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失灵论和政府失灵论不能作为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失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不是市场失灵造成的,而是由于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还比较软弱,其调节力度还不足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和失当。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推进双向改革——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构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双效模式——有效率市场和有效率政府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客观需要。我们之所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因为它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更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基础的作用,而党的政治优势则既是政治保障,同时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量。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外,党的政治优势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单靠市场机制本身是无法解决和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改革是否成功,改革主要是变革体制。邓小平是改革的首倡者和总设计师,江泽民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关键人物,两人的体制改革思想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在他们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日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探讨经济转型时期的行业管理 ,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初步认识。一、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强化行业管理所谓行业管理 ,是指政府机关及有关行业组织对全社会各类企业 ,按其不同的行业进行调控和干预 ,使企业和整个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平衡的活动。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之所以需要改进和强化行业管理 ,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方面 ,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并且能够实现效率与…  相似文献   

6.
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多种经济成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逐渐暴露,必须加以解决,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最具活力的经济,要逐步改革土地和土地规模经营体制,促进这一经济成分的健康发展。个体经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实际上它们已经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有份量的组成部分,今后还应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延边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创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是在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程中长期探索与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经济体制类型或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继续坚持市场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的政策措施。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  相似文献   

9.
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中潜在的和已经露头的金融风险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的分析就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高校的出路在于改革。通过改革使成人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发展。成人高校生源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是关系到成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在解决生源不足问题上,各成人高校想了许多办法,开辟了各种渠道。有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设新的专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适应这一目标的要求,各级政府必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模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到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体制结构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抑制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经济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从苏联传来的社会主义模式丧失和正在丧失一个又一个“陈地”。现在,不仅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动摇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动摇了,而且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关系也动摇了。经济改革过程实质上是把我们先前的统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命运最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会因此背离社会主义而走向资本主义吗?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运行方式建立的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点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同时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以雄厚的公有制物质基础促使市场机制更加健康地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必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根据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和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正确把握,把搬掉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两座大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全面进行建设的理论,提出全面改革的理论构思,并初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虽然周恩来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但是他的探索业绩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6.
新的改革实践需要新的理论。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这些理论上的创新和思路上的创新,必将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和做到“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有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杨善修一、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容迟缓搞好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当务之急。没有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成功,就不可能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本质上讲,国有小企业是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结构、企业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孕育、萌生了一种有别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民营企业。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以雇佣关系为纽带组合生产要素,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改革是否成功,改革主要是变革体制。邓小平是改革的首倡者和总设计师,江泽民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关键人物,二者的体制改革思想是继承、发展、超越的关系。在他们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日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线是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其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目前,我国开始进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而"十二五"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必然伴随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