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敏洪 《学习导报》2013,(10):41-41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最佳的法宝就是去奋斗。 我们每一个人出身都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我曾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我还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混迹北大整整7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当我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时候,我在大学三年级得了肺结核。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单位,总有一些人存在抱怨情结。抱怨工作太累,抱怨待遇太低,抱怨升职太慢。抱怨的结果,不但浇灭了自己的热情,还影响了单位的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安详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忿忿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的了。  相似文献   

4.
吴俊浩 《求贤》2011,(6):52-52
很多人总是抱怨.企业中有很多吃白饭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给企业赚的钱很多,公司给自己的钱却很少.便开始埋怨自己被剥削、被压迫。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一本叫作《帕金森定律》的小册子中有这么一个故事特别发人深思:当官的A君觉得劳累过度,但还不打算辞职,也不愿意他人分担自己的工作,于是要求增加助手B和C。A君将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让B和C去做,自己则成了唯一掌握全面的人。A之所以要用两个助手,因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才能互相制约,其中任何一人都不能掌握全面,这样才不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不久,B和C也开始抱怨负担过  相似文献   

6.
干事不拒小     
正在工作中,笔者不时能听到身边年轻同事的抱怨,有的认为自己从事的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无法成就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伟大业绩;有的认为机关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工作缺乏挑战,所以经常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有的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所知所学大都用不上,一味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7.
牌运人生     
胡志龙 《求贤》2008,(6):25-25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时常与家人打牌,可总是抱怨自己手气不佳,出牌时也懒洋洋地提不起精神。母亲见他沮丧模样便开导他:“生活就如同打牌,上帝在为每个人发牌,牌不好时也有可能靠着自己高超的技巧获胜。”  相似文献   

8.
《纪检与政法》2004,(1):34-34
女性朋友经常抱怨他们的另外一半,似乎都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男性常常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对于别人说过的话也不太记得,也因此成为两性之间经常争吵口角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见识     
董行 《党员文摘》2008,(1):37-37
局长夫人在家中抱怨自己的丈夫:“人家当了局长,都想方设法把亲戚往自己单位里安排。可你倒好,亲戚不少。却都安排到了别的单位。”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20,(2):66-67
刚连任成功的英国保守党首相约翰逊在竞选时曾通过视频宣传片“抱怨”说,自己在2019年7月份当上首相后,感受到的最大意外是“我订的泰餐外卖因为安保问题,送不进唐宁街10号”。其实,不管是不是约翰逊的支持者,英国人都能体会他的心情,因为点外卖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每个英国人每月花在点外卖上的钱大约为109英镑,在“外卖联合王国”英国,人们早就不是饿了只会啃三明治了。  相似文献   

11.
善待抱怨     
下属抱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几乎所有领导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因而,如何对待下属的抱怨,是每一位领导者都要经常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对盈耳的抱怨声听而不闻,漠然置之,会让人觉得麻木不仁;闻怨则怒,怒形于色,大动肝火,会让人感觉心胸狭窄;对抱怨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表面接受,实则应付,会让人感到官僚虚伪。只有那些善待抱怨,对抱怨认真倾听、仔细斟酌、合理疏导的领导者,才会给人一种可亲可敬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陈甲取 《党课》2014,(2):71-71
一位经商的朋友跟我抱怨说:“我太忙了,每天忙不完的生意、做不完的工作,我没时间看书、旅游,也很久没给自己放假了,就连答应跟老婆度假,都因为忙碌而一再推迟。”  相似文献   

13.
三年很快就要过去,第一次握着漂亮女孩的手学跳交谊舞的那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早已被另一种情绪所代替,在抱怨“黑色周末”、矜持于外表的同时,猛然发现:就要跨出校门了。在另一个重要人生转折点,毕业生们无一例外地寻找自己的坐标。有人欣喜,有人失落,有人坦然,也有人顿悟,“心情就象风一样自由”的终于没有几人。回首几年走过的大学路,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轻声问自己——  相似文献   

14.
要求太多才会烦恼无数,希望太高才会失望重重,追求太多才会浑身疲惫。只有简单知足,随遇而安,才能活出人生本色。我们时常听人喋喋不休地抱怨单位不好,辛辛苦苦一个月却拿不了多少钱;抱怨领导不公,谁擅长溜须拍马就一路飙升;抱怨同事不友善,拆别人的桥。好一个怨气冲天的人啊!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这个世上,又有谁堪称十全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认为他们富不起来是因为自己挣的钱太少,如果他们能挣多一点钱,他们就能把这些钱节省下来,进行投资,从而实现钱生钱的良性循环。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假设。这个理论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抱怨挣的太少的人在最近几次加薪前,  相似文献   

16.
正时常听人抱怨自己的工作,诉说自己的不如意,我也曾经有过同感,总感觉工作上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是这不合适,就是那不尽如意,所以,工作起来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感和倦怠感,直到有一天,母亲的一番话语敲醒了我,她说:"你为什么让自己放着美好不去感受,却只去感受那  相似文献   

17.
正吴樵人在8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眼下,经常听到机关干部抱怨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想深入基层也深入不下去"。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呢?原来,相当一部分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会议占据了。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抱怨,今年上半年才刚结束,自己就参加了上级召开的几十个会议,加上县里召开的各种会议,粗略算了算,平均下来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开会。现实中,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大家都被"按"在会议室中,"窝"在里面动弹不得。过多过滥、内容重复、形式大于内容的会议,占用了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8.
于建嵘 《廉政瞭望》2009,(11):21-21
民众可不可以抱怨?民众为何要抱怨? 一个国家的安定首先民要安定,而民要安定首先要关心民生,假如一个社会都不关心民生,假如我们的执政者都不看到民间的疾苦,民众如何理解政府呢?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人们谈起有关“满足”与“不满足”的话题,总的感觉是:对自己物质条件、生活境况已经很“满足”的人少,而持抱怨、期待态度的人却比较多,显示了处在当前我们这个经济社会重要战略转轨期的人们对自身生活、成就及人生的种种心态。  相似文献   

20.
正工作了几年之后,每次和朋友聊天,总会听到越来越多的抱怨,通常情况都是,"谁谁谁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因为……吗?"省略号的部分可以替代为:家里有钱、长得漂亮、会来事、运气好等等。这一切让别人优于自己的资质,在他们看来,好像都属于负面清单,类似于某种歪门邪道、潜规则一类不正经的竞争途径,等同于考试作弊,比赛犯规一类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听得多了,你就会感受到,这种抱怨之中蕴含着被现实打败之后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