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而这一历史性课题能否解决得好已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因此,我们回到历史的“时间隧道”中去考察人类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知识价值论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包括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工艺、技巧,其主体和核心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科学、技术知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知识价值则是指知识客观上具有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属性,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价值是知识的社会价值,是知识价值的“外逻辑”。知识价值的另一种含义只适用于“知识与智慧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价值通过知识来创造,是知识价值的“内逻辑”。一、从劳动价值到知识价值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根本上…  相似文献   

3.
无可否认,人类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或者如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量,而理性则成了人类标榜自身区别于动物的文明标签.人类通过知识与理性的运用,一步步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开化,并在这一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但是,始料未及的是,这种对知识和理性的极度崇拜与自信,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进而让人类意识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知识与理性都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确定了人类潜能与智力发挥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一、完整知识的历史渊源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索洛维约夫(1853—1900)把由黑格尔赋予了严密的逻辑形式的发展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从而创造了他的独特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在这个发展理论中,索洛维约夫对发展的主体——人类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孙锐  赵坤 《理论探讨》2008,(2):74-78
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传统工业企业知识状态系统基础上,伴随着知识、信息、技术对生产的作用的不断加大,知识型企业的形成、发展而形成的.它由知识型企业、知识及信息交流平台、认知主体(知识工作者)、环境四大要素共同组成,反映了知识型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创造、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的能力.针对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中知识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从知识治理的角度研究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变,对于系统中"知识的有效组织"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真理问题自人类试图理解外部世界开始就已经出现。科学的进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了人类对知识与真理的理解,同时科学本身有其自身的局限。施拉格尔试图勾勒出一种与科学相一致的有关"知识与真理"的语境实在论图像,指出知识与真理不是终极的,取决于特定的条件或者语境,正是这种语境性使得获得世界的知识与真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结束十年内乱之前的将近一个世代,我国科技、学术、文学艺术界和国外的交流极少。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眼界,还只是四十年代的天地。这就使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知识更新成了一个极其严重和迫切的问题。解决科技、工艺、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老化问题,因为牵涉到物质生产的“硬任务”,迫使人们不得不全力以赴;而且这类知识立刻会得到实践验证,是硬碰硬的。人文科学方面却复杂得多,鉴别既费力,争议自纷纭。加上许多近视眼看匾式的尚未弄懂就妄加雌黄的议论,问题就更为夹缠不清。  相似文献   

8.
曼海姆通过对现代认识论与心理学研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环境决定知识和群体知识决定个人知识等观点为核心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他认为以往知识理论都是政党政治的产物,而知识社会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建构一门超党派、为人类服务的纯客观的知识体系。尽管他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深化了存在论向度的知识问题研究,但由于其对社会问题把握缺失总体性综合式研究思路与方法,因而显得抽象、空洞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力量的转移》一书中曾经指出,人类社会中有三种形式的力量:最初级的是暴力,在中级阶段是财富,到了高级阶段是知识,知识将是竞争的重要砝码。正如托夫勒预测的那样,现在人类正面临着一场以数字革命为光导的数字化信息革命,它将再一次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人类社会转向知识社会。这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生产物质的活动为主向生产非物质的活动为主转化;由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与体力结合,以脑力为主的转化。这就是说,未来的社会只需少数人用少最时间去生产人类所需…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知识创新和对知识管理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Peter F.Drucker)最早提出知识管理理念以来,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知识管理是创造、储存与运用知识以促进组织绩效的过程。其实质是对知识价值链进行管理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是一个伴随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新课题,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既要结合知识员工自身的个体特点,也需要综合考虑知识员工群体的总体特点,还要考虑知识员工的工作性质。企业必须构建灵活的福利和薪酬激励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知识员工的需求;必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提供知识员工自主的工作环境;必须对知识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为知识员工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造知识仓库的愿望 提起百科全书,得从人类的一种古老愿望谈起。 人类建造知识仓库的愿望,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自古有之。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仓库。不过,人们并不满足于单纯地积累和收藏书籍。整理和荟萃已有一切知识的愿望,也就是编百科全书的愿望,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已存在。百科全书的胚胎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概要记述已有的一切知识;一个是对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学科的民族政治学,缘起于中国民族政治问题研究。随着政治学对民族政治问题研究的介入,新的民族政治知识不断增加,民族政治的知识逻辑愈发清晰,民族政治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了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在此基础上,民族政治学把各种民族政治现象置于人类民族发展演变的总体过程中观察和认知,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下进行民族政治知识生产,从而形成和凸显了学科的独特功能,并在民族问题研究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从国家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国内民族政治问题,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坚守了政治学的学科立场。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民族政治学的发展任务仍然突出而艰巨。民族政治学必须在面向现实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生产能力,加强知识供给,完善学科的内部结构,有效回应人类社会民族政治实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更是人类整体文明建设和永续生存中最基本的关键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在人的社会发展中进行。"以人为本"思想最重要的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而解决生态问题。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世界历史存在物,从这些前提出发,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以人为本"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最主要的是解决好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及途径,不仅对于我国,而且对于世界各民族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爱清尘项目"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职校学生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来源。从来源上看,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是职校学生获取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是职校的相关教育,但构成比例不大;实习经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作用有限。从正确率上看,自主学习对职校学生获取正确知识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职校教育和实习经历更有利于职校学生正确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知识。要解决职校学生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贫乏问题,全面推进职校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知识、知识商品与知识资本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知识应分为九种类型。知识资本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理论的价值关系 ,而且知识资本的价值总量应用新的形式来表达。知识的巨大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从五个方面表现出来。知识的商品化只有在知识经济中才能充分体现 ,才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中的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服务把图书馆的脑外储存的、扩大与延伸了的人脑记忆知识,经过知识创新和知识利用,再现给知识受众,从而达到知识增值的目的。因而,知识服务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学中具体运用的核心内容。图书馆如何开展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基托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布局,“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对历史发展歧途“亡羊补牢”的急迫之举,也是能动地实现人类福祉的必要之举,更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奠基的、明确人对自然之权责的可行之举。它必须坚持“统一性”,超越和克服形而上学“自然-人类”的分离观念;必须坚持“历史性”,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脉络中摸索生态文明线索、创造生态文明教育契机;必须坚持“建设性”,在完善既有生态保障制度和法律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为了贯彻这些价值理念,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建构应当从知识、实践与育人三个基本面向入手,在知识中涵化、在实践中认同,最终回归“育人”本质,帮助大众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生态公民”。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自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学专家学者纷纷进行演绎或论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落后,几乎所有的论证都不足以说明知识缘何成为经济的基础。实际上,任何时代的经济都不可能脱离知识而单独存在,经济也从来没有脱离过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的依赖越来越密切,知识在经济中的含量越来越高罢了。  相似文献   

20.
郁建兴  黄飚 《政治学研究》2023,(3):14-24+167-168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学术回应,也是影响、引领数字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经验、观照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学理性、整体性叙事。本土性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首要特征,体系性是其重要属性,科学性是其底色。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世界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将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卓越贡献,也将为其他国家的发展与治理实践提供重要理论借鉴。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数字技术革命的意义,重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以有组织科研推动概念、理论和方法创新,完善面向人类、面向未来的话语体系,同时,着力推动教材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全生命周期育人育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