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静 《传承》2011,(27):84-85,88
代孕是争议最大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是一个法律上、伦理上的共同难题,为了既保障不孕不育夫妻的生育权,又防止代孕生育技术的滥用,国家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引导代孕生育。结合代孕在国内外的相关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代孕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为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同时也给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带来了冲击.不孕夫妇的生育权和代理母亲的身体权为代孕行为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代孕协议使代孕行为权利义务关系更加确定.法律不应对代孕行为一味禁止,而应当面对问题合理规制,发挥其公益性初衷,遏制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社会化,商业模式的参透已经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代孕妈妈的风行、代孕网站的兴起一生儿育女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工艺”;而出租子宫的女性更甘愿沦为生育机器。  相似文献   

4.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了禁止代孕的原则,但却没法实际有效的规制层出不穷的由代孕引发的"纠纷",一刀切式的否认代孕协议的法律效力不能解决问题,在美国法院审理代孕协议是否有效时会举行听证会对合同的效力进行认定,对于其他国家的立法模式的比较,旨在对我国予以借鉴,本文从代孕协议的性质入手,并结合现今的跨国代孕现象,对代孕协议准据法的确定予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玲  黄霞 《人民论坛》2011,(10):86-87
"代孕"是人工授精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产物,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带来了福音,同时对传统的生育观、伦理制度和法律制度带来了冲击和考验。在没有对第三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损害的前提下,应考虑不育者的权益,积极进行相关的立法,在制度层面上肯定"代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代孕是人工授精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产物,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带来了福音,同时对传统的生育观、伦理制度和法律制度带来了冲击和考验。在没有对第三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损害的前提下,应考虑不育者的权益,积极进行相关的立法,在制度层面上肯定代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陈骏 《长江论坛》2018,(2):65-69
"人工代孕"是一项帮助不孕者实现生育的技术手段,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无论在立法还是执法层面,应对代孕所产生的法律与道德难题,我国当前的法律规范都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人工代孕"三种立法模式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基于自身立场对立法模式做出选择,在这方面,澳门地区的立法态度与立体化、全方位的立法模式,值得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法律概念角度出发,宜将代孕行为理解为以代孕技术实施为核心的相关法律行为的总称。代孕行为包括代孕基础行为和代孕衍生行为。代孕基础行为因不存在损害法益的社会危害性,不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但由于相关规范的缺位和部分行为主体追逐利益的盲目性,代孕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否定代孕基础行为犯罪化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思考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由代孕基础行为而衍生的相关不法行为的犯罪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州理工学院校园的布告栏上曾出现过这样醒目的广告:寻找愿意捐献卵子的女性,报酬为8000—10000美金。据《纽约时报》报道,近30年来,美国“代孕妈妈”生下的婴儿总数高达3万多,而且“代孕妈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立法规范的空白使得各地法院频频上演夺子之战,代孕纠纷单凭卫生部的相关规定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基本权与契约自由的精神尚未否战胜公序良俗而使代孕协议有效存在,委托夫妻拥有孩子的期望并不违反道德伦理的要求。通过科技与法律的交融互动,实现有条件开放代孕,或许是破解当前代孕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代孕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生育秩序,给社会和法伦理带来了难题。当前各国立法对代孕的态度大体呈现出从严格禁止到逐步开放的趋势。我国在人口结构失衡严重的背景下,代孕立法的缺失与地下代孕的泛滥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养儿防老"的家庭责任化福利保障体系短期内难以改变,加上普遍存在的宗族价值理念,使代孕需求较其他国家更为迫切。我国应当抓住民法典编纂契机,设计规范严谨的规则,将代孕合同作为一种有名合同纳入合同法规制,从而在法律层面界定其合法化边界,使代孕技术的应用进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一对富商夫妇决定采用试管婴儿技术解决长期不孕的困扰。当医生告诉他们8个胚胎全部成活时。这位富商决定雇佣两名代孕母亲,连同其妻的共三个子宫,采用“2+3+3”的队型,成功诞下四男四女8个胎儿。之后,广东省卫生厅负责人表示。将依法追究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责任。这一事件,使得“代孕”这一争议性话题再次聚焦了公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21,(4):50-51
近日,某明星把“代孕”一词带“火”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坚决抵制代孕行为!对于代孕行为,您有什么想说的?  相似文献   

14.
身心俱损的朱琳玲来不及舔噬伤痛,突然收到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法院的起诉书。  相似文献   

15.
代孕母亲     
法新社曾报道:美国休斯敦路边有一张广告,说是一名生物学硕士生,急需一万元美金。愿以这价格做一次代孕母亲。广告说:“出租子宫。本人曾受高等教育,身体健康,富有爱心”但后事如何?法新社没有报导。笔者偶访休斯敦,进行了一番了解,简况如下。五十来岁的约翰兄弟电器公司经理,和他的从模特明星退下的二十八岁的夫人,看了广告后,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讨论。经理说:“为了永葆你的青春美丽,不愿你受生儿育女的折磨,我意让这位智体均佳的硕士,做一次替身母亲,来一次试管婴儿。你看?”夫人巧笑倩兮吻了经理一下,说:“亲爱的,你爱护玫瑰一样爱我,我高兴死了,但愿我能永远如不谢的玫瑰。”她实在也不愿她的花容月貌有损。在这社会,容颜就是女人的资本。她美丽的眼睛眨了两下,把头靠在经理肩上又说:“可是,现在敲诈欺骗到处都是,要是办这件事,一定要找律师共同制定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人工生殖技术运用后亲子关系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东 《前沿》2003,(1):83-85
生殖技术的革命在改变自然生殖过程的同时 ,也给传统的伦理观念带来了冲击 ,其在法律上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就人工生殖技术运用后所产生的亲属法上亲子关系的认定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农工党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教授向英国著名妇产科杂志投稿了一篇关于中国代孕现状及相关法律法规变迁的学术论文,旨在探讨代孕是否应该被允许以及其必要性。文章在被国际同行评阅时,却遭到了近乎"傲慢"的回应。匿名审稿人给予的评阅意见带有明显的歧视和偏见,言辞颇具攻击性和侮辱性。  相似文献   

18.
情人生了一对龙凤胎,并索要双倍“代孕费”;妻子心脏病突发去世。焦头烂额的丈夫悲痛欲绝……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3,(8):46-46
刘泽刚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载文《宪法生命权的界限》认为,从2世纪80年代以来,器官移植、胚胎干细胞实验、试管婴儿、人工受精、代孕母亲等新兴的生命难题层出不穷,宪法学对生命权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界一直在呼吁“生命权入宪”。  相似文献   

20.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6,(4):6
我认为,慈善法最关键、最核心、最具有"含金量"的就是税收激励,要和税法对接,不能把所有东西都推给税法去做。如果把所有东西都用一句话推给税法来做,这部法就会显得比较空。所以,慈善法草案的修改要体现和税法的对接,体现落实税收政策的精神,可以在这部法律中进一步更具体地作出一些规定。辜胜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