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后,遂川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决定,在重视、关心和尊重人民陪审员的同时,加强了管理,激发了人民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审判工作。决定实施以来,该院所有普通程序案件均有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参与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薛武明 《人民政坛》2009,(9):F0003-F0003
福清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积极部署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提供有力保障。2005年5月以来,共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3220件,其中刑事案件2153件、民事案件940件、行政案件127件,平均每人陪审案件70件,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陪审员的参审率分别为92.6%、8.3%和81.4%。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大月刊》2009,(2):38-38
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削弱了规范法官自由量裁权的效能。如许多人民陪审员难以发表独立意见,即便发表了独立意见,也很可能因“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不起实质作用。还有的法院在确定人民陪审员时,不是“随机抽取”,而习惯根据案件当中的利害关系,有选择性地“指定”人民陪审员。有时,谁跟法官关系好,就优先指定谁。  相似文献   

4.
5月8日是本市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第一天,笔者来到了首批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金山区法院院。在第三法庭内.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正在公开开庭审理,审判席上除了两位身着法袍的法官外,还端坐着一名人民陪审员.他就是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新一届人民陪审员李新强。这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今年5月1日式实施以来.本市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所参与审理的第一起案件。  相似文献   

5.
去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步入法治化轨道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各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已经陆续上岗。  相似文献   

6.
朱福顺  叶琛 《时代主人》2006,(11):31-31
鹰潭市月湖区人大常委会、月湖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不断完善选任、培训、管理、使用等措施。今年1至8月,月湖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各类刑事、民事案件160余件,有力地促进了人民陪审员工作。  相似文献   

7.
兖州市人民法院针对有的法官对人民陪审员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陪审员法律素质不高、随机抽取陪审员等规定不能完全落实等问题,注重抓好了人民陪审员管理和使用中的“四个环节”。创新了人民陪审员使用管理机制,收到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的5月1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两年来,各地在人民陪审员制度方面的探索对有突破。 今年4月19日上午,开封县人大常委会为13名农民工举行了人民陪审员证书颁发仪式。这在全国开了先河。消息传出后,全国近百家媒体纷纷报道,各种评论也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9.
莘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庭审、调解纠纷、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21件,类别涉及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类型案件,调撤比例达90%以上,当事人满意率100%,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的司法原则,在推进依法治国、体现司法民主的理念下,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沾益恢复县制以来.在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05,(4):32-3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决定规定,人民陪审员依据法定程序产生,依法参加审判,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与法官同权。这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完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安排,全国各地目前正在组织进行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历时4个月有余,审理5起案件,共计13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这些简单数字堆积在一起,却是中国司法体系内人民陪审员活跃的一大步。此次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试水“大陪审制”,打破了历时已久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状况,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相似文献   

1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加强法院和人民群众间的联系、提高审判质量及审判效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法,所以出现各地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执行不一的情况。本文就此大胆地进行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5,(9):82-83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从5月1日起,新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将在全国实行.全国将有2.7万名人民陪审员存同一天走上工作岗位。根据新的法律.人民陪审员必须经过本级人大任命.任期5年,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拥有和法官同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近日,贵州省德江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德江县人民法院院长提请任命52名人民陪审员的议案,至此该县人民陪审员人数与现有法官人数的比例达到了1:1。  相似文献   

16.
丁银莲 《人民论坛》2011,(7):106-107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尚处初始阶段。由于对该制度功能和定位的模糊认识,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通过对新余市渝水区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陪审员工作,必须注重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做好人民陪审员任职期间的培训,同时要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规程。  相似文献   

17.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14,(2):28-31
金水区人大依法任命人民陪审员 1月22日,郑州市金水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命221名人民陪审员、此次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均来自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文化素质较高,社会结构比例合理,并经过严格的任前考察公示、法律知以考试、审议和表决等任命程序。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近三年时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以下简称"人民陪审员法"),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顶层设计上迈出了飞跃性的一步。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基础,是推进司法民主这一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政治功能和司法价值的实现。为贯彻实施人民陪审员法,正确履行人民陪审员选任职责,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本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请审议。  相似文献   

20.
崔世海 《辽宁人大》2006,(10):42-4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决定》实施一年多来。不仅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敞开了一扇门。也成为“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草案审议阶段担忧的问题,如“编外法官”“陪审专业户”、人民陪审员精英化趋势等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