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贝叶经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经在中国的传写 ,具有文化传播的典型特征。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贝叶经 ,南北朝时已受到文人学士的关注 ,贝叶成为名僧、名士谈论佛理的象征语汇。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是贝叶文化进入中原的通道 ,贝叶经沿南方丝绸之路的传播 ,是佛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途径。信仰上座部佛教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保存着丰富的贝叶文化遗存 ,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贝叶经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从一名穷丫头到拥有百万财富的女老板,她只用短短3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华丽变身。更令人惊叹的是,女孩的创富"金钥匙"居然是一片片不起眼的小树叶!  相似文献   

3.
刘鲁闽 《今日民族》2012,(11):28-28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基诺族村寨,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  相似文献   

4.
黎晗 《福建乡土》2006,(3):30-31
一“阿郎走了,为什么你不去送他?”一天夜里,在乐声喧腾的迪吧,一个声音穿透重金属的轰炸对我高声嚷道。“阿郎走了?阿郎不是乖乖地在省城教书吗?阿郎那家伙能走到哪儿去?”我举起酒杯,从红色的液体中看见了阿郎那张傻笑着的小脸。“夜深了,兄弟,回家吧!我可真的告诉你:你的好朋友阿郎,他一个月以前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5.
曹宝武 《传承》2010,(28):62-63
正月里的黄土地,瑞雪纷纷扬扬,掩埋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一切都静得出奇,只有农人的脚步踩破冰凌茬子的脆响。黄土地的正月,那是农人一年中最舒坦最享受的日子。三尺冰冻的黄土地与刺骨的寒风挡不住雄浑的秦腔和欢快的鼓点。于是,老人看大戏,年轻人耍社火,孩子们跟着赶着凑热闹。黄土地上雪融冰消,依旧欢腾。  相似文献   

6.
叶子 《前沿》2014,(11):125-12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介记忆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论题。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个体记忆的社会维度体现为群体决定了个体回忆什么及如何回忆。在界定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后,集体记忆的三大特征——多元性、竞争性和变迁性得到了充分地讨论。对于历史与集体记忆这一议题,有的学者试图将两者对立起来,而另一些人则力图模糊两者的边界。总之,记忆社会学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确立其自身在社会学学科领域中的地位。然而,在笔者看来,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三方面缺陷:具有社会决定论倾向、缺乏比较视野及资料来源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7.
张国成 《当代广西》2012,(17):42-43
十万大山,尖峰岭上,一个简陋的哨所。坚守哨所33个春秋,陆兰军一家三代用忠诚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奉献赞歌。执着的坚守铸就了人生的辉煌。2012年,陆兰军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盛夏之夜,漫步在南平滨江公园。阵阵爽爽的清风从延平湖上飘来,令笔者沉醉又沉思,脑海中浮现老南平与新南平、沿江吊脚楼与滨江公园亦幻亦真的图景。蓦然回首,在树影斑驳的茵茵草丛间,看到那座静默的石鼓,以及依稀可见那刻在石鼓上的决定,思绪仿佛又回到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9.
与世博结缘,始于百年前国人在上海浦东举办世博会的畅想,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产生如此想象,无疑反映了国人对国富民强的迫切愿望。如今.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精心筹备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既是对历史的遥相作答,更是对现实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突发奇想,女大学生要把树叶变钞票林欣是一位性格活泼的西宁女孩,自幼酷爱绘画的她,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一所高校美术系。2002年拿到大学文凭后,林欣进入浦东一家广告公司打工。从此,没日没夜地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她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工作15个小时以上。半年后,林欣感觉自己的视力逐渐下降,昔日红润的脸蛋也变得苍白如纸。尤其是与性格古怪的女上司相处不来,更令她倍感压抑。  相似文献   

11.
在川西南的汉源县九襄镇有一座高大壮观的石牌坊。石坊耸立在古镇南面200米处的川滇古道上.远远望去,石坊的四层飞檐高高翘起,雄伟而壮观。近看石坊则雕刻繁复,花草图案,戏曲人物千姿百态。这是清道光年间,当地拔贡黄体诚为佳表其母亲和长嫂的节孝而请旨修建的。坊高约13.3米,四层四檐,南北两大面,四往三门,是一座牌楼状石坊。访上阴刻授联四对,匾额十道,铭文两通,石雕186幅,其中表现戏曲故事内容的48幅,人物数百,文武基苯,流光溢彩。至今,乡里宿老尚能遥指石坊一幅画面一折戏文而娓娓道来。100多年来,石坊就像一座水不…  相似文献   

12.
红薯的记忆     
说出来不怕人见笑;我是吃红薯长大的。“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得活。”伊呀学语,就从大人嘴里学会了这样的儿歌。红薯作为裹腹、救命之物,伴我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伴我发育成五大三粗的汉子。若没有红薯,很难想象我能活到今天。回首往事,许多意象都淡漠了,而红薯留下的苦涩记忆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大山的记忆     
邓年勇 《世纪行》2011,(3):48-48
大山,是我心中始终不能忘记的.因为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离开大山已有20多年,大山的影子还时常萦绕和浮现在脑海。在印象中大山有时是黑魃魃的庞然大物,有时是快乐的火花闪耀,有时是些许忧伤的印记。现在还有更多含着真诚祈福的心愿。  相似文献   

14.
麦子的记忆     
民以食为是,而粮应以麦为首。古人说“麦秋种枣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在我的记忆里,麦子是最好的粮食。是粮食中的大家闺秀。  相似文献   

15.
毕军梅 《前沿》2014,(3):131-132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一些留有记忆的老城区被拆除,在崭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如何寻找一座城市留给百姓的记忆,和这座城市带来的文化内涵呢?这就需要城市档案发挥作用,在城市档案中,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被记载,也被传承,只有发挥城市档案的作用才能让城市记忆更加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6.
5月23日,高松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的第55次拍记,未了他写道;“不想再发片了,55次拍记对我就是无言的告别。”  相似文献   

17.
18.
不逝的记忆     
从城里向西走,过了福州洪塘大桥就到了我居住的金桥花园,有人说我远离城市,可我却觉得有回归的感觉,因为宽阔的乌龙江西岸就是闽侯县,而我的祖籍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刘应枚 《现代领导》2014,(12):12-13
不同的人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可能对勐海的感悟和解读各不相同: 勐海是首轻远的歌。在云雾缭绕的山水间中行走,伸手,就能触摸着白云,品岁月的茶香;侧身,就能与大山耳语,听风的呢喃。  相似文献   

20.
雨的记忆     
我们又得用干净的湿布擦洗留在石狄墙壁上的雨痕了。这个方法是祖母在世的时候创造的,现在我们重新演示,不知道是对刚刚停歇的雨季的祭祀,还是对己逝祖母和时光的一种怀念。在我的记忆中,自己的整个童年好像都是在跟随祖母抵御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