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德育比较,旨在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外国的德育理论、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德育目标以及德育途径和方法等,进行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性研究,借以掌握不同类型的德育体系之共性与个性、优势与劣势,以及德育运行的基本规律,以便深化对德育科学的认识,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实践能力。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比较德育研究,尚处于建立与发展阶段,在理论构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品质的规格和要求。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目的的具体化,虽具有主观性,体现了理想中的德育价值追求,但这种主观性却要建立在社会发展要求、主体需要和国家德育目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进步,主体需要的发展,对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德育的发展在于探索,德育的生命在于创新。鼓励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本栏目的宗旨。我们热忱欢迎广大从事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志,将自己的理论成果在本栏目进行交流并开展学术争鸣,使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本期刊载《权变德育刍议》一文,期望引起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主要分成两块:一块是理论教育,向学生传授和灌输价值观念,由政治理论教学部门负责;另一块是行为教育,指导和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及日常生活行为,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这两个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即教学部门只负责教学,学生管理部门只负责管理,从而使理论教育与行为教  相似文献   

5.
科尔伯格与班杜拉作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奠定了现代美国乃至世界德育理论的重要基础。科尔伯格与班杜拉的德育思想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但与此同时,两者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科尔伯格与班杜拉的德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两者异同,对德育工作进行反思与重新认识,以期在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革新进步。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伦理学基于价值与存在的二元对立、道德多元论、反道德垄断等理论立场对现代性伦理学的解构使自身面临德育的困难。同时,后现代伦理学的理论对于现代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概要地说,这种意义在于德育本身的目的化、德育领域的扩大化、德育内容的多样化、德育过程的情感化和德育形式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力度空前地加大了,德育内容与目标体系的研究、德育理念与方法的研究、德育机制的研究、德育系统论的研究等学术研究异常活跃和深入,但是,“道德滑坡”现象却十分严重。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德育态势面前,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造成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德育收效之原因,积极寻找改善德育工作的不利局面之对策,对推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全 《党史文苑》2011,(14):78-80
服务性学习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服务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提倡"在做中学",既重视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这与德育的实践要求和方式,与个体道德的发展和道德意识的培育是一致的。服务性学习是德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过程也就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德育方法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德育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德育方法的有效性表现为德育方法对德育工作者的适宜性、对德育对象的针对性和对德育目标的服从性;增强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就是使德育方法与德育工作者的特长相结合,就是要充分调动德育对象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就是要使德育方法紧跟德育目标变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对应用型大学德育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的研究探索,是研究应用型大学德育的逻辑起点。应用型大学德育内涵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贯彻落实大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是应用型大学德育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实现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应用型大学立德树人的标准相统一。应用型大学德育和其他类型高校德育相比,具有注重知行合一和应用为本、突出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侧重两个课堂相结合和以文化人的三个特征,实施上应体现本土化、本校化和实践化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适时构建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对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德育是相对"人际德育"而言的,高职院校要确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生态型人际新关系、培育个体生态人格的生态德育立体目标;要努力探索体验式生态德育、内省式生态德育等生态德育方法,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子体系,形成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全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善大学德育,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不仅是从事大学德育的同志日夜思考、辛勤实践的事情,也是所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同志关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大学德育内容的依据和层次,是当前大学德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适时构建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对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德育是相对"人际德育"而言的,高职院校要确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生态型人际新关系、培育个体生态人格的生态德育立体目标;要努力探索体验式生态德育、内省式生态德育等生态德育方法,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子体系,形成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全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钱兴 《唯实》2000,(11):58-59
一、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随着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德育改革应首当其冲 ,这在高校已达成初步共识。笔者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对高校德育目标改革的认识。高校德育目标 ,是指通过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活动 ,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规定 ,从宏观来说 ,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从微观来说 ,就是通过提高大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水平 ,确立坚强的精神支柱 ,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宋明时期,理学逐步形成和发展,到明初,理学思想发展到如日中天的顶点,从中央国子监到地方的书院,以及社学、私塾,都用理学进行教育。社会上、家庭里,理学的思想影响到处存在。理学之所以能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是与理学德育活动的普遍开展分不开的。理学德育从理论基础到课程体系,从德育过程到德育方法都具有新的特点。 德育理论基础严密化 德育理论基础是为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德育目的进行论证的。宋明德育理论基础包括人性学说、理欲之辨、义利之辨三个方面。人性学说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儒学用以联结天道和人道的中心环节。宋明理学对人性学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性即理——对人性与宇宙本体关系的新概括。宋明理学家在何谓宇宙主体,宇宙本体究竟是理、是气还是心的问题上,虽有激烈争论,但在人性与宇宙本体问题上的看法却完全致,都认为人性来源于宇宙本钵,人性与宇宙本体在内容上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江 《理论学刊》2005,1(8):72-75
主体性德育正日益成为德育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从哲学的层面予以审视反思,不难发现主体性德育存有诸多悖论:在概念上,它没有彻底解决主体性和德育之间的矛盾问题;在主体性的认定上,则形成了理念的、形而上学的主体性和具体的、现实的主体性的对立;在现实操作中,主体性德育又将教育对象划分为中心和边缘两个部分;更为实际的,在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建构中,它强化了分析的主体性,这与综合的德育系统、乃至整体的社会图景都构成了紧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表现及其发展水平。各高等学校应以德育目标和普通高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依据,建立和完善德育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按照思想、政治、品德的分项内容及其标准进行考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大学生德育的考评研究较少,即使有研究,也很不全面,且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较少,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效果。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完善大学生德育的管理体系,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学德育,拟从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在理论上要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态环境教育等;二,在实践上要把德育理念、德育规范渗透到学校管理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种活动中去,同时,还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努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美高校德育若干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高校德育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美国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在人才培养上也相当重视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美两国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德育目标价值取向应突出政治道德与基础道德教育并重,强调理性驾驭科技的伦理精神以及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代职业道德理念,这是指导德育实践的源泉所在。客观检视高职德育现状,主要存在重技轻人教育思维、高职德育高效课堂建设不足以及课(校)外德育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为提升高职德育实效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道德培育;立足高职学情,三维度打造高效德育课堂;再塑校园德育空间,注重校园德育环境培养和优化;全面延伸德育空间,拓展德育社会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