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过渡实践呼唤过渡经济道德观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变迁工程.不仅是体制模式的过渡,而且是发展模式的过渡,不仅是经济过渡,而且是道德过渡.中国当前既不是停留于传统计划经济阶段,又没有进入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而是正处于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大过渡阶段.这是一个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相并存、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现代化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相交织,"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携手共舞的新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是在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程中长期探索与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经济体制类型或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继续坚持市场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的政策措施。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  相似文献   

3.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在对国家扩张行为之所以产生进行解释时,往往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国家内部的政治缺陷和体制差异,或者国际体系结构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忽视或否认经济因素在近代以来国家扩张行为中的支配性驱动作用.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有其经济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资本的扩张本性.资本主义是一部积累机器,资本积累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扩张的过程,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核心必然包含扩张.资本的扩张导致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外部市场的不断吞噬,从而形成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资本主义代表着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的新阶段,它在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只不过它依托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实现了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数字化生存模式以及资本的持续积累和不断增殖,甚至是数字"裂变式"增值。然而,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并没有因"生产力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改进"而给工人阶级、城市底层、社会边缘群体等普通民众释放更多的"闲暇时间",相反,他们依旧被束缚在"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各个生产链条"上,而一旦遭遇社会风险或重大危机时,其合法利益甚至生命安全就更难以得到维护。由此,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西方民主体制下政党竞争的诸多阴暗面,包括"金主政治""贿选投机""党争混乱"等,反而可能在数字网络的"裂变"传播中扩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危机",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剧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开始以苏联为模板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温、讨论和检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有利于廓清认识迷雾,在历史考察中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真正做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计划与合同是合同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可是,我们的计划与合同还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大地冲击着原有观念,计划与合同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改革实践正发生着猛烈的撞击。为此,本文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拟在为计划、合同正名的同时,求得计划与合同关系问题上更科学的论证。 一、社会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计划是调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手段 过去,理论界一直视计划为姓“社”与姓“资”的重要区别点之一。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去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后,在我国又一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之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总结十四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丈市场经济体制。这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它必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加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反化的优越性。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即: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还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思考。"法人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论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是"法人资本主义",法人是社会资本的所有者,股权法人化标志着股份资本已属于法人团体,而不属于原先作为个人股东的资本家。因而在法人持股日益普遍化的法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通过对"法人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这一转型的经济表现。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现代法制经济。有鉴于此,在我国,与经济体制的转型相适应,也必须实现传统法制向现代化法制转型。本文就此谈点粗浅意见,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总会计师制度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引入的,随着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对总会计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克服总会计师影响力低和职能发挥不到位等缺陷,向战略管理、履行决策、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价值创造等六个方面进行职能转型。  相似文献   

12.
加强企业资本经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开始由单纯的商品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这是经营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相比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经营方式,它与较发达的市场经济相联系,是社会资本运动的客观要求,也...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认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型问题郭书田党中央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这是个带有战略性的举措,而这个转变又要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实现。这不仅是对工业部门的要求,也是对...  相似文献   

14.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管理职能也要作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和挑战.分析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以促进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曾经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正处在第三次转型,即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公平、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新体制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占了绝对多数,但是建立起规范运行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并不多.许多国家仍然在坏的市场经济,即无规范的市场经济,或者权力资本支配的权贵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的泥坑中挣扎.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进行市场化转轨,弄得不好,也往往掉进坏的市场经济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分不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很多人误以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回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上面贴了一个"社会主义"标签。亚当·斯密区分了市场经济的两条道路即荷兰道路和中国道路,认为前者是通往市场经济"非自然的"道路,后者才是"自然的"道路。阿里吉认为,用马克思的标准衡量,荷兰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则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基础的从属地位。正如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是因为它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公有制和国有经济。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过剩资本由资本形态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走向自我否定,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10年间,改革的方向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改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涉及的关系和层面也越加复杂和繁多,在21世纪进入攻坚阶段。那么,在新的世纪中,改革的方向是否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呢,我认为主攻方向应当有所调整;重心是从政府经济转向以资本社会化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即政府经济的社会化。 一、第三阶段改革的核心是资本社会化 我认为,从改革目标和重点的不同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种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固定格局被打破,涌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列举的六个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户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自由职业人员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20世纪50年代所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民为国家工业化承担资本原始积累的任务,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且还将存在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又是资本原始积累和计划经济体制赖于运行的基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改革的力度又不能超越于发展的程度。通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揭示实现这一转变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