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欧洲研究》2006年第3期发表秦治来翻译的格鲁姆《国际关系学:从不仅仅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一文前,“内容提要”概括指出:国际关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即使西方一直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也仍然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统一体。纵观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史,美国的现实主义受到了结构理论和历史社会学、批判理论的挑战;从学科现状来看,西方的狭隘主义正在逐渐消失;从美国以外的区域来看,欧洲大陆学者在战略研究、冲突研究等一些主要的国际关系学次领域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许亮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科学主义陷阱”》(载《国际论坛》2008年第5期)中认为,国际关系研究应从问题人手已成为基本共识,但问题的存在是有具体条件的,任何将某一问题的结论进行普世化的推广都需慎重。科学主义者往往以方法论的科学性就草率赋予问题和结论的普世价值。同样是研究国际秩序,美国的现实主义者看到的是无政府状态;而英国的现实主义者却看到国际无政府中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教授主持撰著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书,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新作着力考察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关于国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当前有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的情况下,这部书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一种审视:对学科分支领域的快速扫描(上)》一文中,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指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方法论自觉,是非常晚近的事情,只是在最近的十年间,有关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不同学科工具箱的区别与使用、学派流派的分野与竞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流与融会等等,才出现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讨论日程上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教师和研究人员意识到“理论的理论”之重要,尝试用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方式立言和写作。然而,这些讨论的分歧相当严重,缺少沟通的平台,甚至于出现“各说各话、互不往来”的局面。最严重的问题可能在于,方法论问题至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多数人的重视,还没有形成追问“何为理论”、“怎样检验”、“假说与真理的异同”、“形式逻辑与实证过程”等方法论问题的习惯(更不用说形成知识论意义上的共识与默契)。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这方面的进步,又切忌不可把这方面的进展估计过高。总体上,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水平比发达国家同行落后不少,而方法论的研究又属于这一新奏起的交响曲内始终慢半拍的一个副调。为此,王逸舟教授认为,首先须强化这方面的大讨论,增进学术界的方法论意识,其次要在一些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开辟方法论研究的专栏,倡导和鼓励这方面的求索,批评和努力杜绝违反学术规律、践踏科学方法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
本刊以政治学和行政学为重点,侧重研究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践问题,提倡原创、严谨、厚重和宽容的文风。主要栏目有“政治理论”,“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公共行政”,“行政改革”,“政府与经济”,“行政与法”,“比较与借鉴”。选题重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理论、学科与方法论;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含党建)和刚际政治。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
本刊以政治学和行政学为重点,侧重研究基础理论与典型实践问题,提倡原创、严谨、厚重和宽容的文风。主要栏目有“政治理论”,“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公共行政”,“行政改革”,“政府与经济”,“行政与法”,“比较与借鉴”。选题重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  相似文献   

8.
王逸舟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课题、新视角》(载外交学院学报《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一文中,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最近10年的进展,从10个方面归纳了新的研究课题与探索方向,其中第5个方面是“各种新安全理论和安全共同体学说”。作者指出,20世纪后半叶的大部分时期,西方安全研究主要是围绕核武器的出现及其对国际冲突造成的影响展开的,冷战结束以来的最近几年,西方学术界对于安全威胁的改变与安全学说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探索,如国内政治对战争的影响,军备竞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形势下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延伸。深化对国际关系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解和认识,即对于“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理解,对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红色时代”意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划分红色年代、后红色时代有助于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表征。让我们在学习和宣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上有了新的取向:让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成为通识;让为人民服务成为永恒的政治坐标;新时代再造红色经典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后红色时代这个新的语境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渲染上了崭新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品质,为我们把握时代发展和理论实践创新提供了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1.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在发表于《外交评论》2006年第6期的《试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进步”:几点批评与思考》一文中指出:有关国际关系学之“中国特色”的讨论,近一时期重新热烈起来。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加入的学者提出了新的有意思的论点论据,例如秦亚青教授提出的“三个源泉”的看法(即中国古典中的精华、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进思想成分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累的新鲜经验);二是中国实践达到新的阶段,国内外都要求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12.
于营 《理论前沿》2009,(6):24-26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相对发达阶段”后,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知识分子以西方哲学视野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和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较,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资本主义相对发达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传统继承和发现,体现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所谓“现代化”的努力;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又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相违背,是用唯心主义和西方社会学说的某些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和扭曲,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在根本出发点、核心议题、研究方法和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流派,形成中国特色的女性学和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许亮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科学主义陷阱”》(载《国际论坛》2008年第5期)中指出:国际关系理论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普遍性的价值,它的建构需要理论工作者带着使命,从具体条件下的具体问题入手。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使国际关系理论失去了学术价值,而烙上了政策目的。这是一种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4,(6):F0002-F0002
正为促进我国国际关系类及政治学类(含马克思主义类)学术期刊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2014年10月31日,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国际观察》、《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类期刊研讨会"。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俄罗斯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革命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媒介和重要载体。学术界对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梳理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用的学术成果,能够为今天报纸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趋“俗”现象。它表现为:哲学学科定位的工具化、实效化;哲学诠释路径的世俗化;哲学实现方式的政治化;哲学关怀的物质化、利益化;哲学表达形式的通俗化。“俗”化现象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但也给当今哲学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历史负担。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及时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批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
佘双好(1964-),湖北天门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德育原理》主要成员。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所所长。  相似文献   

20.
张建新 《外交评论》2009,26(4):156-158
2009年6月11—12日,由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办、以“国际关系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新理论、新领域、新方法”为主题的国内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27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欧洲研究》和《国际观察》等多家国际关系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国际关系研究的“新理论、新领域、新方法”这个主题,分三个议程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