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左”倾?什么是右倾?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左”、右倾内涵问题的论述,可以提高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吉 《瞭望》1986,(37)
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巨大功绩在于他首先提出这个命题。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前后来概括,而并没有指明这个工业化后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代表时代生产力的产业又是什么?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说法,使得贝尔提出的问题从学术界走向社会,这是他的巨大功绩。但是,《第三次浪潮》并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它更像一本关于  相似文献   

3.
<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地处滹沱河北岸的塔元庄村,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干净整齐的街道、宽敞通畅的马路、错落有致的楼房,让人眼前一亮,有谁能相信,眼前这个“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多年前曾是个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贫困村。是什么令这个小村庄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塔元庄村党委书记尹计平向我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4.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否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下称一部分)?近年来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言,有新旧民主革命之分,如果说它属于“一部分”,“这是专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以来理论界、史学界把所有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一概视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原理,也不是出自经典作家之口”。持这类见解的同志,汉有囿于旧民主革命已经过时这个自五十年代以来曾广力流行的观点,但在世界革命阵线的划分上,却又把旧民主革命摈于“一部分”之外,认为“它依然只能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大家族中的一员”。这就不仅承袭了前述观点,并作了不恰当的引伸,因而失之偏颇,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一众所周知,“一部分”的原理,是列宁首次提出的。1916年,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说:“民主运动的个别要求,包括民族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世界一般民主主义(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自我”,“自我”是矛盾的集合体 ,它是多维的、全息的。科学的“自我”概念应该是实际存在的“自我”的正确反映 ,它不仅在内容上反映着“自我”的存在 ,而且凝聚着人类关于“自我”问题的种种认识成果 ,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是关于“我”的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为了揭示、反映出“自我”的种种属性和特征 ,派生出许多概念 ,如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否定、自我矛盾、自我评价、自我暗示等。概念的“自我”是个人的自我意识的凝聚 ,实际存在的“自我”是自我意识的载体 ,在这里 ,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哲学史上,多数思想家都比较重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虽然没有“人的价值”这个明确的概念,但是从古代思想家们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来看,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思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已较全面地涉及到了人的价值的问题,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关于“人的价值”的问题,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是什么是人(即人类的价值)?二是怎样做人(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三是怎样评价人的价值(即价值评价尺度)?围绕上述三个方面,从先秦到明清,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十大价值观,并构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价值”学说的基本框架及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7.
常绍舜 《理论参考》2009,(11):38-4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辨识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的什么呢?对此,“结束”一文并没有给予分析。而这个问题却恰恰蕴涵着笔者与“结束”一文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斗争中,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和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思想界的要人,极力宣传关于现代社会要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多元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思想武器。我们在进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中,应当认清这种观点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从而抵御和消除它对我们的影响。本来,“多元”这个概念是指性质不同的东西并列存在、共同发展的意思,但是它被人们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方面,就有不同的含义,哲学上根据对世界有几种本原的看法不同,分为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哲学上的多元论主张世界是由多种本原构成的。我国古代的“五行说”,将万物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学的研究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问题,是一个迄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地回答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它的含义及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是什么?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方面的一个问题,谈谈我的管窥之见,以求教于学术界。“社会主义民族”这个概念,当推斯大林最早提出。与此同时,也是他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社会主义民族是在资产阶级民族的废墟上产生出来的。(见《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载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以下未注页码的引文均见该书同一篇文章)斯大林的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即成经典,至今在我国的一些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围绕“三个代表”这个核心思想,深刻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十六大报告在“七一”讲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葛殿军同志: 你寄给《河北日报》编辑部的信转给了我。你们在学习“两本书”的过程中,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认识上不太一致,这并不奇怪。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表述也不完全一致。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你们参考。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仍然坚持我在本报2月25日那篇文章中的观点。“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二是要有‘中国特色,,这就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  相似文献   

12.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苏共企图将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观点钦定为“国际共产主义的总路线”,强加给世界各国共产党,遭到中共等党的反对,从而使具体的意识形态问题之争,发展到谁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之争。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中共由最初的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逐步陷入到维护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的误区,使得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争论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着曲解和误解,使论战成为“左”与“左”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赚钱!”——人们一般这样认为; 当前人们普遍感到担忧的问题是什么?“拜金主义。”——许多人也会这样回答。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金钱?“赚钱”和“拜金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注重物质利益原则与理想、信念、道德和艰苦奋斗教育是否矛盾?既要把经济搞上去,又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的目标怎样实现? 围绕这些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在《热门话题》栏举办“我看拜金主义笔谈”,给关心这方面问题的同志提供一块各呈己见、相互讨论的园地。我们认为,这方面的讨论一定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做好宣传、引导群众的工作。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德里专电 海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科威特的油井还冒着浓烟的时候,人们普遍关心一个问题:战后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世界新秩序将是什么样的秩序? 一个尚无明确答案的问题 不久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到颇有名望的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采访该研究所的研究员森·古普塔教授。当我们把上述问题提出来后,豪爽、好客的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刘景山著孙万智译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世界本原问题,具有一个基本的模式:“一体二元”。所谓“一体”,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所谓“二元”,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往...  相似文献   

16.
锦句     
《党政论坛》2014,(6):13-13
我想向孩子们传达“这个世界是值得去生活的”想法,让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没有根,是不会有枝叶的。这个想法直到今天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我国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这个概括是对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18.
预定今年第四季度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将围绕“生态经济与四个现代化”的总题目,进行学术讨论,并将正式成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刚诞生不久的边缘学科。在我国,这个名称的出现仅仅有二三年历史。它究竟怎样出现于科学之林,以什么为研究对象,有什么应用价值?为此我们专门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筹委会成员、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请他就以上问题谈谈看法。 关于什么是生态经济学,侯学煜说,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毛泽东研究》2023,(2):123-126
<正>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唐正芒、王娟在《党的文献》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并指导编辑出版了《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围绕“不怕鬼”,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讲清了“鬼”是什么、为什么不要怕“鬼”、如何对“鬼”进行斗争等问题。在毛泽东看来,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一是国际上一切帝国主义及国内外反动派;  相似文献   

20.
吴晋 《瞭望》1991,(11)
华盛顿专电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地面战争,结束了历时七个月的海湾危机。世界上善良的人们在问:海湾一战,所为何来? 伊拉克当局以强凌弱,妄图一举吞并科威特,它师出不义,失道寡助。美国打着“吊民伐罪”、“除暴安良”的旗号,实际上是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拔掉萨达姆政权这个“眼中钉”,以确保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大石油和战略利益,同时借此杀出这个“当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的“威风”,作为推行其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发端,从海湾危机一开始这一点就已不是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