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度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为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却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国家解体的形式宣告失败,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摆脱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实践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如何吸收、借鉴、改造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总结出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说,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曾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试图解决面临的问题,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视自己实力不如资本主义的地位,不能科学地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成果,故步自封,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列宁特别重视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斯大林当政后,更强调苏联与西方的对抗,并把这种对抗理论化,成为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后来的改革。不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斥市场经济,盲目相信自己制度的优越性等,使苏联的改革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有两件震惊世界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都发生在苏联。一件是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世界,开辟了十月革命道路,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但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失败了,苏联土地上的人民重新回到了被他们否定的人类发展之路上,苏共失败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苏共丧失政权的根源在于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政策调整,无论执政的方式,还是政策措施,都不适应时代和民众的要求,导致苏联只有少数几项与军事和国防有关的指标还算先进,民众的生活水平、人的解放程度则严重落后。苏共垄断一切,最后却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障碍,被民众所抛弃。  相似文献   

5.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地主资产阶级旧政权手中继承下来的是经济破败不堪、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份遗产。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地主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形势下,列宁亲自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于既无本身实践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世界在经历紧张、动荡和冲突的考验中缓慢走向缓和与稳定。其间,国际风云变幻,时有恶浪翻涌。然而,人民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顶着压力奋进,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中写下不凡的篇章。黑云压城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经被笼罩在东西方冷战的乌云之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随着德回意被解除武装和英法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和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经过战争考验和战后经济恢复与重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与此同时,东欧各国、亚洲的越南与朝鲜,或在苏联的…  相似文献   

7.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人民的历史选择。世界在变,但时代未变,依然是十月革命开创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不能对民主社会主义抱什么幻想,第三条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走不通。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惊心动魄的大事。几年来,不同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人们,看法和态度是大相径庭的。西方反共势力兴高采烈,弹冠相庆,他们说苏东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将彻底消亡。西方右翼学者说什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非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自从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开始并存于世界之上。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对矛盾,双方处于对立统一体之中,这对矛盾在社会主义最终取代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以前将一  相似文献   

10.
一十月革命之后,经过几年艰辛曲折的奋斗和探索,斯大林继承列宁执掌苏共领导权和苏联政权,不久就开始了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过程,并且不断从理论上对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总结。斯大林领导苏联30年,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研究和总结苏联兴亡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吴雄丞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兴亡,是20世纪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重大政治事件。一个新生的、力量微弱的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能在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十四国武装干涉的围剿中站稳脚跟,巩固阵地,发展壮大?处于资本主义汪洋大海包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资本主义长周期理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理论、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模式比较与模式转换是观察、分析、研究目前的这场大危机的几个角度。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苏联70年社会主义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近70年的历史,应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15.
一、谁救谁?时下有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走进了死胡同,要靠资本主义救社会主义。从主观上说,社会主义不会去救资本主义,因为它最终要代替资本主义;同样资本主义也不会去救社会主义,因为它要千方百计地消灭社会主义。但是,在客观上这个问题又是存在的,那么究竟谁救谁?第二次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焰炽千丈,短短两年多一点时间,横扫欧洲大陆,灭亡了14个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沦陷了,英伦三岛受到重创……资本主义面临生死存亡的绝境。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和英勇的苏联红军,抗击了长驱直入的德寇,胜利地保卫了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攻克柏林,彻底打垮了希特勒法西斯,解放了欧洲大片国土。试想,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苏联,今日之天下还不知是谁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世界经济在低速而不稳定中度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2.5%以下,比严重“滞胀”的70年代下半期还要低。股票价格暴跌,美国汇率大降,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随之放慢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经济增长速度有的也有所放慢。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早夺取国家政权和执政时间最长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74年之后一夜垮台,丧失了执政地位,并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反省和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告诫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深刻认识和汲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执政的经验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日前,一部配合“三个代表”的学习,全面分析和诠释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理论著作——《实践三个代表巩固…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在为资本主义提供了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使全球化进程加速,导致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和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加深;使"西西矛盾"凸显,导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和竞争的加剧;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导致了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的恶性发展等。这些矛盾和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很难得到有效地解决,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各种危机,对资本主义来说也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所在今天人类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世界历史过渡时代。从世界上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十月革命开始,迄今已过去七十多年。在此期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即现在的社会主义各国已有十几个。七十年前,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总面积的16%,人口的7. 8%。如今已分别占26. 2%、31. 9%.估计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量的40%以上,国民收入的1/3。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无疑是决定今日人类世界发展动向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0.
李家祥在2012年第11期《求是》上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经验,无疑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首先,中国选择并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义而不是通过资本主义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拓宽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第二,把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激发创造活力,并在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竞争和共处中实现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