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贵阳     
贵山之南,南明河畔,在大自然赋予的山川胜迹之间,先民筑城,贵阳依山滨河而生。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贵阳是多民族文化共存、共生的磁场,是山地文明的典藏之所。"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在这一方和谐宜居的热土上,一代代贵阳人薪火相传,奠定贵阳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根基,留下深厚的文脉底蕴。文化是城市精神的所在和皈依,文化是城市最宝贵的遗产。贵阳之贵,当首推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懈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根基。弘扬中华传统和谐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以和而不同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是最早提倡和谐的国家。《国语·郑语》记载,早在西周末年,太史伯就提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兼具社会发展需求与历史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一方面具备了和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科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和文化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郭安 《理论导报》2006,(10):18-19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是和谐创业活动的根、和谐创业活动的魂、和谐创业活动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快江西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全力唱响和谐兴赣、创业富民的时代最强音,努力培育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5.
岳麓为屏,湘江如带,橘子洲卧江心,浏阳河绕城外。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长沙,拥山、水、洲、城之胜,得湖湘文化之魂,是一座文化名城、革命圣城,更是一座道德之城。“一曲道德歌,百万人来和。唱得麓山千年秀,唱得湘水万代流……”踏上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你在感受这个城市浑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更羡慕这里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没有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因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围绕人际关系这条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和谐创建活动。他们的目标是:让人与…  相似文献   

6.
意境之美是中国艺术美感魅力之所在,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就是追求意境美。作为中国山水文化景观典范的西湖,其文化与美学研究必须深入到景观意境这一核心价值,但目前缺乏这一课题系统的深入认识。认为,西湖文化的核心美学价值在于艺术点化自然而历史升华的意境山水之美,它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天地人神交融对话、和谐共在的景观意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沉静之美、和谐之美、含蓄之美、情理之美,具备巨大的美学价值,可为当代青少年美育所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促青少年美育,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开阔美育目标,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丰富美育内容,借鉴传统美育思想,丰富美育实施方式,借助历史文化遗址与民风民俗,拓展美育场所。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首先了解和谐文化的一般理论,其次从历史选择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视角来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诉求,最后深入思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渊源深远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的文化内涵则是提升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三个传统精神文化来源进一步深化和阐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分别是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和谐之方法——"中庸不倚"思想、和谐之原则——"和而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何萍  张鹏健 《当代贵州》2006,(23):40-41
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遵义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优势,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发展之中,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为遵义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不仅需要解决制度体制、意识形态、文化潮流、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需要科学的理论,需要文化的传承,需要理想信念的确立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广西钦州的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坭兴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具有直接使用、社会协调和历史文化三种社会功能,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把握民族文化脉络、开展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壮汉民族融合在历史上形成了“壮中有汉、汉中有壮”基本格局,其发展遵循着“族际互动律、文化整合律、反客为主律”三大基本规律。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构建和谐广西,就要强化壮汉民旋之间的族际互动,优化文化整合,促进民族和谐进步,广西壮汉民族融合的和谐发展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是党实现历史使命和完成这一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又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具体的历史内容并作出具体的历史检验,二者统一和体现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生态思想方面还是从道德文化方面来看“和谐社会”,显然是对“尧天舜日”的否定之否定。“和谐社会”既带有“尧天舜日”的某些痕迹,又包含许多新的更高的特点,不是简单的历史循环,而是走向更高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桂林的远古先民为孕育桂林建筑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背景,灵渠的开凿使桂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了质的飞跃。唐宋时期桂林城建文化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桂林城市呈现山环水抱、自然天成的格局。桂林山水要保持独特魅力,必须在前些年实施两江四湖工程,显山露水、绿化美化和改造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创新,找准定位,突出标志,自主创新,以和谐的建筑神韵彰显桂林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头三年开创历史新貌与重塑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新的党史研究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党史研究最终重返历史科学,拨乱反正史学的学术性得以增强,培育了党史研究的学术"问题意识",促进了党史研究多元化格局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趋势显著加强,一种有别于传统党史研究的学术化治学传统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8.
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和苏联的推动与帮助下,由孙中山倡导组建的。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而且在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导向性、创新性及丰富性的特色校园文化对今天仍然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军校与军队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而且带来了中国精神文化层面的历史性转型.可以说,邓小平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扮演了一种解构旧文化、塑造新文化精神的伟大角色.这种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主要包括: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社会进程,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地位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