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万平 《奋斗》2010,(9):55-56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一、阿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2009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全区转移10.7万人,实现收入7.5亿元。按转移产业分布,第一产业转移1.46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3.6%;第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8-39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的农村改革试验促使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5841元;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标准从2000年9.24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7.83万人。大娄山南有一颗耀眼明珠——湄潭,被誉为"黔北的小江南"。25年前,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田"得以破壳、引人注目,且不断壮大,给探索中国农村改革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下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  相似文献   

4.
田嘉 《共产党人》2013,(6):38-39
正2012年以来,固原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与区内外用工企业对接,巩固和开拓转移就业基地,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着力提升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市场化水平,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目前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68.74万人,其中男性35.63万人,占51.83%;女性33.11万人,占48.17%。从业劳动力61.3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9.21%。其中男性32万人,占52.19%;女性29.32万人,占47.81%。  相似文献   

5.
<正>36年前,敢为人先的广汉人突破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摘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率先试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探索,从而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52岁的武代华在今年1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转型"。武代华是广汉市金鱼镇白鹤村农民,和很多人一样,他曾长期在外务工。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推进,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农业领域不断传出利好消息,这让武代华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就在今年1月,他和家里人投资50万元,承包了180亩地,从事谷物种植和小麦种植,并在工商注册登记了"广汉市上岭家庭农场",这也是广汉市第一个家庭农场。随后,各类型家庭农场在广汉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城市化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农村凋零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村大量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外流,涌入大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逐步减少,很多的农村都出现了"空心村"现象,人去  相似文献   

7.
<正>发端于贵州省的农村"三变"改革试验,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科学脱贫之路。目前,这项改革正成为贵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力抓手,截至2016年下半年,贵州已经有21个县(市、区、特区)、193个乡(镇)如火如荼地拉开了试点序幕,涉及农村人口300多万人。但就目前的农村"三变"改革而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一、可否"复制"问题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和"塘约  相似文献   

8.
王玉梅 《实践》2014,(9):37-37
<正>"做饭烟熏火燎,粪坑臭气冲天,猪圈鸡窝乱搭,苍蝇蚊子横飞。"提起农村,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然而,在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这种脏、乱、差的面貌已经成为历史。近年来,临河区依托农村户用沼气,积极探索生态庭院建设。联丰村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探索出"四位一体"生态庭院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庭院是把村民住房、温室、沼气池、标准化棚圈组建在一起,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使农村生产、生活垃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促进】在新型城镇化下,避免因失地而失业是农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安排1.3亿元,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0万人,品牌培训4万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2014年四川在促进农民就业方面有"大动作"。  相似文献   

10.
"到农村去,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爹娘;到农村去,那里有育我成长的南瓜米汤;到农村去,那里是魂牵梦绕的故乡。"从今年3月起,山东省从省市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基层单位担任"第一书记",已有半年的时间。1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2.6万名"第一书记"深入1.8万个基层单位,帮包工作薄弱的村、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破解难题、建强班子,  相似文献   

11.
吉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人口在城市工作,并且在城镇永久居住、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而成为市民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吉安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为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1.6%;新增城镇就业9.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95万人;发放创业贷款8.4亿元;工业园区定向培训4.29万人,创业培训0.8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21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等。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吉安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探索吉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吉安市"四化"同步、"三产"共进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一个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5,(8)
<正>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2013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时期,笔者在晋西北革命老根据地宁武、神池、五寨等地搞农村调研。"今后谁来种地?农业现代化靠谁实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种隐忧来自乡村的现实。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46亿,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一些县农村耕地撂荒越来越严重,最高的撂荒面积达30%,最少的也有20%左右。越来越多的农村,农民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对农业已经完全提不起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对农民这个职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农业的弱势以及过低收益,无法激起他们创业的激情。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导致了如今在乡村务农的,几乎只剩下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队伍。  相似文献   

14.
钟言 《奋斗》2007,(1):38-39
“十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助学活动,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有所缓解。一是以农村为重点,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全省县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2.4万人,其中农村学生235万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82万人,占34.8%。为减轻农民负担,推进以普及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农村教育工作,我省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从2004年开始,对21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64万名中小学贫困学生给予全额杂费补助,对全省12.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寄宿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15.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特别是我国的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数量非常庞大。1978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人,1993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由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8.7%。从1994年到2000年七年间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攻坚战。因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采》2008,(3):59-59
<正>青杨树村位于三抚公路沿线,共有72户,208口人。2003年以来,投入300余万元进行了新农村建设。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纯收入23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6000元,并被评为市级精品文明生态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温州市有三个200万:有200多万温州人在外创业,有200多万外来务工者,有2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了城。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09,(24):150-150
为解决我省农村"无水吃和有水不能吃"的问题,截至2009年10月,全省共投入资金46.18亿元,建设农村水厂5136处,惠及1100万人,占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人口785万的140%,  相似文献   

19.
崔广麒 《共产党人》2005,(22):I0003-I0003
平罗县现有人口2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村劳动力14.6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4.5万人。2005年,该县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在区、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抓好全县促进就业和完善保障体系暨发展劳动产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经过10余年的连续攻坚,贵州省成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攻坚改变了贵州教育面貌,与2000年相比,2010年贵州初中阶段在校生增长64万人,增长了45%,中小学教师增加了6万人,中小学校舍面积增加了近1000万平方米,结束了40万农村中学生长途走读之苦,60多万中小学生告别了不安全教室威胁,全省15至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