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推崇,并逐渐成为我国刑法修订的价值取向。刑法谦抑性具有浓厚的法理学内涵,既包含人权、宽容、民主等先进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各种价值观念,如正义、秩序、效率等,且为了寻求刑罚权的正当性,寻求其适用的空间,平衡法律社会防卫价值与人权保障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而本文就着重探讨了刑法谦抑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文都可作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但这些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5.
当今网络信息的发展的同时,更加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公民网络信息泄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更有甚者利用获取的公民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公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我国现在关于公民网络信息保护在立法、执法以及法律监督方面并不完善。有鉴于此,将公民网络信息保护作为探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娜 《法制博览》2023,(9):18-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的国家大项立法正逐步完成,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迫在眉睫。法律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普法的宣传,多种方式开展普法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在新媒体时代,影视剧在普法传播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让公民直观了解法律,加深对法律的认识。通过影视的方式向公民展示法律事件、传递法治理念,不仅可以影响公民的心灵和素养,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与人生观,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也同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往往通过发行新股以筹集资金以寻求发展,但是新股的发行往往导致既存股东股权的稀释致使其价值降低,为了维护股东的比例性权益,法律赋予股东以新股优先认购权以保护股东权益不因新股的发行而遭受损失。然而与此同时股东的新股优先认购权亦需有所限制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法律和经济视角分析新股认购优先权对新股发行稀释效应的缓冲作用以及优先认购权排除的性质及其合理性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受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显出一国的文明程度和法治化水平。我国立法虽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公民的权利保护,但对公民隐私权的认识和保护水平都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肆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政府监管部门疏于监管、缺乏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等。因此,加强隐私权立法,实施有效的监管机制,提升网络监管技术水平等是当前极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袁 《法制博览》2013,(1):235-236
鉴于对未成年人子女、配偶继承地位的保护,并对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考察,并结合我国的继承制度,加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他国立法经验,从子女、父母继承地位的确定、配偶的法定继承顺位及份额、配偶的先取权出发,完善我国子女继承权与配偶继承权,以实现保护力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共三款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保护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同时限制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特殊防卫进行免责保护。但是在应用实践中,仍然对该条款存在着诸多的争论,由于其应用的现实性、广泛性、普遍性,防卫制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试图使读者对正当防卫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卜薇薇 《法制博览》2023,(31):97-99
在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是法律赋予公民通过对法院拥有案件管辖权提出质疑从而维护自身诉讼利益、实现实体公正的重要权利。本文通过明确管辖权异议的概念、梳理我国当前立法体系中对于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评价实践中滥用管辖权异议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总结了现行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几点不足,提出了对于防止滥用管辖权异议的立法建议,以达到规制诉讼权利、规范司法行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许君鞅 《法制博览》2022,(15):86-88
我国现行保全法律未对保全申请人在执行阶段财产分配当中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申请人的权利缺乏保障;被保全财产只能由首先做出查封决定的法院处置,违反司法效率原则的要求;在未赋予申请人优先受偿权的情况下,将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限定在诉讼请求以内不合理.本文对如何完善立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探索,认为应给与申请人在参与分配时一...  相似文献   

13.
陈浩 《法制博览》2013,(9):101-102
随着公民对个人权利的日渐重视,如何适用法律来平衡保护隐私权、言论自由权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跨省追捕"现象的频发,更是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冲突的担忧,如何明确界定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界限,找准两者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进行法理剖析入手,明确公民的权利界限,以期日后能为更好地完善立法尽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地方特色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价值所在,大量的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共同构建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并在推进改革开放以及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地方立法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地方立法的特色性并未得到充分显现。本文从地方特色立法的特点、地方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地方特色立法的现实困境与部分地方特色立法实践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发挥地方特色立法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德跃  张和富 《法制博览》2023,(21):106-108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具有建构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保障公民民主权利以及推进治理体系优化等功能。现阶段,检察监督制度运行中的困境体现在检察监督依据不明、检察建议刚性不足、缺乏事前监督、监督对象标准模糊以及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行使遇阻等方面。要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发挥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实现对公权力的约束及对公共利益的保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从明确检察监督依据、提升检察建议效能、健全事前监督机制、清晰监督对象标准、落实调查核实权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法治思想与刑法的学科属性、刑法的法律属性结合起来所形成具体的刑事法治思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刑法立法应当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好保护人民利益的基本功能""刑法立法对性质不同的犯罪要坚决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立法要追求公平正义""刑法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罪刑法定原则""刑事立法要加强对公民民主权利、政治权利的保护"。由此,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都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高丽娜 《法制博览》2013,(3):36-38,21
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和私人执行是反垄断法律实施的两种基本方式。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内容涉及起诉、案件受理、管辖、举证责任分配、诉讼证据、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的方面。在对该司法解释进行全面解读的同时,结合我国互联网反垄断私人执行的实际,分析了该司法解释对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私人执行的影响并提出对我国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私人执行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乞讨权是否是法定权利,以及它本身的权利性质与权能范围如何,都需要进行分析。相比之外国诸多关于乞讨权的诉讼案件与乞讨立法,"乞讨"一词第一次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出现是在《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部法律虽不是乞讨权的统一性规定,但也为我国如何救助乞讨者规定做出了性质规定。  相似文献   

19.
林嘉 《工会博览》2006,(1):16-17
社会保障立法是目前我国立法的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公民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多重意义。效率与公平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对基本的,同时又是难以协调的矛盾。在社会保障立法中,我们首先也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中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主体,对于其相关活动和政策等情况的公开一直是我国在处理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关键。但在行政信息公开的现实情况当中,公民的知情权与隐私权,行政单位对其掌握的某些行政信息保密权等出现了一些矛盾,加上我国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方面还没有一部统一完整的部门法,因此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