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吴营洲 《各界》2011,(9):90-92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也说知识分子的妻子》,其中谈及“老舍之死”。当时我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2.
柏园 《瞭望》1997,(51)
︽夏娃日记︾●柏园《夏娃日记》最后一句:“亚当:她在那里,那里就是伊甸乐园。”这是西洋句法,那里—那里,也就是托尔斯泰一篇小说的题目那种句法——《爱之所在,即神之所在》。夏娃之所在,即伊甸乐园之所在。说得多好,多美,多深情!可惜原书这最后一句是写在夏...  相似文献   

3.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副教授》一文,给了我灵魂深处强烈的震撼!这也是我困惑已久的问题——知识分子,你的论文该写在哪儿? 我以为,写论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表,主要应该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扪心自问, 二十多年来,我发表及获奖的论文数十篇,却没有一篇是“写在大地上”的。而是写在了为晋升职称的空谈虚论上。读了《瞭望》的  相似文献   

4.
有位朋友寄来一张卡片,要我在上面写陆机《文赋》中的两句:‘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这两句话,六臣注;‘朝华已披,谓古人已用之意,谢而去之。夕秀未振,谓古人未达之旨,开而用之。’这个意思是好的。我写时,把原  相似文献   

5.
貌丑何过?     
华丁 《瞭望》1996,(39)
左思是我国历史上的名人。他写的《三都赋》,被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被誉为“文章冠世”、“一代之绝”的陆机,也曾想写这篇赋的,听说左思要写,抚掌讥笑,很不以为然地说:“他若能写成,我就把酒坛子倒翻了。”待看过左文,他叹服不已,自忖已不可超过,也就辍笔作罢了。 这个故事见于《晋书·左思传》。《晋书》说左思“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就是说,精于辞章的这位大手笔,面貌丑陋,言语迟滞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     
明年二月十六日,父亲去世满十周年了。为了纪念,我选编了这一本父亲的短篇小说集。 1919年,父亲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除了长篇《倪焕之》,写了九十多篇短篇。我把所有的短篇过细通读了一遍,挑选出三十八篇。两个多月来,我整个心都浸渍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相似文献   

7.
墨随堂心迹     
林阳 《民主》2014,(10):F0003-F0003
<正>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上幼儿园的我让爷爷牵进书法之园。写得好,给一分钱,我尝到了什么是鼓励。爷爷端庄秀丽的楷书让我以为这是全世界最美的字,爷爷在历史博物馆写文字说明也是我向小朋友炫耀的资本。"文化大革命"初期,天下大乱,家中也不能幸免。在家人仿徨不安时,我的心早已飞向院里拍三角、玩冰棍棍儿的小朋友。此时,家里要求我每天放学用小楷写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因为心里长草,字写得潦草,万分疼爱我的奶奶打了我一戒尺。我从此懂得,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态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花白头发,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少了些刚毅、多了些岁月浸润的宽厚和慈祥,一身白衣传达给人从容和淡定。记者见到张兴昌时,他刚从楼下打完太极拳回来。家书的选题让张兴昌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我与教育结缘40多年,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读书、教书、写书、写信,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福分。《留给孩子》《半堂课》是我人生的结晶。"留有一份遗憾前往银川前,记者和张兴昌的二儿子张克峰通了电话。问起父亲的近况,他说:"我父亲啊,还在写。退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写:给盐池县写地方志、给银川  相似文献   

9.
好几个月前,有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来看我。他是通过颜文梁先生哲嗣振康君,探听到我的住址的。他正在写关于颜文梁的毕业论文,特来收集有关的资料。他说我写的发表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颜文梁》一书内的《颜文梁先生年普》,是目前唯一的记载颜文梁生平事迹的完整传记,他希望我提供更多的有关材料。他还问我对颜老的评价如何,特别提到了同刘海粟、林风眠的比较。我很惭愧,自从写了那份年谱,  相似文献   

10.
一张 《瞭望》1993,(1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人以一个“沙”字为笔名天天在新民报上写三五百字的评论,大至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小至市井琐闻、街谈巷议,很有林白水所说的“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之干政局”的风趣,尖锐泼辣,雅俗共赏。此人不但引起国民党注意,也为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所赞赏。他是谁?他就是后来名满全国的杂文家林放。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21,(7)
正编完《书卷的气息》这本书,百感交集。这是我的第三本序跋集。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序跋集,十年之后,又出版了我的序跋二集《头和尾》。在为序跋二集写跋时,我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编完这册序跋集,我心里产生的念头是:以后应该尽量少作序,尤其是勉强之序。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9日,《新民晚报》“博闻”版刊载的《第一枚国徽诞生记》说,1949年1月,东北第一机械厂党委书记奉命向一位翻沙工人布置了一项极为机密的“政治任务”:为十月一日中央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铸造国徽。文章写得活龙活现,笔者读后却疑窦丛生。首先,在“1949年1月”,谁也不可能向工厂布置为“十一”北京的开国大典,“为天安门城楼铸造国徽”的任务。因为这时,连中央也不知道新中国的国徽是什么样子。征求国徽设计图案的问题是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协筹备会提出的,这次会议确定由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歌及国徽方案。194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在  相似文献   

13.
晚唐作家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书中多写神仙诙谲之事,具有浓郁的仙道色彩,从仙道方面论述了成仙人物的各种类型:豪侠之士;崇道之士;痴情之士。  相似文献   

14.
人们有太多的理由,要从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中,思考些问题,感悟些事理。 从7月5日至9月7日,申城累计日最高气温超过36摄氏度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已达40天!生活在骄阳似火、热浪灼人的酷暑中的人们,谁能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呢? 有位文友写了篇题为《苦夏》的文章见于报端,又一位文友与之唱对台戏,写了篇《乐夏》登在报上,我看写得都言之有物、有理而且有感情,这夏天的苦乐酸甜是值得玩味的。  相似文献   

15.
舒芜 《瞭望》1993,(Z1)
1992年9月2日上午9时,南京石子岗殡仪馆正在举行吴白匋教授追悼会。此时,我在北京家中,重新展读白匋先生给我的最后几封信,和他的诗词集《凤褐庵诗词》、《热云韵语》。 这两本诗词集,是自费油印线装本,写印装帧,俱极精工。《凤褐庵诗词》是解放前之作,包含《凤褐庵诗剩》一卷、《凤褐庵词》三卷。《热云韵语》是解放后之作,诗词混编,三卷。白匋先生自少年时代,即用功于诗词,平生所作甚多,但是他编集子的时候,去取极严,如《凤褐庵诗剩》这个书名,即可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先生有云,做学问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见树不见林”,另一则是“见林不见树”。近几年我在做“京剧审美和京剧文化”这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问时,就常有这种感慨:既要从学问之“树”观察到微观事物的复杂和深刻,又应当跃升到学问之“林”的高度,去寻求宏观层面上的哲理。 先讲一个例子。去年11月底,上海《新民晚报》忽然电约一篇纪念余叔岩百岁生辰的文章,要求两三天就得交稿。原来自12月3日起,沪上将举行纪念余派的盛大演出。我十分感谢信任,同时又非常踌躇。因为我1942年出生,余叔岩1943年去世;加之这些年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读书》创刊40周年,编辑卫纯约我写一篇文章,谈谈我与《读书》。我在《读书》工作31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一直在纠结写什么,翻看十年前我编选的《读书》文选《改革:反思与推进》,读文章思及文章后面的人与事历历在目,犹如昨日。《读书》作为以书为媒介的思想评论刊物,在时间上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在思想评论方面,它紧跟时代步伐,开放,前沿,在各个不同时期引领着读者去思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各项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1979年4月创刊的《读书》杂志积极响应,创刊号上李洪林的《读书无  相似文献   

18.
不以我为贪     
韩羽 《瞭望》1993,(45)
邮递员又送来一包书,是上海福眠兄所寄。一是《南亭四话》,一是《清代文字狱档》。文字之狱,招祸以笔,读书人感之甚敏,比如我,就有点近似看杀鸡的猴子。过去读过一些文字狱的资料,多支离片断,难得其详。戴名世《南山集》案、汪景祺《西征随笔》案,虽具始末,亦尽为罗织罪名既成之  相似文献   

19.
《瞭望》给我科学与智慧编辑同志:去年2月7日,《望》第六期《时事杂谈》专栏一篇题为《无聊之链》的征文,已经被我十分有效地运用了一年多。为此,亲友们感激我及时帮助他们卸掉了精神包袱,做了件聪明的好事。我则觉得受之有愧,这完全应该归功于《望》,是《望》给...  相似文献   

20.
谢云 《瞭望》1988,(Z1)
资华筠的《舞蹈和我》,在《人物》杂志连载之初,就吸引了我。文章是从她的童年写起的,我很惊异于她对于近40年前的那许多动人的细节和童稚的心灵,竟能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现在这篇长文,经过补充修改,已经作为一本自传呈现在我们面前。重读一过,仍然觉得那样富于魅力。《舞蹈和我》记录了作者向着艺术高峰攀登的脚印,或深或浅,或轻快或沉重,甚至停滞不前。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