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宾语 《廉政瞭望》2006,(8):20-22
2006年6月20日,创下安徽第一腐败“纪录”的安徽双轮集团原董事长刘俊卿,因为涉嫌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及非法持有枪支等罪,站到了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告人的席位上。检察机关指控,从1993年至2004年,刘俊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先后196次单独或伙同妻子张兆侠收受他  相似文献   

2.
殷建光 《廉政瞭望》2005,(11):35-35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有关部门了解到,司法机关对刘俊卿案已侦查终结,该案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其实,就在刘俊卿与安徽省一副省级干部腐败案有关联的说法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时候,刘俊卿却依然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直至当上亳州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平步青云的刘俊卿叫人在双轮集团酒厂门口竖起了一块两层楼高的巨像,像中刘俊卿面带微笑,向群众挥手致意。那时  相似文献   

3.
“欲”字,右边是“欠”,左边是“谷”。“欠”者,不足也,“谷”者,虚而欲实也。“望”者,有所期待也。人性中最基本的力量就是人的欲望。生命开始于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有所期待的地方。换言之,生命开始于欲望诞生的地方。欲望之所以有力量,正如水之上游气之高压,总是有一定的指向———总是指向还没有据为己有,而又感动了自己的他物和他人。欲望是生命动力,人生未尽,历史未尽,是因为欲望未尽。消灭了欲望,也就消灭了人生。欲望只是欲望,只是一个事实———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礼仪、法度都是尽人欲的方式,礼法可革而人性难灭。“存天理,…  相似文献   

4.
杨青 《学习论坛》2003,(10):69-69,96
从腐败案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绝大多数的腐败主体都是受错误世界观的驱使 ,个人非法欲望膨胀 ,在从众、攀比、冒险等心态的刺激下 ,铤而走险 ,不择手段地受贿聚财。非法的个人欲望通过违纪行为而得到满足 ,使其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一、腐败主体不良心理的表现1.“刑不上大夫”的无惧心理。一些腐败分子十分信奉古代“刑不上大夫”的律条 ,自认为身居高位 ,属于“大夫”阶层 ,“刑”决不会上到自己头上。他们中有些人也确实看到社会上的腐败很少涉及到中高级领导干部 ,即使被揭露也是批评教育或以挽救为名 ,给予宽释。因此 ,在这些…  相似文献   

5.
我是四川省南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大家都知道,一个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之内,既有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又有群众监督。而在“八小时之外”失去了这些监督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党员的形象呢?我认为,关键靠自己来“制欲”。人,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欲望,一时一刻也不能没有。有欲望才有原始动力,才会有追求、有奋斗,才会有累累的成果和无悔的人生。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与生存的活力。然而,古往今来,劝告人们“制欲”的箴言诫语却比比皆是。《礼记·曲礼上》曰:“欲不可从(纵)。”为什么?俗话说:“人心…  相似文献   

6.
俗诵说:“万事欲中生”。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讲,是解决“欲”的问题。“欲”是什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欲望与生俱来,与生命同生同灭。人类绵延不绝,源于欲望的驱动。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生活动力和生存活力。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待名利地位、如何获取名利地位,这对团干部是一个重大考验。首先要节制欲望。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青年人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就必然给自己带来痛苦和不幸。”  相似文献   

8.
阚侃 《前线》2014,(3):113-113
罗曼·罗兰说过:“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自律不仅是一种领导素质,还是一种领导能力。人的一生是为欲望而生的一生,也是与欲望抗争的一生。所以人这一生,既要坚持理想忠贞不渝,又要甘于放弃非分之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贵族”这种地位的追逐和渴望,恐怕要甚于很多国家。从“贵族学校”到打着“只为等待最后的贵族”为名号的地产广告,再到“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真是一副活生生的国人欲望图。 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相似文献   

10.
董小玉 《探索》2000,(5):50-52
文学作品应当抒写性灵,释放出个性的光彩。然而文革文学却陷入了“政治化写作”的困境,今天在告别“政治化写作”之时,又走向了欲望化的“个人化”写作困境,其主要表现为分裂的自我,自闭情境,同性恋,单一性的重复“我”的故事,对欲望的顶礼膜拜。为此,我们呼吁作家走出欲望化的“个人化”写作困境,关注社会、国情、民心,使个人化的问题转化为人类性的问题,寻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命写作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坚守淡泊     
淡泊,是天山深处那一湾湖水,清澈透明。淡泊,是宁静,是一种人生态度。 置身于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与诱惑擦肩。瞥一眼自己的房子、票子和位子,总有些万股无奈或千般不尽人意。对比得与失,心中难免失落。失落—经放纵和宣泄,就会失态,就会出格。欲望和浮躁容易结伴,浮云和阴霾形影相随。刺激最容易使人欲望膨胀,幻想则易使人心智迷乱。面对诱惑的陷阱、欲望的泥潭,小说家陈染说:“为了逃避黑暗,我们闭上眼睛。”但实际上却是,即便我们“闭上眼睛”,也并不能够“逃避黑暗”。  相似文献   

12.
贪欲,意为贪得无厌的欲望。英国有一则民间谚语说:“贪婪地追求金钱、不择手段地利己的人,等于一砖一瓦给自己建造一座地狱。”如首钢的管志诚、海南的戚火贵、贵州的阎健宏、昌图的桂秉权、江西的胡长清他们贪得无厌、在金钱、美色面前打了败仗。阎健宏曾赤裸地表示:“党籍国籍可以不要,腰包足了,到美国享福去。”结果因贪欲太盛,被一颗子弹招走了肮脏的灵魂。正如古语所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人有欲望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不能纵欲。人的私欲多了、重了,就会滋生邪念,使人疯狂。《后汉书.班彪…  相似文献   

13.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2):43-44
皖南遗恨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军部和部队9000余人覆没,罪魁祸首是蒋介石、顾祝同。如果从新四军内部来讲,项英、叶挺之间相互让步,特别是叶挺为了满足项英“大主意由我来拿”的欲望,对自己的一些正确主张不能果断坚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1940年12月10日,皖南新四军向长江以北转移,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由云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到苏南溧阳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再待机通过敌占区,渡江到苏北。这条路线是苏南第一、二支队往返皖南军部所走的路线,也是顾祝同认可的“合法”路线。但这条路线自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发出“皓电”(10月…  相似文献   

14.
认识自己     
王尧 《前线》1993,(16)
人认识自己应该不难。两三岁孩子也能迅速从一群人的照片中找出自己那个小面孔。这无疑是镜子的功劳。人在甚至连铜镜还没发明之前就已经认识自己了。战国时有个叫列精于高的士人,有一次衣冠楚楚去见国王,侍者奉承他“公姣且丽”,他不自信,“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从“窥于井”到铜镜再到玻璃水银镜,人们认识自己的手段日益进步,但是却日益不能认识自己的真  相似文献   

15.
马明阳 《党课参考》2023,(15):76-78
<正>再平常不过的日用品、舍不得扔掉的礼品包装袋、用旧窗帘自制的落地灯灯罩——走进宋庆龄同志故居,一件件简单朴素的陈列品映入眼帘,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宋庆龄同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让人肃然起敬。古人言,“毋为私欲蔽”。体面的工作、广阔的前景、美好的生活……人生在世,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适度的欲望催人奋进,但过度的欲望,则会让人深受其苦。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诱惑面前多一些定力,面对物质名利多一些淡然,  相似文献   

16.
个成语叫“咄咄逼人”,意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以我之见,人生在世,与其咄咄逼人,不如“咄咄逼己”。“逼己”即自制,即通过对自我内心的约束来自省、自警和自律。这至少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觉悟并弘扬正气。人非圣贤,金无足赤,人人都有自制的必要。比如制贪、制怯、制怒、制邪恶之念、制非分之想、制放任自流。古罗马哲人曾说:“人不能制情欲,则为情欲所制。”借而用之,一个人倘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就会反过来控制你。通过自制,既可以使人避免走火入魔、自甘堕落,又可能使人得以净化或升华。人生在世,倘若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自制…  相似文献   

17.
“欲“字,右边是“欠“,左边是“谷“.“欠“者,不足也,“谷“者,虚而欲实也.“望“者,有所期待也.人性中最基本的力量就是人的欲望.生命开始于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有所期待的地方.换言之,生命开始于欲望诞生的地方.欲望之所以有力量,正如水之上游气之高压,总是有一定的指向--总是指向还没有据为己有,而又感动了自己的他物和他人.欲望是生命动力,人生未尽,历史未尽,是因为欲望未尽.消灭了欲望,也就消灭了人生.……  相似文献   

18.
闲话欲望     
人之欲望如同车之辕、鸟之羽翮,不可一时无有、一刻缺失。人一旦失去了欲望,也就失去生活的信念和生存的渴望。世人之所以喜新厌旧、朝三暮四、得陇望蜀、贪生惧死,皆为一个“欲”字使然。故古人云:“人无无欲者,即如禅寂之徒,以槁木死灰自命,然终不免槁木死灰之欲。”由此可见,人总是或多或少要有点欲望的。欲望虽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皆欲己所欲、弃己所恶。自古挥金如土、引珠弹雀者有之;爱财如命、车辙寻粟者有之;杀妻拜将、烹子邀宠者有之;闻官洗耳、焚身不仕者有之……凡喜其中一二欲者,皆谓自己所欲为天下之大欲,无不贬他欲而扬己欲、…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30日“河北第一秘”李真被宣判死刑的消息,全国电视新闻联播。从他的脸上看不到恐惧。在最后时刻,灵魂主宰了肉体,精神战胜了欲望。肉体是物质的,需要进食,需要运动,需要性和色,有很多的欲望。灵魂是精神的,抽象的,可变的,可塑的。高尚的灵魂抑制着不正当的欲望,肮脏的灵魂则使各种欲望疯狂增长,最后为欲望付出惨痛的代价。李真就是这样的人。但是他的灵魂被主审检察官陈晓颖拯救了。他说陈晓颖是个“哲人”。于是他申请极刑。消灭那个充满欲望的不洁的肉体,安息那个得到拯救的灵魂。1.“特殊秘书”被捕自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  相似文献   

20.
路淑英 《新视野》2006,2(3):53-54
苏格拉底开创性地把“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作为哲学原则,实现了哲学主题由神到人,由自然到社会的转变。近代哲学把“认识你自己”纳入认识论的层面,提升到主体性的高度,确立了人的理性或精神本质。一些现代哲学家尽管独辟蹊径,从非理性角度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但人的生存困境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越发突出,因此“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