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谷的时候,在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背叛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在西方却逆势上扬,美、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坚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却在资本主义国家多次被评为"千年第一伟人",西方社会形成了一股蔚为壮观的"马克思现象"。千年之交的"马克思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也可以传递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格力量是理论创造的内在动力。当前,在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的研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格力量的作用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这个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创立的伟大理论,不仅是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人格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中蕴含着创立者的人格魅力,马克思恩格斯崇高的追求是他们理论创造的价值引航,他们的人格力量成为推动他们在理论创造的过程中克服一切困难的最根本的内在力量源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与其创立者人格魅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践过程,其实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生成过程,马克思称之为"掌握具有实践力量的人"。这个过程的内在机制如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如何现实地发挥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化的研究背景下,探讨这个问题尤其具有实践意义。借助生存论反思的几个环节,能够形象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生成机制。其中,介入公共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能够促进这种人格的转化;而学院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于隔断了哲学与政治生活的联系,所以只能陷入抽象的理论态度当中。  相似文献   

4.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及前景的分析陈振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并出现了新的危机趋势。既然如此,这种社会能否变革?变革的前景如何?这是"酉方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影响日趋式微。他们背离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的经典话语,陷入了主题危机、话语危机、组织危机和信仰危机。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解读为一位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文化现象,把马克思的著作变成了可以在各种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自由阅读的哲学文本。建设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对待经济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前进》2018,(12)
正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最忠实的学生、马克思主义最忠实的传人,也是马克思最优秀的学生、马克思主义最优秀的传人。忠实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不畏风云变幻,不惧风吹浪打,不计高潮低谷,不论顺境逆境,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一以贯之;优秀在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  相似文献   

7.
董金明 《理论月刊》2006,1(1):28-30
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新自由主义对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两种代表性的看法或理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时代以来全球化进程的起源、动力、本质,而新自由主义则从西方垄断资本的立场出发,极力推崇市场力量,把市场力量绝对化、神圣化,掩饰在现实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诉求和矛盾冲突。马克思全球化理论是我们观察和说明当代全球化问题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对马克思究竟有没有正义理论存在争议。面对这场争论,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论证了马克思不仅有正义理论,而且他改变了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正义理论以"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范式。马克思提出将"平等"作为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并揭示出"自由"与"平等"的内在价值联结在于没有平等的自由只能是形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前对所创立的"新世界观"只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化,现今流行的解释路线是从恩格斯开始、经过苏联的哲学家到斯大林的一脉相承的"自然主义"传统,主要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家分别从对"总体性"的强调、对历史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辩证运动的把握,从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抽象二元对立的"实践哲学"的角度,开拓了诠释马克思世界观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某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曲解,第二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兴起与扩散对理论空间的挤占,第三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求强度。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困境的途径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可以澄清人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误解或曲解,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不同理论的社会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研究的进步,新政治经济学将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微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从"误读"到"通读"的变迁,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马"这两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异质性,映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独特的现实发生与理论生成;通过从"单维"到"双维"的转换,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共同问题域与不同的聚焦点,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其合理因素来审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共时性结构中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生成;通过从"外部"到"内部"的移植,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提取可以嫁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式,以此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域和新向度。  相似文献   

12.
王欢 《前沿》2009,(10):45-48
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诠释了现代社会一切现象的动力和核 心。当今社会,资本逻辑向符号悄然进行,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从马克思的生产社会过渡到消费社会,人也从马克思时代受制于"资本逻辑"到当下受制于"符号逻辑"。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资本逻辑以及资本逻辑的当代形态符号逻辑做出理论的回应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代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观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抓落实,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同时,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继承丰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论。其思想方法论具有四大主要理论特征,即马克思哲学是精髓和灵魂,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理念引领与战略性、操作性相结合,真理力量、人格力量和制度力量的统一。彰显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时代风貌,同时也蕴含着习近平同志个人的领袖风采和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天学  文雯 《理论月刊》2010,(5):150-153
依据西方重大的社会历史形态的变迁来划分西方人格理论中和谐理念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西方关于和谐人格理念的研究是从"人性和谐"的思想作为开端,分为古希腊时期"人性和谐";中世纪"宗教化人格";文艺复兴时期"人格和谐";现代西方"健全、和谐人格"等四个阶段。西方学者分别从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人格和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研读他们的思想成果,对我们探讨新时期和谐人格的培养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红 《思想战线》2013,39(4):81-84
特里·伊格尔顿从当代西方流行的十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以逻辑和实证相结合的力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世界的真理性与生命力。证明马克思是对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是将会被历史所扬弃的制度,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和美学关系的一般看法,马克思未成系统化的理论并不需要体系的修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于美学和艺术的贡献在于,他批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黑格尔的美学观念,继承了古典文明的精华,对同时代的艺术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评价,并最终预言了艺术的目的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娜 《前沿》2010,(2):21-23
马克思的"人学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思想,我国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经历了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系的过渡。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种转变的研究和分析,阐述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学"者提出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的命题,从事实的层面上说是正确的,这不仅无损于马克思的光辉形象,而且有利于摧毁"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合法性"基础.从价值选择的层面上看,我们与"马克思学"者和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不赞成回到"青年马克思"和让"青年马克思"走入当代,主张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让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20.
石长起 《前沿》2013,(10):6-7
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基于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之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方向选取、行为准则、评判标准,还是东西方政治实践的结果,都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念的现实性和正确的指导性作用。本文从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探析马克思的政治观念及其时代价值,分析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践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