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研究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问题必须从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开始。马克思的论述集中在《哥达纲领批判》这篇光辉著作里。马克思首先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然后才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实行生产资料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全民的按劳分配、没有商品交换、没有阶级  相似文献   

2.
在列宁的一生中,无论是在沙皇统治的反动年代,还是在十月革命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刻苦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十八岁的列宁,就开始攻读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他写成《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时,只有二十四岁。在这本书中,他提到和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十部重要著作和两封书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遭到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歪曲和攻击的时候,列宁更加努力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指出:“我还在‘热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何对他们的恶意非难,我都不能漠然置之。不,这是真正的人!应当向他们学习。我们不应该离开这个立场。”(《列宁全集》第35卷,第272页)直到列宁生命临终前的最后几天,他还反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由于列宁极为勤奋刻苦,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几乎全部读  相似文献   

3.
伍本霞 《求索》2015,(1):44-48
1912年,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中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孙中山研究。列宁在读了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之后反应如此激烈,乃是列宁深感"修正主义"的危害,并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视同类似于他所批判的"修正主义"。实际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既与他眼中的"修正主义"有别,亦与俄国民粹主义不尽相同。它不仅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其理论体系之本身完全是中国式的,确切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关于避免资本主义之危害的思想同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思考,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泰克西埃质疑列宁背离了恩格斯思想,忽视了国家的治理职能;诺曼·莱文质疑列宁背离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才是社会立法和管理源泉”的思想。然而,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阐明了剥削阶级国家的根本职能,而且阐明了无产阶级国家作为“半国家”的重要职能及其与资产阶级国家职能的区别,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专政职能与治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是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对"现实"概念的理解上,都是一致的。但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没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升到马克思世界观基本问题的高度,也没有把实践活动概念化,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6.
姚颖 《新东方》2009,(12):29-34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部著作。列宁曾在《国家与革命》中将《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并列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但是关于这部重要著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前后出版与传播的过程,我们知之甚少,从而降低了对它的重视程度。十月革命前后,《哲学的贫困》在俄国的普及率极高,从1886年第一个俄译本出现到苏联时期多次重译与再版,无不体现着这部著作对苏联民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历来强调要用创造精神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用革命的实际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列宁更是挺身而出,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同国内外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展开无情的斗争。客观事实正如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时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全集》第15卷,第13页);愈是革命处于低潮,愈是能够看出革命理论对于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在革命低潮时期的理论贡献在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组织原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突出贡献。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原则的理论同整个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一样,既是对俄国乃至全世界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结晶,其思想渊源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党的组织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以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俄国革命民粹派政党(主要是“土地和自由社”与“民意党”)的理论与实践。由于列宁曾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主张进行过系统的批判,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列宁对革命民粹派政党组织原则的肯定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9.
赵珊  李文全  乐亮伟 《传承》2015,(1):69-71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使用"灌输"概念,但在一些著作中阐述了有关"灌输"的重要思想。考茨基正式提出"灌输"概念,并初步构建了"灌输"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借鉴了考茨基的灌输理论,并从俄国革命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问题出发,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列宁的灌输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的启示周光春编者按,这篇文章,对列宁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发表80多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作了分析综述,说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展示了马克思学说的广阔前途。文章较长,但言简意赅,不难阅读,发表以飨读者。列宁发表...  相似文献   

11.
我担负着指导《唯物辩证法发展史》研究生的任务。过去这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学说,列宁怎样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毛泽东又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丰富发展了唯物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党的建设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主要创始人,深入研究其领导执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与实践对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列宁领导执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具体实践,以期丰富关于列宁领导执政党自我革命的相关研究,并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实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功绩,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是较客观的评价,因为其中的最全面最深刻是指辩证法,而非指《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最全面最深刻了。列宁在同年所写的另一篇文章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中,却认为《宣言》已对马克思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一说法对世人继续评价《宣言》产生了极大影响。稍后,斯大林在列宁的评价基础上又给《宣言》加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 的评语,这更造成人们往往带着绝对化的眼光去评价《宣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科学世界观时,就曾经公开声明:“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是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第86页。)这种彻底革命的批判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和必然结论。列宁也为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这个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81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革命性、批判性,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在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邓小平理论开创…  相似文献   

15.
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政治动员的过程中,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动员理论。列宁在《怎么办?》等11篇经典著作中提出,要将革命主题和政治工作主题辩证统一起来,高度重视政治动员问题;将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辩证统一起来,明确无产阶级政治动员的最终目标;将主客体自身差异性和动员灵活性辩证统一起来,注重无产阶级政治动员的实效性;将主体能动性和动员规律性辩证统一起来,注重无产阶级政治动员的科学性。列宁的政治动员思想,对我们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列宁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几个特点——读《回忆列宁》有感□北京游洛屏1969年至1970年,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回忆列宁》五卷本。这套书收录了列宁的亲属、战友和友人回忆列宁的许多文章,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列宁的光辉形象。读后,我更深刻...  相似文献   

17.
一、共产党人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既是当前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列宁从十月革命开始,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十分艰难的探索。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困扰列宁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按照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相似文献   

18.
1857至1858年,马克思重新修改了经济学手稿,并于1859年1月写下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序言》是一篇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文章,也是马克思首次从经济和哲学相结合的高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出的精辟阐述,成为后来人们理解和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依据。《序言》全面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它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8)
列宁在领导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结合当时国内和国际的现实情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并形成符合当时俄国国情及世界形势的列宁民族主义思想。它是对马克思民族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殖民地问题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了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自决权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教育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我通过《科学人生观》教学实践,真正感受到:课前让学生进行五分钟革命领袖文选朗读,对育人很有裨益。具体步骤是:(1)教师精选一篇或一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的经典著作。精选时做到:知识深浅与一般学生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文选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文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