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新年钟声敲响,我们挥别了2014,迎来了2015。辞旧迎新之际,人们总是在回望中思考、在展望中期待,把目光投向了更远更高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回首这一年,我们感受到改革大潮的起势、改革脉搏的强劲律动和改革力量的磅礴汇聚。这一年,改革形成了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的好局面。盘点这一年的改革,迎难而上彰显历史担当。从财税改革到公车改革,从国企改革到户籍制度改革,再到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无不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需要面  相似文献   

2.
户籍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从“登人”、“编户”到“定籍”,户籍制度开始萌芽:从“户籍相伍”、“编户齐名”到“输籍定样”,户籍管理逐渐发展;从“保甲制度”到“摊丁入亩”,户籍改革不断深化.在户籍制度的历史嬗变中,其在调查户口、征缴赋税、寓兵于民、维护治安、基层管理和劝导风俗等方面作用明显.同时,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蕴意始终如一,它极大形塑了社会的阶层体系、流动模式、职业结构和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3.
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把大中专毕业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就业制度的改革呼唤建立就业市场,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民主和"权力公开透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制度安排过程,需要我们认真去做,这是我们社会转型期、迈向现代化过程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很难实现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惊险的一跳,跨过现代性这一"门槛"对一个"良治政府"来说,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制度安排具有首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公共权力难免会出现一些腐败现象,这在任何社会中都有  相似文献   

5.
微头条     
《小康》2015,(16)
<正>#20省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农业与非农户口统一#@环球时报: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一年来已有至少20个省份出台省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户口转移政策看,不少省份出台的户口迁移条件比国版宽松;在人口管理方面,建立或完善居住证制度已成为共识,但依照当地不同情况,居住证的"成色"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广泛嵌入到资源分配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制度系统有着广泛影响。从本体与嵌入两种不同视角分析,可以把户籍改革区分为本体的改革和作为嵌入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本体的改革容易引起被嵌入制度相关功能的缺失,这就要求制度改革者实施被嵌入制度的补全措施;作为嵌入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消除户籍因素为其带来的问题,却不能解决全部矛盾,这就要求兼顾完善其本身的派生制度。  相似文献   

7.
朱文杰 《乡音》2012,(4):50-50
因为共同的摄影爱好,我认识了一位同城的朋友。他有一个习惯,每到周末,总是喜欢到山里去采风,且已经坚持了数年,这不禁让我惊讶。追问后,他说了句让我思考良久的话:"我们需要停一下。"原来,朋友幼年时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8.
户改怎么改     
阮文广 《今日浙江》2014,(23):42-43
正如果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曾经与乡土中国相得益彰,然而发展到当今时代,它显然已与流动中国不相匹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今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新一轮改革举措。领跑中的浙江"户改"浙江的户籍制度改革一直领跑全国各省(市)。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开展自理口粮户口、"蓝印户口"、小城镇户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死亡沉思今日依旧在召唤有心人去倾听死亡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此在无论如何终归逃不脱人生之大限——死。死亡是此在的终点,它不间断地贯穿于人的存在中。死亡是人的存在的最固有、最亲自、不可超越、不可确定、最本己的可能性,死亡伴随着人的出生就已存在,只要此在"活着",他就不得不承担着死亡。承受死亡,体验死亡,"先行到死亡中去",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与自由,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作为存在个体的自我应当能在良心的呼唤之下,为自己的生存做以深刻地思考,走向生活世界,获得自由之新生,找寻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16)
正有时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抱怨令我深思。回过头看,历史上我们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诗,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从我们生活中离去了,到哪里去了呢?是它弃我们而去,还是我们主动疏远了它。我们真的没有诗也一样能活得挺满足,真的不需要享用诗了?没有诗的生活究竟缺乏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户籍制度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西周、春秋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基础。商鞅进行了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什伍连坐制度;改革立户办法,强迫居民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农战政策。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重点是进一步改革立户制度、变革社会风俗和改革宗法制。同时,也涉及到行政区划改革等问题。文章对商鞅这两次户籍改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讲,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体制改革应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已经到了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社会体制改革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待遇很难实现。户籍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黏附性,我们在管理中不断地黏附很多东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问题"的真正价值在于,它首次为我们提出和阐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因而,要考察这一问题,必须将它还原到活生生的历史生活中去认识.从斯密到马克思,拉出一条认识此问题的线索,可以向我们展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逻辑张力.斯密运用经验主义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做了不自觉的分析.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对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做了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也经历着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回想学生时代,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被师生称之为"副科",由"主科"老师兼任,当然就免不了有时候这些课也会被老师拿去上所谓的"主科"。到了考试时,师生坚信"背多分",老师会安排学生抄一些题去背去记,这也导致了这一科几乎是没有学生喜欢的一科。生活充满了戏剧性。学生时代对于思想品德学科尽管几乎没有美好的记  相似文献   

15.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户籍制度被普遍批评为是一种城市对农村居民的歧视性制度。也有舆论认为,这事实上是在一个国度的范围内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实施不同的国民待遇标准。这一制度制定并形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显著标志之一。"迁徙自由"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并也曾写  相似文献   

16.
何炽 《中国民政》2004,(7):38-39
直至今日,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仍受制于户籍制度.特别是与福利相关的制度或多或少受户籍因素的影响.同样,我国现行的城市低保制度与户籍制度也是密切相关的--能享受城市低保的困难群体的第一身份必须是城市户口.  相似文献   

17.
正eID将现实社会中的人口管理制度延伸到了网络社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人口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和身份证制度基础上的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是构建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公民权利保护、社会诚信体系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我党执政六十多年来治理社会、取得经济成就和维持长治久安局面的重要成功经验,是我国政权建设和巩固的基础。我们的思路正是充分借鉴这一成功经验,从网络社会的主体——"人"着手,将现实社会中的人口管理制度延伸到网络社会。公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对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确认与保障,然而在我国,却受到户籍制度的极大限制。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户籍制度虽几经调整,但总体上仍是一种身份制度和束缚个人自由的制度,是计划经济的坚固堡垒和现代化的绊脚石。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实现迁徙自由,将是中国民主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实现迁徙自由的时机已成熟,必须立即对户籍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但这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联系就业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政制度、政治体制等改革综合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在中部相对比较落后,这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落后有着很大的联系。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变迁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户籍制度实质是一种城乡隔离制度,它不仅是在地域上的隔离,更是在国民福利待遇上的隔离。这大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使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脱离。武汉城市圈的小城镇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户籍制度改革上有所创新:可以从整合城市圈人口中心数据库开始,逐步将小城镇与农村的户籍管理统一,再进一步将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统一,实行渐近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进行了"三票制"公推直送桂花镇党委的实践,这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又一制度创新,这一创新给我们进一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留下了新的启示,而其中存在的一些总是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