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人身权利立法的现状和缺陷是法学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人身权保护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不仅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人身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相对于财产权而言的另一类重要的民事权利。只要是我国的合法公民,都无条件的享有法律赋予的独立人格的,它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法律行为的基本条件。虽然我国的民法,在人身权的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关于人身权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缺陷,仍然有待完善。本文从民法对人身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人身权民法保护的特点,对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身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与其生命,身份延续不可分离的权利。对公民生前的人身权的保护,一直为我国立法所重视,民法通则第五章更是以专节进行了规定。但对公民  相似文献   

4.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在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本文指出对于民事主体而言,人身权具有专属性、不可缺乏性,人身权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发明人权利保护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明人的权利包括发明人身权与发明财产权。署名权、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要求他人引用时注明发明人的权利都属于发明人身权。发明财产权是发明人对其发明所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发明人身权与发明财产权相互依存,同等重要。独立发明人需要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处理职务发明人与单位的关系时,应当向职务发明人适当倾斜。发明人权利保护的完善,关键是确立他的基本民事权利地位,并在民事基本法中给予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6.
根据《民法通则》对人身权的规定所涉及的内容,我国现阶段的人身权制度体系应当是这样的: 一、人格权人格权是基于民事主体本身所固有的、为保持民事主体在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须的权利.因为人格权直接体现为权利主体的  相似文献   

7.
张平华 《现代法学》2012,34(3):178-193
民事保护令有着不同的类型,属于特殊的禁令或人身权请求权的实现方式。它依据综合性责任机制保障实施;在程序上具有交错适用诉讼和非讼法理、对受害人予以倾斜保护、具有完备执行程序等特色;在全面保障权利、遏制家庭暴力、维持家庭稳定、保障选择自由之时,其功能也可发生异化。我国民事保护令制度处于试运行状态。需要对已有的立法建议稿等进行对照性研究,并提出未来中国防止民事保护令异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法律关系谈淡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一种与公民和法人的人身不可分离且没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与公民的人身或社会组织的组织体不可分离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均可称为人身权。例如,某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即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宪法和法律赋予国民自由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权利,同时也相应地保障国民在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平等而充分地寻求诉讼救济的途径。正如法谚所云:救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民事主体的人身权遭受不法侵害时,对其非财产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的法律制度。它是民法中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各国的立法例来看,精神损害赔偿通常只针对自然人的人身权受到侵害的情形,即立法上严格限制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而将其与对人身权的特别保护直接联系在一起。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符神损害的概念应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自然人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特定的身份权)受到侵害;第二,由此而造成自然人除财产损失以外的非财产上损害;第三,此种非财产上…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颁布并施行以后,本刊收到大量关于保护公民人身权的来稿,其中不少作者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对照新颁布的民诉法的有关规定,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以及法人的名称权等保护问题各抒己见。人身权是我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较多,但由于理解不同,各地适用法律的依据、程序与结果都不尽一致。希望本期摘要发表的这组文章能给大家以新的启示。本刊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人格权(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民法通则》确认了人身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在该项权利中,人格权占有突出的地位。人格权的行使和民法保护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民法通则》颁布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的与人身关系密切相关的人格权的案件大量增加。结合立  相似文献   

13.
浅论亲吻权     
肖洪琪  王长军 《四川审判》2002,(3):24-24,36
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赔偿解释》),该司法解释的实施,符合保护人权的国际趋势。极大地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人身权诉讼的高潮。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法院就受理了诸如亲吻权、安宁权等诉讼。本文拟本院审理的全国首例“亲吻权案”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和法律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通则》对人身权的保护作了明确规定,肯定了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形式,是对建国以来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的突破。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里说的赔偿损失既包括因侵害上述人身权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失的赔偿。  相似文献   

15.
《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可以从政治决定与政治推动、立法进程、学者和公众参与三方面进行阐述。《民法总则》在承继《民法通则》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又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其规定具备体系性与合理性。《民法通则》以来的中国民事立法,曾受到德国民法和前苏俄民法的影响,但是探索和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民法总则》的制定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提升了公民的人身权地位,实现了维护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与财产权平等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充分体现了保护个人信息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时代特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6.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三节规定了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概念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或其他责任。 这里所说的侵权行为是指公民、法人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的人叫侵害人;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害的人叫受害人。  相似文献   

17.
论“死者人身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即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问题,实为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或身份问题,也就是公民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公民死亡,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不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继续享有民事权利,这是民法的一个定论。但是,随着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对“死者人身权”的保护,又使人们对这一定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此问题略谈拙见,以期有所研益。目前,我国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权标准与我国刑法人身权保护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洲 《法学家》2006,3(2):70-85
本文以我国参加和承认的国际人权条约为根据,总结了人身权刑法保护的一般国际标准,以我国法律框架为背景说明了我国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基本状况,提出了根据国际人权标准提高我国人身权保护的水平和提高中国人身权保护水平的方向性思考,指出降低起刑点才是改革中国刑事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于著作人身权的刑法保护,《刑法》仅规定了对于美术作品署名权这一项的保护.本文将在对于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予以分析并阐述加大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之后,提出完善我国著作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0.
刘艳琴 《河北法学》2011,29(5):163-167
人身权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作为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其人身权的保护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保护缺失,屡被侵犯。完善当代农民人身权的保护,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进步,又可为提前化解社会危机而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