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个画师,从一个偏远地区的画家成为京城的大画家,进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曾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艰难之路。这其中有两个人影响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一个是清末名士陈宝箴之孙陈师曾,一个就是徐悲鸿。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并真心推介和宣传齐白石画的人;而齐白石又得益于徐悲鸿的尊重和推介,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2.
郭履刚 《党课》2012,(12):125-125
著名画家黄纯尧教授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得意门生。黄教授与徐悲鸿先生之间不仅有着亲密的师生关系,还有许多亲如挚友的逸闻趣事,至今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3.
傅宁军 《世纪风采》2007,(11):25-29
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性画作,均为20世纪40年代前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没有停笔的徐悲鸿,也留下了一些作品,包括一些素描、国画以及未完成的油画半成品。雄心勃勃的徐悲鸿,是想在新时代来临时进行最后的冲刺,是想用手中的画笔给自己的晚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史天地》2008,(6):17-23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视他为真正德艺双馨的画坛英才。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一见如故之后,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谊真挚深厚,终生不渝,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至1946年夏,徐悲鸿先生在重庆度过了其艺术生涯最为重要的十年。深受巴渝山水气韵的熏陶,在饱览山城独特的人情风貌后,处于创作盛年的徐悲鸿有相当数量的精心之作,都是在此客居期间完成。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1895—1953),著名画家,江苏宜兴人,早年留学德、法、意等国,中西绘画兼长。所画奔马、人体,享誉海内外。曾在南京中央大学、广州南国艺术学院任教,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毛泽东在建国前后,与徐悲鸿有过多次交往。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画牛     
项开来 《党建文汇》2007,(10):44-44
1942年春天,徐悲鸿由缅甸经云南腾冲、保山到大理,沿途义卖画作,筹集抗日经费。他在大理停留月余,举行了一次义卖,共卖出50多幅画,收入两万多银元。随后,他将全部所得通过“富滇银行”汇往总部设在昆明的“云南省各界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一直十分关心美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关怀他们的成长。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周恩来都对中国美术的发展给予了直接的关心和指导,在一些非常时期更是挺身而出,保护老艺术家。其中,他与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的交往,已成为美术界和全社会传颂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双峰并峙的美术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不相同,但作为后生晚辈的徐悲鸿,却始终对齐白石尊崇有加、关爱备至。他们之间那种至真至纯、情同父子的亲密交往,已然成为我国现代艺术史上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历来被我国广大艺术丁作者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0.
隔山 《党课》2014,(17):118-120
徐悲鸿既是一位绘画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他完善了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为我国培育了许多美术人才。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他的国画笔墨生动、天趣横生,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许地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虽然这两位大师都先后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名声仍长留人世,他们的作品仍脍炙人口,驰誉世界。两位大师为了艺术和文学,长期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以至英年早逝。徐悲鸿年仅53岁即意外病故,许地山在49岁时逝世。虽然天意妒才,无可奈何,但两位大师留下永世不灭的作品和巨著,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许地山著作等身;徐悲鸿留下传世画作1000多幅,珍藏名画1000多件,还有不少罕本古籍及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到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曾经六次来到桂林,前后流寓两年左右.在此期间,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艺术才华,描绘秀美无比的桂林山水,投身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各种美术和救亡活动,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3.
1936年9月,广西当局将省会从南宁迁至桂林,徐悲鸿向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提出筹建桂林美术学院的建议得到批准,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也推动了桂林的抗日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14.
旺旺 《党建文汇》2008,(4):43-43
我的祖父孙佩苍一生喜爱绘画,曾去法国留学生活过。在法国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徐悲鸿先生,他深知徐悲鸿的绘画天赋。徐悲鸿也赞赏他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尹明 《求贤》2012,(7):63-63
去年北京传是春拍有一张徐悲鸿赠徐志摩的《猫》,这幅《猫》是徐悲鸿1930年送徐志摩的,纸本立轴,尺寸为84厘米×46厘米,曾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旧藏。而这幅画从徐志摩处如何流出?收藏它多年的主人是谁?至今没有确切史料。  相似文献   

16.
沙平 《世纪风采》2007,(1):14-16
徐悲鸿大师一生有“四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人才,热爱艺术。他这种高尚的品格,随时随地都从他平时质朴善良、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徐悲鸿(1895—1953),中国现代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读书、学画,历经磨难。1917年12月,被蔡元培延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留学欧洲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等。抗日战争中,曾多次将画展巨额  相似文献   

18.
孟红 《红岩春秋》2006,(3):29-33
周恩来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1919年3月,24岁风华正茂的徐悲鸿,为了吸取西方绘画的优秀技法,告别了亲友们,满腔热情踏上了去欧洲的的远洋轮船,于1919年5月中旬到达了被世人称作艺术殿堂的法国巴黎。在这里,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乳汁,尽管生活贫困,日子艰难,但他追求艺术的雄心壮志和勤奋学习的劲头丝毫不减。1920年,矢志探索救国真理和革命道路的周恩来,也来到了欧洲,且旅居法国巴黎。1924年的一天,周恩来来到巴黎公社社员墙前凭吊死难的英烈。恰在此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位专心致志写生的青年学生,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异国他乡遇同胞,两人倍感亲切。于是,周恩来与徐悲鸿在巴黎相识了,热爱和振兴祖国与民族的一致志向,使他们成了朋友。之后,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崇高理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奋斗。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分管由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当时,曾拟聘用徐悲鸿负责绘画木刻方面的工作。徐悲鸿接到友人田汉的邀请信后匆匆赶到武汉,不料却遭到了国民党人的冷遇。徐悲鸿即愤然离去。随后,他曾想组织中央大学绘画系学...  相似文献   

19.
熊坤静 《湘潮》2008,(2):53-53
在湖南省慈利县金岩乡海拔917.8米的茶园山下有条小溪,小溪绕过当地香火鼎盛的南岳寺注入九都溪。 1935年深秋,贺龙率红二军团一部路过小溪(今乐园)一带准备抢渡澧水。当地反动势力胁迫群众携粮携物躲入茶园的山洞,企图切断红军与群众的联系。当时气温骤降,红军生活艰难。贺龙当机立断动员红军战士寻找当地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