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社区异质性、疏离化和"去枢纽"的社会空间形态,导致社区内学生社会分化、主体间性社会关系的浅层性和浅表性以及社会空间形态的离散化和杂乱化,为社区内部社会矛盾的爆发带来了潜在风险和现实困境。基于此,高校学生社区应当通过灵活设置社区寝室空间与居住模式、重建社区共同记忆和共享价值、搭建公共事务参与平台、强化社区辅导员枢纽职能,以实现社会空间的重塑、化解高校社区矛盾,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促进社区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建构安全舒适、稳定和谐的学生社区。  相似文献   

2.
社区作为人的"家园",既承载着人们与给定居住环境的空间关系,也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居住活动的长久持续,必然使人们对所居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通过农民工城市居住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探讨农民工居住方式的变迁过程,比较不同居住方式对其社区融入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理,提出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朋自美国来,谈起旧金山的社区文化他们那里的公众认为:社区文化实际上就是老百姓的居住文化。政府通过社区向居住者传播文化、艺术和技术,十分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技能培养以及促进居民的活力。社区文化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改善居住地的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4.
门禁社区成为很多城市居住方式的一个共同特征,并引起了多门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社会结构视角解读门禁社区的生成和效应,挖掘门禁社区在这一过程中既作为因又成为果的复杂现象,进而更好地寻找到对门禁社区的包容性治理。即从消费结构差异、团体格局失衡和社会阶层极化等方面深究西方门禁社区生成的社会结构原因,并剖析门禁社区社会效应背后有关社会安全、平等和公共空间危机的深层机理,在此基础上试图更新门禁社区治理的现有理念。中国的门禁社区也同样不能在社会结构之外独立生存,并与西方门禁社区存在诸多共性,在治理过程中也需要包容性,不能实施一步到位甚至激进的公共政策,而要寻求社会与门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求实》2021,(1):99-114
空间实践与空间适应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维度。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实践不仅反映其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同时也反映其所处空间内的社会关系。从居住空间实践来看,农业转移人口自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完成了水平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的转变。城市社区商品房住宅空间结构的开放与闭合之间的张力,导致农业转移人口空间适应存在困境,对其社会交往也产生了限制。职住分离以及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较忙碌的工作特征,造成农业转移人口生活路径与居住路径的截然分割,导致其社会交往的离散性。而性别角色分工的不同,则使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实践与市民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社区居住空间适应较男性更容易,且周期更短,并可能带动农业转移人口整个家庭的社区空间融入。男性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空间融入则更加迅速,且相对稳定。职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实践与适应,共同作用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融入和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求实》2022,(2)
当前乡村空间治理的情境比较复杂,地方政府、进城农民和居村农民对居住空间治理有不尽相同的需求。从城镇化看,乡村居住空间有合村并居的要求和趋势。从利益博弈看,合村并居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以合村并居为引擎推进乡村居住空间治理,迫使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因集中居住而放弃农业生产,也不能借口“保护村庄”,抵制合村并居,阻碍农民进城或到集中社区生活。乡村居住空间治理既要照顾部分村民进城、转变身份的需要,促进他们到城镇、集中社区居住;又要照顾居村农民的居住意愿,为坚守在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保留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社区变迁与社区阶层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钦 《实事求是》2003,(2):55-57
关于城市社区变迁的理论 ,是基于西方城市生态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态学认为 ,城市空间组织、人们居住变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非常密切 ,并且认为城市社区起初都是基于天然地理位置自然形成的“自然型”社区 ,由于市场竞争引起社区人口变动 ,从而引发社区变迁。具体说来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个人之间将为争夺城市内部的有利区位而展开激烈的竞争 ,从而形成与空间区位相联系的独特的地租格局。由于个体经济能力的差异 ,决定着不同的个人和社会集团(单位个体 )在争夺优势区位过程中的相对竞争实力 ,其结果必然产生地理空间上的居住隔离 …  相似文献   

8.
拓展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社区的含义 社区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几经演变,它的基本含义被归纳为:社区是一个具备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地域社会.社区是人群集中的居住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区里进行,社区建设因而有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居住模式蕴含着最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同时,居住模式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关系。文章在居住隔离理论、社会距离理论以及社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使用2013年、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借助定序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农民工与本地居民之间居住隔离影响其社会距离的作用机制、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居住隔离是社会距离产生的重要因素;居住在城中村、棚户区、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的农民工的社会距离明显大于居住在别墅区、商品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的农民工;邻里隔离消减了互动和沟通的机会,拉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已购商品房的农民工社会距离较小,而租房居住的农民工社会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10.
党建简讯     
白山市八道江区委拓展对领导干部监督的空间,利用街道社区这一平台,完善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体系。区委将全区350多名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在居住的社区逐个登记,建立领导干部社区档案。在领导干部居住集中的35个社区中,聘请了75名社区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为监督信息员,通过设置监督箱、开通监督电话、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