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AFTA的建立,为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提供了契机。发展两者间的旅游合作,应在培育东盟国际旅游大线路、构建中国—东盟旅游交通大通道、构筑会展商务带动旅游的大平台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龙头项目——建设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旅游合作基础深厚稳固,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旅游合作一直是备受瞩目的领域,也是交流合作最火的领域之一。10月11-13日,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行。本届旅游展以"共创‘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新篇章"为主题,紧扣中国-东盟开放平台的夯实提升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开展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为契机,搭建面向东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我市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连市委把旅游业作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把大连建成有特色、高品位、大客流、高创汇的旅 游名城纳入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旅游业战略地位的提升,大连旅游业驶入中国旅游经济的快车道。为使大 连旅游业更上一层楼,还必须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培育旅游文化市场;加强旅游商品的开 发和利用;加强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3,(10):10-11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过去的十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开创了"黄金十年"。未来十年,中国将与东盟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2+7"合作框架绘就中国—东盟"钻石十年"。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商贸物流合作、加强旅游合作、加强金融合作和风险防范、加强双向开放合作、开展海上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等八大举措,开启未来十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钻石时代",把广西建成新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6.
边境旅游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丽 《思想战线》2001,27(5):63-66
边境旅游市场起步晚,但发展快,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边境旅游市场要继续加大开发力度,也需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内联外拓"等发展战略,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和合作,规范边境旅游管理秩序,加强边境口岸管理,充分发挥边境地区的各种优势,促进边境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商贸物流合作、加强旅游合作、加强金融合作和风险防范、加强双向开放合作、开展海上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等八大举措,开启未来十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钻石时代”,把广西建成新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为双方的区域合作旅游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已经初步完成了合作旅游开发,形成了以北部湾为中心,覆盖两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泛北部湾旅游圈,双方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8日至20日,2019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行。本届旅游展以加强中国-东盟旅游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民心相通"为宗旨,致力于促进中国-东盟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助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通过展会,各方加深了友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买家数量和质量实现"双高"本届旅游展继续保持国家级、国际性的高规格。展会设置"一带一路"主题馆、境外旅游专业展馆、国际旅游商品展馆、旅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全面实施"资产立行"发展战略,加大支农力度,信贷支农迈上了新台阶,特别是2010年累放各类支农贷款55亿元。"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将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海南农业农村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突出支持四个重点领域。一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围绕海南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新农村建设贷款为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11.
张扬 《今日海南》2016,(10):33-33
"寻根游",即发生在与旅游者之间存在宗亲、血缘、人生经历、文化传承等特殊渊源关系的旅游地并且以探求寻访这些渊源为旅游目的的旅游现象及关系总和。海南是中国著名侨乡,有海外乡亲、港澳同胞370万人,具有发展寻根游的基础,并且侨务资源丰富,如何培育本土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多样发展,值得探讨。注重与"寻根游"有关的侨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首倡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后,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14位嘉宾共同为"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揭牌,祝愿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代代相传。2011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一周年,在此背景下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与东盟20年的对话合作,为本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奠定了更坚实的交流合  相似文献   

13.
许瑾 《桂海论丛》2010,26(6):71-74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连办六届,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加强产业合作,必须创建更好的推动机制和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应加强相应的展品类别设置、展商邀请、专业观众组织等改革,搭建更好的产业合作论坛,建立日常贸易数据库等,达到产业合作与博览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冲 《思想战线》2003,29(4):30-33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已开启。这为云南省在新时期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以项目为主导,在交通、通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加强与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搞好全方位服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硕果金秋,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南宁。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梦想,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2日至15日隆重举行。今年是东盟成立50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本次盛会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突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和东盟迎来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9月16日-19日,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开启了"钻石十年"的金钥匙,推动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成果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一倡议恰逢其时,将为双方发展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增加新的契合点。站在10年的新起点上,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无疑让搭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一平台联系得更加紧密,深化彼此之间的互利合作,构建起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玉林市旅游行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强旅游合作和旅游推介,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产业显示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旅游经济指标大幅增长。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02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2.57%(全区排名第三);国内旅游收入196.44亿元,同比增长33.16%(全区排名第三);接待入境游客10.54万人次,同比增长9.89%(全区排名第二);外汇收入  相似文献   

18.
岳贤锋 《人民论坛》2010,(5):146-147
我国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对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深挖资源的深度特色,加强多元开发,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武术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借助上海世博会的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武术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玉华  刘晓东 《前沿》2012,(18):18-20
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是我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实现了官方和民间的“两路并举”,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交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但在双方的交流合作中也遇到观念、体制、基础设施等层面的问题.要推进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必须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拓展广西与东盟文化产业多领域的合作、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氛围,切实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工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3,(18):14-15
本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主题为“推进互联互通,深化行业合作”。中国与东盟双方都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电信、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呼吁构建亚洲互联互通融资平台,抓好信息、通关、质检等制度标准的衔接,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旅游、民间往来提供便利,以求创造更大的“合作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