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纷争,引起了以杨献珍为批判对象的三大哲学论战,即"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论战、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论战、合二为一论战。杨献珍的求实精神和勇气在20世纪50年代的哲学论战中显得尤其醒目,可以说,他是这场哲学论战中的主角和斗士,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成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值得后人景仰。  相似文献   

2.
张蕊 《党史文苑》2014,(4):16-17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三次思想论战影响颇大,分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和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它们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以来,杨献珍同志一直否认思维和存在有辩证的同一性。他的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他一九五五年九月写的《什么是唯物主义?》的讲稿中,就提出来了。一九五八年八月,他又写了一篇题目是《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的文章(这篇文章没有公开发表,但他的思想通过于世诚一九五九年十月在《光明日报》哲学副刊上的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了)。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但继续坚持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错误观点,而且对主张思维和存在有辩证同一性的同志,进行了恶毒的攻击和诬蔑。前几年,在我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并未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俞吾金对恩格斯的批评是不公允的.观察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有两个视角:一种是本体论的视角,是以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为前提的;另一种是观念论或逻辑学的视角,是以"思维"与"存在"的观念同质性为基础的.前者体现的是一种直观的思维方法,后者体现的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法.两种视角应当统一起来.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中出现的两次"哥白尼式革命"启示我们,如何在同质的思维和语言中来反映异质的思维与存在,是一个深刻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我们应当吸收、扬弃西方语言逻辑分析哲学的研究成果.今天,深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克服直观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国哲学的思维水平,仍然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1923年,我国哲学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又称"科玄论战"。它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一场论战,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反对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家派,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反对另一种唯心主义的斗争。在这场论战中,陈独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论战双方的唯心主义观点都进行了批判,从而促进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陈独秀对这场论战的评论,对于正确认识论战的实质、特点和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实践解答方式,确认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关系的客观前提基础,凸显出其中的主体性和价值观功能及作用,建构起思维反映存在的现实性中介系统。文化范畴的介入,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解都有着具体深化的意义。由文化介入的实践解答方式,能够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关系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论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人学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的高度统一。要想科学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回答"如何认识人"的问题。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对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本体与认识的同一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个根本上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理解得更深透、落实得更有力。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  相似文献   

9.
文摘     
《红旗文稿》2012,(17):40-41
吉炳轩: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劳动人民的立场观点、中华民族的立场观点。二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三是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唯真求实的思维方法。首先,要牢固树立实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从1915到1927延续10余年,参加者数百人,发表文章近千篇,专著数十种,是近代中国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高潮,关系到中国社会变革的性质和方向。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发表直接参加讨论的文章并不很多,但他提出了不少十分深刻的观点,成为论战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因此,对他在论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若干探讨,是不无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深刻体现。当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个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深入认识、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解决现实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深刻体现。当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个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深入认识、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解决现实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诞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构成的。而宏观哲学层面的根本方法、中观思维层面的思维方法和微观工作层面的具体方法,构成了其"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瑗 《理论学刊》2008,3(4):22-2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963年9月中共中央开展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是中苏论战的转折点.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国内外影响最大、最代表中共方面论战的核心观点,从而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因而和旨在完成"反修防修"任务的"文化大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史料是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基本素材,是研究者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然而,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预设观点不同等原因,中国当代史料运用中出现了因伪造史料、篡改史料、裁减史料而产生的伪史料问题;口述史料中也存在由于口述者情感立场、记忆失误和知识局限等造成的错误史料问题;还有学者在史料解读中做不到客观准确,不尊重史料,以偏概全,得出片面观点。针对伪史料、误史料问题,必须开展相应的史料鉴别工作——辨伪、正误,并以正确的原则和立场来解读史料,使史料的主观解读尽可能接近客观历史事实,尽可能准确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于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有些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为了澄清理论是非,现对部分观点作一简介,仅供进一步研讨参考。一、哲学基本问题是否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第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是:①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最根本的矛盾,因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它是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中国在国际上时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正面说得少、负面被夸大的境地。之所以存在这种状况、产生这些问题,原因主要在于:西方媒体"他塑"形成反差。在对华报道上,西方媒体往往以冷战思维的立场观点、"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议程设置的技巧方法、揭丑报道的传播取向进行传播。客观上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8.
1930年2月,赣西南二七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所支持的土地没收分配方案,但党内仍存歧见。随后,毛泽东在赣西南密集开展农村调查,以证明自己关于如何开展土地革命的思考是正确的。在调查过程中,毛泽东提出"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初表述。调查结论驳斥了"托陈取消派"的观点,支援了党内与"托陈取消派"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毛泽东的赣西南农村调查也存在不足之处,其对富农问题存在着观点上的先入为主和方法上的较多定性分析。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了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是什么?概言之.思想就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总和,其中立场是基点,观点是表现.而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则是内核。由此来说.我们讲解放思想,其实质应该是转变思维方式。如果说解放思想是手段,那么转变思维方式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青年思想是胡锦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治党治国治军的思维方式,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分析当代青年特点,评价当代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形成的关于青年问题的系统理论观点。他精辟阐述了"青年是什么"的问题,从而形成了青年思想本体论;他辩证地分析了"如何认识青年"的问题,从而形成了青年思想认识论;他应对国际国内形势、为破除西方和平演变战略,高瞻远瞩地回答了"怎样培养青年"的问题,从而形成了青年思想方法论。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当代中国青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