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国人大抵从小就听说过,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谦让的范例,是一个道德的范例。 有一位教师告诉我,她是怎样向学生讲这个故事的。当然,故事都是一样的:孔融拿了那个小一点的梨。讲完这个故事,肯定了孔融的行为之后,这位教师又问:有没有别的可选择的做法呢? 假如,那个大一点的梨上有一点虫蛀的伤疤,小梨却光洁如玉,孔融应该作什么选择?这个问题也许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9,(4):127-127
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联”某些作家犯了比较严重的主观主义毛病。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鲁迅一开始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金扁担“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想起,平时皇帝用什么挑水吃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过一本“不怕鬼的故事”。这当然是本好书。但是现在看来,单是一本“不怕鬼的故事”还不夠用,还得有一本“怕鬼的故事”。出版“不怕鬼的故事”,是为了破除迷信,告诉人:鬼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倘使再出一本“怕鬼的故事”,那有什么意思呢?难道要宣传迷信,提倡怕鬼?  相似文献   

4.
佚名 《廉政瞭望》2009,(7):67-67
1958年12月17日,胡适在台北的一个公共场合,谈到了自己的爱好。胡适说,他真正的收藏,其实是收集世界各国的男人害怕老婆的故事。在收集此类故事的过程中,胡适发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只有3个国家没有十白老婆的故事流传在外: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和俄国。同为轴心国的意大利,倒有很多怕老婆的故事。胡适因此凭直觉得出结论:意大利会跳出轴心国的。果然,4个月之后,意大利真的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且看两则故事:第一则是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李世民。魏征就此进言:"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激切,否则不能打动人心。言辞激切即近似毁谤,陛下应该三思后行。"李世民采纳其意见,下令赏赐皇甫德参帛二十段。第二则是关于袁绍与田丰的故事。袁绍准备与曹操开战进攻官渡,其手下谋士田丰衡量优劣后提出反对意见,袁绍非但不听,还在出战前将田丰关进了大牢。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经济改革的故事是坚强的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是勇敢的社会零星试验的故事,也是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以鲁冠球、"温商"群体、刘氏兄弟等为代表的"边缘力量"在政府的视野外迅速成长。1984年,鲁冠球完成三件大事:一是以集资入股的方式,在万向节厂内部职工中实行股份制;二是以培养费的名义,花8000元从浙江大学"买"来了第一个大学生;三是  相似文献   

7.
我叫越媛,来自房山法院执行一庭。我要讲的是我院法警付天革和时间争速度,抢出了3分钟,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生命的故事。这是一个和速度、爱心有关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房山法院。  相似文献   

8.
梅村 《党史纵览》2018,(4):9-10
正作为开国上将,王震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战场上,他打起仗来勇猛无畏,一往无前,威名显赫,是人民军队中的一员猛将;和平时期,他在农垦战线上勇于开拓创新,是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开创者、领导者,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王震"违背"周恩来的禁令,购买"日货"的故事,却知者寥寥。  相似文献   

9.
我是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可以成故事。我家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
我叫越媛,来自房山法院执行一庭。我要讲的是我院法警付天革和时间争速度,抢出了3分钟,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生命的故事。这是一个和速度、爱心有关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房山法院。2011年6月20日,房山法院院长蔡慧永带队前往堂上村开展革命教育。当时,车上有些同志是第一次去堂上村,弯曲狭窄的盘山公路  相似文献   

11.
我叫王小红,是西城区甘水桥站组的公共文明引导员。我所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支由72名公共文明引导员组成的学雷锋扶盲助残志愿服务团队。2006年4月,甘水桥站组与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为其下属的"心目影院"提供特殊服务。"心目影院"是专为盲人"讲电影"的公益性慈善活动项目,而盲人朋友到这里来"听电影",都会途经甘水桥公交站台。就这样,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甘水桥站台,一直悬挂着两面旗帜,分别书写了一段以"温馨小站"命题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的作者叫李璐瑶,是"心目影院"负责采编制作广播节目的盲人女记者。她的双眼极度弱视,只能近距离  相似文献   

12.
李乃全 《先锋队》2010,(9):31-31
前不久,细读了一则"乐妻劝婆"的故事,深思品味,颇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汉代一位叫乐羊子的人,在外求学七余载,家中只留下妻子和年迈的老母相依为命,由于家中没有壮劳力,家境日渐窘迫。  相似文献   

13.
贾想 《党建文汇》2021,(3):56-56
“段评”是读者在线阅读过程中对网文某个段落的即时评论。越来越多的读者说,相比于网络作家写出来的故事,故事旁边“段子手”天花乱坠的“段评”更有吸引力。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反客为主”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支部生活》2013,(2):31
村官,是我们最基层的"官",是最贴近大地的管理者和领头人。他们的生活最丰富多彩,他们工作生活中的故事最朴实、亲切、生动。为展示村官的风采,讲述一个个村官的生动故事,本  相似文献   

15.
姬建民 《党课》2010,(23):127-127
“瞎子摸象”的故事尽人皆知,瞎子似乎是可笑的,他们以手为眼,虽然也在“接触实际”,也在“亲自调查”,也有了“调查之后的发言权”,但由于“触觉”的片面性,而得出了支离破碎的不确结论。如此,“瞎子摸象”的故事也作为“不瞎的人”耻笑瞎子狭隘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成语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正米兰·昆德拉在小说里讲过一个故事:1968年,苏联人的坦克开进了捷克,母亲还在担心果园里的梨子没人管,儿子批评她,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关心梨?时隔多年后儿子发现,曾经的争斗消逝了,母亲的梨子却长存于大地。"实际上妈妈是对的:坦克是易朽的,梨子是永恒的。"无论斗争如何激烈,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生活这个"梨子"。  相似文献   

17.
用恢复历史真相要求张艺谋的人是注定要失望的。因为,《金陵十三钗》根本不是"南京大屠杀",更不是"南京保卫战",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只是借用了南京1937年12月的某些场景罢了。这个故事如果换成另外一些场景,未必不能像这样讲下去。  相似文献   

18.
用恢复历史真相要求张艺谋的人是注定要失望的。因为,《金陵十三钗》根本不是"南京大屠杀",更不是"南京保卫战",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只是借用了南京1937年12月的某些场景罢了。这个故事如果换成另外一些场景,未必不能像这样讲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某科普画刊曾以“猴子报案”为题,刊登了一个所谓“真实的”,然而又是十分离奇的故事,其后,全国许多报刊纷纷转摘,使之成了轰动一时的奇闻。现在,虽然这个所谓“真实的故事”已经枚无情的事实戳穿了,(参见《新闻战线》1984年第2期《“猴子  相似文献   

20.
『情有可原』』析王德强读小学时,老师讲过一则故事迄今没能忘记。故事大意是,有个小孩在学校里第一次偷了别人的一件小东西拿回家,母亲知道后没有批评教育,这样,孩子第二次又偷了人家的东西拿回家,母亲知道后还是没有责备和教育。就这样,孩子一次又一次偷盗,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