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生活中,写作、阅读、旅行、赌博等等,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件事,如果成了生活方式,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你无法放弃。人活几十年,总要以什么方式度过,老板每天做生意,他的人生也就是在生意中度过了。其实并不是每个老板都能  相似文献   

2.
走出失意     
人生变幻莫测,但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正如著名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在我年青的生命历程中,就曾遇到过一件令我终生...  相似文献   

3.
洞房花烛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为古人所称的四大人生喜事,其中的“洞房花烛夜”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最被古人所看重,操办也就尤显隆重。但也正因为如此,不良之徒往往趁哄打劫,利用婚事闹哄之机,谋夺财物,以致闹出了许多令人不如意之事。  相似文献   

4.
杨璐 《法治纵横》2011,(8):58-61
“他们还没有长大就没有未来。”从第一次踏足麻风村。台湾女记者张平宜就关注如何让在麻风村长大的孩子回归社会的问题。她不是简单写文章呼吁。而是干脆辞职、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投入到麻风村孩子的教育上来,用一个母亲的心情去关怀抚育这些弱小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罗军 《警界科海》2004,(3):60-60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桩最大的事情。生是一种偶然,而死则是一团迷雾,无人可以确定——也许某一天死神会突然降临;花季少女在情人怀中香消玉殒、3个月大的幼儿安静地躺在摇篮里再也没有醒来…真可谓“生命无常”。但能够下定论的是:人总有一天会死去的,而自己却不知何时或如何死。  相似文献   

6.
尽管临床医生一直在为治愈患者的疾病、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始终不懈地努力着,但是,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放弃的问题。实践中,还真有医生主动放弃治疗的,如1987年江西省某市一个医生在未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就擅自终止了一晚期癌症患者的一切治疗。病人家属为此诉至法院,法院认定医生行为无罪。在此,我们不去论证法院的判决,而是就医生主动放弃治疗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作一些深人的探讨和研究。一、对放弃治疗的特定理解放弃治疗是指医生根据病人、病人家属的决定或自己审慎的决定对身患绝症,没有康复可能和治疗价值的病人终止维持其生命的医疗不作为行为。鉴于我国对积极安乐死的争议太大,放弃治疗的合法化应仅限于医生终止治疗的不作为行为。而不应包括采取积极措施(如给病人注射致剂量的针  相似文献   

7.
在百度百科里,查"丁法章"的词条,会有这样的介绍:丁法章先生属龙,办事很有一股子龙马精神,很能鼓舞和发动身边人。和他交谈,会让你感受到一颗年轻的心与活跃的思维共跳动。在一次新闻业务讲座上,丁法章先生引用了这么三句名言勉励大家:"马丁·路德·金有一句话,叫我的梦想;杰克·伦敦有一句话,叫热爱生活;温斯顿·丘吉尔有一句话,叫永不放弃。这三句话联系起来就是:人生要有追求,要拥抱生活,超越自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本期刊登的这篇丁先生的文章,以他人生从业经历,谈了人生感悟,道理说得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无华,展示了新闻前辈的风范,也正应了他引用的上述三句名言。  相似文献   

8.
人是生成性存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建构生成"的交往实践活动.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这与人的形象、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自我实现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就超越了过去那种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静态教育目的观.唤醒受教育者沉睡的或被压抑的创新和超越意识,在实践中让受教育者体验生命的创造之美,享受生命创造的快乐与促进个体生命潜能的发挥一样,引导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样也属于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内容.当前学校教育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9.
“人生最宝贵的品格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个新时期忠于职守、志存高远的法官,能始终如一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并把‘让人民满意’这一崇高目标置于生命的顶端,使之成为奋斗全过程的坚实支点,这生命就会与事业一起走向辉煌。”这是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院长魏建国经常教育干警和贯穿工作始终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年仅21岁的被告人李辉长期在左右裤兜里各放一把匕首,遇到不顺就准备动刀,年纪轻轻就多次犯罪,还曾入狱服刑。2015年5月27日,他作案后在被警察追捕过程中,在明知对方可能是警察情况下,仍旧从右裤兜掏出折叠的单刃尖刀,朝便衣刑警沈成磊的颈部、后背、腹部连捅数刀,致刑警沈成磊左颈动、静脉断裂死亡。法庭上,李辉不时露出笑意,一点悔意都没有。其嚣张的气焰、对生命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丙晨 《法律与生活》2014,(11):38-38
正柏拉图说:"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确实,当一个人面对人生挫折时,假如没有健康的心理,不仅难以战胜自我走向光明,而且会沦人自暴自弃的泥潭难以自拔。人在什么时候最绝望?过去我没有这种感觉。当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从云端掉到地上并身陷囹圄时,那种绝望之情油然而生。面对漫长的刑期,我感到迷茫与失望;面对妻儿和母亲痛苦的表情,我彷徨与绝望。从此,我陷入自责与悔恨的泥潭,仿佛一具没有生命的肉体,浑浑噩噩地过着服刑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50年9月7日,在盐山县城万人公审大会上,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个从八路军的军区司令员蜕变为大叛徒的人被结束了生命。他没有作为一名英雄,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却作为一名罪犯,倒在了人民政府的刑场上。他就是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旅长邢仁甫。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叛徒,但本文仍将客观地记述他的人生,意在告诉人们,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至关重要的。放弃或丢掉这一作风, 就会腐化堕落,走到邪路上去。投身革命战功卓著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  相似文献   

13.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身体、美丽和智慧”。这不只因为身体是生命之本,是人之一切,还因为美和审美只属于人类。没有美就没有人生,不懂得羡,也就不懂得人生。现实社会之所以充满丑陋和罪恶,就在于还缺少美或美还处于劣势。因为只有美才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社会,推动文明,鼓舞斗志,增强信念,弘扬光明,抨击丑恶,揭露阴暗,给人们带来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些相同的事情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比如收容遣送致死人命案、抓捕卖淫嫖娼把处女也诬为卖淫女、让教授死得不明不白,那么这些相同、相似的事情后面一定有某些必然的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在支撑。因此,对相关的制度进行检讨,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检讨既应包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这些纸上条文的检讨,比如,收容遣送制度是否违宪,是否需要废除或者修正;是否需要对流浪人口进行收容遣送,人道观念需不需要改变?因为这涉及到对人的生命和价值的尊重。流浪汉也是人,甚至有的人这样做是因为愿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公民也有乞讨…  相似文献   

15.
郑林 《法学研究》1984,(2):10-15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  相似文献   

16.
张婷 《政府法制》2010,(12):17-17
1986年,惠普中国公司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公司卫生间里放着质量非常好的卫生纸。这在现在看来没什么,可在那个年代,普通家庭是不舍得花钱买那种高档卫生纸的。  相似文献   

17.
张文若委员说:政府简政放权后,应更加重视完善市场体制体系建设,社会相关团体机构应依法规范承担相关工作,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简政放权的宣传,让大家知道放了哪些权,放权后的事应怎么做,真正方便服务群众. 刘丽鸽委员说:2013年以来分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感     
编辑同志:贵刊上期关于啃老族一文让我有诸多感慨。我是一名中年人了,年轻时有过几年非常艰难困苦的经历,那时曾想放弃过自己,放弃在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的人生理想。然而我坚持了下来,并一直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努力、奋斗和争取,如今我已实现了当年的理想,并开始了人生另一段更有挑战的旅程。说出我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尤镝 《检察风云》2005,(12):10-13
“人生三部曲——人间、天堂、地狱,我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误入‘地狱’,这是我的性格所致。”——李太银的法庭忏悔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学》2019,(2):196-209
在适用《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之规定时,传统观点一直坚持两项原则:一是故意杀人行为仅限于正犯行为;二是故意杀人的行为对象是他人的生命。在涉及对自杀参与行为的评价时,这两项原则已被放弃。然而,放弃第一项原则,会导致刑法规范体系的矛盾和评价冲突;放弃第二项原则,同样会导致评价冲突。因此,在评价自杀参与行为性质时,传统的两项原则仍应被坚持。从人格主义法益观的视角看,自杀剥夺了继续形成中的人格的生命,故而属于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基于共犯从属性原则,自杀参与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参与他人自杀的行为的不法较轻和存在共犯量刑的特殊规定,是自杀参与行为得以减免处罚的根据;安乐死和尊严死存在被正当化的余地;阻止他人自杀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而应是紧急避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