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坤周  毛磊 《长白学刊》2022,(2):137-1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文化空间经历了从“忽视”“发现”“重视”到“塑造”的政策变迁历程。基于城镇文化空间塑造,实现以城镇“文化共同体”构建城镇“生活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城镇文化空间塑造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进路。本质上,城镇化是特定城镇界面上关于“美好生活主体”的历史记忆重构和活动空间塑造的实践过程,城镇文化空间的想象、嵌入和塑造是城镇化的基本维度,是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统一。目前,城镇文化空间所遭遇的“交换价值”生产优于“使用价值”生产的市场逻辑、“经济增长”先于“文化提升”的内在偏好以及“城市发展的内在张力就是空间资本化”的叠加危机,已经成为城镇文化空间塑造亟须破解的难题。通过建构城镇文化空间塑造的整体框架,重新审视城镇文化空间的属性、功能与维度,重塑城镇文化空间理念及其实践路径,必将为有效激活城镇文化资源和建设城镇“生活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唐旭  刘文 《求索》2010,(4):190-192
丽塔.达夫《几何学》展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文化空间:理性的思维突破物质世界发展的界线,极力摆脱逻辑和文化传统的束缚,在想象的引领下发生变形和扭曲,在一种荒谬的、虚空的想象力中把握到思想理念和空间在诗歌中如何表现可能性和解放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是几何学和诗歌的交叉点——即数学科学与情感反思的交汇处。这首看似简单、看似轻松的诗歌既不盲目支持也不盲目拒绝逻辑,而是在这广阔的、不可思议的宇宙建立起自己的位置。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是逻辑和本能二者兼具,而理性和自然的结合正好就是人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王永梅 《理论月刊》2010,(8):137-141
米克·巴尔关于空间具有"结构性"和"主题化"功能的论述为探讨《无名的裘德》中的空间叙事提供了依据。裘德在一个个地点之间辗转形成一条统领小说的"结构性"线索;作者以此为基础塑造的两个空间(以北"威塞克斯"为原型的现实空间和裘德建构的想象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来的是裘德的觉醒,这一过程具有"主题化"特征,它揭示了作者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物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介质,博物馆展示的物品是关于过去历史的想象、重新诠释以及转换,博物馆展示之物在历史想象中熏陶公众。原住民博物馆空间展示策略携带不同的空间意义,折射出博物馆空间中意识形态的隐在状态。博物馆是族群意识及意义建构的空间所在,亦是原住民身份认同塑造与建构的空间。博物馆馆中之物构造起由事件与叙述构成的意义世界,其空间意义不仅是在物质意义上的,更闪耀在精神意义之上。  相似文献   

5.
抒情诗是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内在地包含着叙事。与小说叙事不同,抒情诗主要不是依据以故事线性叙事相对应的方式展开,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形成。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它成为抒情诗叙事的基本形态。透过诗人与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力,抒情诗展现出种种空间意象,它们相互并置与关联,形成为空间意象叙事,从整体上显示其意义。同为意象画面,抒情诗中的意象画面与绘画中的画面有所不同,表现出更多动态的色彩,引起欣赏者更为丰富而多样的想象,展现出更为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从中国历代绘画角度看,中国绘画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活动随着人类认识规律而不断的进步,从心理美学思想和理性认识,把中国绘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从视觉上,在有限的面积上,体会那无限的空间。因为绘画艺术毕竟主要是用视觉器官来感受与欣赏,同时也成为了一种从精神上的存在形式,画家在作画时需要充分调动起思维去想象,体会画外之画的空间与意识。同时还包含着一种空间,也就是自然空间,与历史空间的绘画美学如何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谢纳 《长白学刊》2011,(4):38-42
在20世纪文化思想的震荡转型中,空间的理论研究突破了线性的时间束缚,以令人瞩目的方式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题城,人们将其称为"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作为当代文化思想范式的转型,是提问方式、思维方式、言说方式和解释方式的转换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人类的空间理论反思大致可描述为: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空间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线绳类游戏就是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将线绳变成千万种不同造型、不同玩法的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对提供的学具进行想象创造、操作摆弄,这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由抽象感受到具体感知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孩子左右脑的协调发展,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绳类游戏的开展,探索一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空间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激活以后,不平衡空间发展成为分析当代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其中哈维(D.Harvey--1935)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既有理论分析研究又有现实社会批判,既总结了以往研究又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框架,特别是建立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剥夺性积累、资本积累时空中的特点和在不同地理空间规模上的政治、社会和阶级斗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我们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司文会 《求索》2011,(2):220-221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性成长小说的经典作品,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部作品中的空间问题研究不足,空间问题对于人物塑造及女性成长主题刻画等的重要意义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后现代空间理论着手来分析珍妮的成长历程,剖析空间置换在成长主题刻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小说空间关系所折射出的性别、种族等政治关系等,都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旅游演艺是重新赋魅于地方的全球化代码,也是旅游演艺生产者地方性认知的文本再现。从其生产过程来看,剧创者通过对文本的地方性想象以及在地采风实践中完成对地方性的建构,而表演者则在对剧本的地方性想象、舞台上的空间表演以及日常的生活实践,实现对地方性的建构。文本、表演及地方在旅游演艺生产者的建构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图景。此中,对演艺生产者如何建构地方性,文本再现与空间表演如何作用于演艺生产者的地方性建构的阐释与回应,将为“地方的再认识”、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营销等,提供有力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2.
聂阳 《理论月刊》2023,(5):90-97
从现代早期的产业资本主义到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经历了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深刻转变。空间资本化意味着数字资本作为数字网络空间的控制力量,通过实质吸纳人的生命过程而获得全面改造和掌控社会空间的能力,空间生产由此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吸附性。从本质上说,空间资本化是由数字劳动推动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空间要求与人的发展的空间需求,消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加速空间生产的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推动空间资本化的实现。空间资本化蕴含着一种超越肉体规训的生命政治范式,即数字资本通过微观场景设计,最大限度地占有剩余时间,营造媒介化的意义空间来完成对人的深层精神规训。  相似文献   

13.
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要素,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设情况,不能忽略对其话语空间的考察。从话语空间的中心主题来看,外在上它呈现了"革命""继续革命""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话语转换过程,内在上体现的是革命话语体系内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从话语空间的形式上看,在信息科技的驱动下,新话语空间逐渐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如自媒体话语空间、拟态话语空间等,它们对人们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传统话语空间的话语建构模式形成了冲击。从话语空间的关系上看,多元话语空间共存,在多种价值张力拉扯下,话语空间的博弈程度在加剧。从话语风格来看,随着理论探索的深入和政治话语的成熟,话语空间呈现出的话语风格逐渐走向亲民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达重构文化符号空间;以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空间;以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质量,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管理塑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5.
想象力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事物新形象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叶圣陶先生说,“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项目“。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注意、记忆、情感、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艺术过程。在这过程中,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特别是欣赏文学作品,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因为,“文艺作品不是倾筐倾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所以,捷普洛夫称阅读文艺作品“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电教媒体,包括声学媒体、光学媒体、声像媒体和电子计算机四类,它比传统的教育媒体(口语、板书等)更加直观形象,它在开发想象力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一、利用声学媒体启动学生的想象,去“看见“其景其  相似文献   

16.
公弄布朗族村以宗教活动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村落的基本构架。它从物理空间上奠定了村落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的基本意义,同时,从精神层面上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强化了村民们的空间认同和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异类婚恋故事是《聊斋》中的一大故事类型,其空间叙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典型性:空间明显呈现类型化特点,反映华夏农耕民族的思维和经验特点以及民俗信仰。空间与人物身份属性紧密联系,通过陪衬或结构性对立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且空间的发展往往是叙事时间的停顿,空间的停顿则是叙事时间的发展。空间在《聊斋》中有强烈的道德隐喻和象征性,并以考验特质展现出来,即空间具有诱惑性、惩罚性和奖励性,《聊斋》空间的隐喻性及其原因分析表明,中国文学的空间叙事研究与西方空间叙事学既有相通之处,更有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文学中道德隐喻至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稀缺性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空间稀缺性为研究前提,分别从乡村居民、乡村企业、乡村组织等三个视角,建立乡村空间的市场供需模型,分析乡村主体的空间需求与供给行为,以及影响供需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从而摸清乡村空间演变规律,并得出乡村居住、生产、公共空间等动态均衡与乡村空间演变的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供求矛盾下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空间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其发展现状对于提升青少年空间服务质量,创新青少年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武汉市青少年空间的实证调查,分析了青少年空间的基本现状、服务绩效、主要特点及现实问题,提出了青少年空间下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叙事作品中书写一个特殊的空间可以很好地表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叙事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的"空间表征法"."空间表征法"不仅在以单个空间表征人物性格方面大有作为,而且在面对"空间中的空间"这样的多重空间时,其表征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功能也同样有效.通过书写"空间中的空间","空间表征法"不仅可以出色地表征一个群体的"共性"或"集体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表征单个人物的"个性"或"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