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相应的刑事法律法规以打击、制裁此类犯罪。我国 1 997年刑法中首次对计算机犯罪作了规定。本文针对计算机犯罪法定刑的配置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提出了完善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犯罪预期成本作为犯罪成本分类层次中的一种,更强调犯罪分子对作案机会和条件的理性预期思考,反其用之,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来说,就具有某种对策作用。我们不妨以此指导治安防控实践,制造作案“障碍”和犯罪“得不偿失”的条件,强化治安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治安效益来反馈我们运用犯罪预期成本对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现代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西方发达国家虽没有像我国这样明确提出建设治安防控体系,但在治安的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通过对各种法律的执行而体现出的无处不在的防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警察执法对犯罪的威慑作为基本防控手段和架构,通过警察组织的扁平化指挥和区域警务的协调运作快速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二是通过法治化的方式对各类犯罪实施立体化的防范,对轻微犯罪采取零容忍;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隐形犯罪的控制,鼓励公民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情报信息,建立软性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面对 2 1世纪犯罪状况和治安形势的变化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我国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给治安防控工作提出的挑战 ,治安防控不仅要对现有的犯罪对策措施进行深刻的反思 ,抛弃旧的不适合时代要求的对策措施 ,继续保留和不断优化那些对今天和以后有用的对策措施 ,而且还要不断开拓 ,不断创新 ,制定出新的、适合时代需要的科学对策措施 ,促进治安防控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特别是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随之增加,法人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法人犯罪产生的背景,国家对法人犯罪的惩罚以及我国对法人犯罪立法的不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法人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而特殊的现象 法人犯罪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但在当今中国,它还是一种新近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公安机关的行政手段存在的问题 在单位内部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上,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以单位为主开展全方位的单位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预防工作.在公安机关单位治安保卫中,犯罪的预防工作是通过两方面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打击犯罪,加大单位内部犯罪的犯罪成本来进行预防.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现预防单位内部犯罪的.而在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上则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公安机关的行政手段主要有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两抢”即抢劫、抢夺犯罪,是近年来最为普遍,对群众安全感影响最为严重的突出治安问题。如何有效打击和遏制持续高发的“两抢”犯罪,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治安课题。导致“两抢”犯罪产生和蔓延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法律、个体的诸多因素。本文以昆明市“两抢”犯罪的现状为切入点,仅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角度,对“两抢”犯罪的法律层面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些新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动态治安”的社会防控体系已成为当前警务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必须在明确街面  动态治安的概念、内涵以及分析我们在打击现行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接处警机制、巡逻  策略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来强化街面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以提高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罚金作为一种经济制裁型的刑罚,对于惩治追求不法经济利益的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具有明显而有效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惩处(尽管一再作补充规定),至今尚未设置罚金刑,这对在经济上严惩贪污贿赂犯罪,促进廉政建设,显得很不力。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增设罚金刑以惩治贪污贿赂犯罪,表现得更为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对贪污贿赂犯罪惩以罚金刑的必要性 贪污贿赂犯罪是一种贪财图利的犯罪,犯罪分子正是被金钱所驱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大肆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而触犯刑律的。当前,贪污贿赂犯罪并未得到遏制,某些地区还逞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构建“动态治安”的社会防控体系已成为当前警务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必须在明确街面动态治安的概念、内涵以及分析我们在打击现行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接处警机制、巡逻策略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来强化街面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以提高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一样,是实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繁荣富强的重要一环。从构建我国治安防控体系的角度讲,加强新农村建设,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里无业流动人口犯罪的压力,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治安混乱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应借助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势,构筑大中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以实现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各类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渐显露 ,社会冲突的增加导致犯罪的不断增多。① 在日益增多的犯罪中 ,贪污犯罪尤为严重 .这一犯罪不仅危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② 而且损害了党和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为此 ,我国新《刑法》在吸取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这一犯罪的主体重新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当前,越秀区“双抢”犯罪尤其是拍头箍颈类犯罪突出,已成为治安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区拍头箍颈抢劫多发性犯罪的现状、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提出破案的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初,我国的治安防控面临着严峻犯罪形势对我们的新挑战,同时又有着再上新台阶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如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安防控工作需要研究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敲诈勒索犯罪的发案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由敲诈勒索这一犯罪的特点所决定,敲诈勒索而未完成犯罪的案件占有较大比重。司法实践怎样正确认定这些性质各异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对敲诈勒索犯罪的数种犯罪未完成形态作一些初步探讨。一、敲诈勒索罪的犯罪预备形态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根据这一规定,并结合敲诈勒索罪的内容及我国刑法的有关原理,所谓敲诈勒索罪的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高科技犯罪,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普遍,且危害特别严重。为了同这种犯罪作斗争,西方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惩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1973年瑞士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保护计算机的法律,就涉及计算机犯罪问题。美国自1978年佛罗里达州制定计算机犯罪法以来,到1984年已有44个州相继制定了这方面的法律,同年8月通过的《伪造存取手段及计算矾诈骗与滥用法》,对联邦刑法典作了修改。1985年12月2日,加拿大通过刑法修正案,将非法使用计算机和损坏数据的行为规定为犯罪。1986年,德国将计算机犯罪的7个新条目列入刑法典。19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城市外来人口犯罪形势严峻 ,给城市治安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入手 ,应用“社会反常状态论”等犯罪学理论初步探讨了这种犯罪现象 ,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刑法的颁布、实施宣告了我国惩治毒品犯罪的法律手段已实现从单一性和粗放性向多样性和科学性的历史转变。这一转变对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毒品犯罪所进行的艰苦而卓绝的斗争作了一个高度的历史总结,它是对新时期党和  相似文献   

20.
以企业、事业单位为重要侵害目标,大肆盗窃内部公私财物,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威胁国家、集体和职工财产安全,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严重问题。为了使企事业单位内部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保障国家、集体和职工的财产安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必要对内部盗窃犯罪的治理和预防问题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