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桓公用相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齐襄公有两个兄弟: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公子小白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俩人身边各有一个师傅,公子纠的叫管  相似文献   

2.
石俊志 《党建文汇》2014,(11):47-47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0,(2):50-50
"任人唯贤"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能够提出"任人唯贤"思想并勇于实践,则是了不起的历史创举。殷周以采用人政策的传统是"唯旧"、"唯亲",依据的是出身门第,这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世袭制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陈成志  焦春红 《世纪桥》2009,(13):61-6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核心,全面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指少数人或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而是具有特定内涵。具体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具有一定对应性。以人为本就像人民的“幸福之树”,她即需要强基固本和不断生长。也需要科学管理和铲除病虫害。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四不原则”。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党课》2014,(10):73-74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便都做了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齐桓公对此深感忧虑,管仲就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了紫色的衣服,同时凡看见官员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说:“离远点,我讨厌紫色的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全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6.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含着深刻的人学思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根据。正因为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注重以人为本,才彰显了其科学性。也正是得益于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科学发展观达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新的更高的认识境界,既是指导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又揭示了人本的发展目的。它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发展理论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对于"以人为本"概念的理解,学界并不统一.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人学理论的方法,力图从一个多维统一的视角来重新反思"以人为本"概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俊光 《唯实》2005,(6):64-6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以人为本”明确地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之一,很快就在全社会激起了热烈地回响。这决非偶然,而是因为人同此心:无论古今中外,“以人为本”的思想实为人心所同具。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就确认了“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因而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恩格斯在回答意大利人卡内帕时,仍然认为只有这句话才能表述…  相似文献   

9.
赵爽  张小楠 《世纪桥》2010,(7):12-13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人"和"本"基本指向维度、以人为本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 《世纪桥》2007,(9):30-3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哲学中蕴涵着及其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命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中被提出,既肯定和吸收了我国人学研究的成果,又为学术界提出了重大的研究任务.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就必须要理清"以人为本"的"人",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是共同富裕,主题是人民当家作主,核心是培养"四有新人",出发点和归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郑忆石 《学习论坛》2006,22(1):10-13
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对建国以来执政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政治文明集中体现人民民主,是基础与目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政治文明建设体现"以人为本",需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官"与"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经验表明,自然具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对于这些客观规律的把握和应用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在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实现以人主导的、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正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展开。“以人为本”的基础和源头在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存贵  王凤 《先锋队》2011,(19):60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负责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他厨艺精湛,善于逢迎,很得齐桓公的欢心。但其烹子适君,并参与发动政变,被后人唾骂,给世人深深的启示。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对易牙的烹饪厨艺十分欣赏。作为国君,齐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眼下时髦,不管什么事儿,一旦能绕到“以人为本“上,好像霸去了“天理“,博得了称道,如果有理不会往“以人为本“上靠,这“理“就像少了“王“字边,理变成“里“了。就说《杂文报》1179期吴友兰先生的大作《置疑“撞“出来的安全》一文吧,作者对沈阳市出台的新交通规则中关于“行人违章,出了交通事故,司机不负责任“这一条接受不了。置疑之一是交通管理应优先照顾谁的利益?这种置疑令我这个“法盲“犯了糊涂,既然吴先生一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那么就不该再讲“优先照顾谁了“,因为行人和司机谁也不是动物,都是“人本“之列的,如果一定要按吴先生的“倾向性“来制定法规,那么司机这部分人的利益谁来保护?民主法制的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法规要充分地体现出它的公正性,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在基本价值的层面上讨论“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的含义,需要确立其理论的基础和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也发人深省。一些学校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如:迎合学生天性,赏识放弃原则;尊重学生自由,无视课堂纪律;迁就学生要求,漠视教师权益等。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以人为本”逻辑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以人为本”具有双重逻辑结构,即主谓项结构和相关项结构,主谓项结构是“以人为本”的外部结构,相关项结构是“以人为本”的内部结构。这种逻辑结构分析还揭示了“人”的概念内涵的层次结构,它是显内涵和隐内涵的统一。概念内涵显示程度的不同,规定了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由此表明,“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从“以人为本”到“以民为本”是概念在思维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