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吴葬之     
《今日浙江》2013,(16):60-60
吴葬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  相似文献   

2.
武杰 《协商论坛》2016,(8):38-40
2015年年初,上海大学文化研究方向在读博士王磊光,在《近年情更怯——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中选择为仍在乡土世界的人们发声.他说:“我是从农村的土地上走出来的读书人,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如果我不为他们说话,谁还更有资格?” 在此之后,王磊光对自己的故乡进行了持续的调查与思考,形成了更多的笔记,从各个不同层面展示了大别山区偏僻一隅农村的“生动图景”.这些笔记于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结集为《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出版.  相似文献   

3.
手捧《科学文化随笔丛书》,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问:“何谓科学文化?”顾名思义,要了解什么是“科学文化”,当然先要弄清构成它的两个要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文化”?记得奥古斯丁——古罗马基督教神学家  相似文献   

4.
据说,《中国作家》要为林斤澜开一个专栏,老先生大笔一挥,栏名:“随便随笔”,唬得来约稿的编辑大叫:“随便?太随便了吧?”先生并不力争,欣然改过——“随缘随笔”,皆大欢喜。此事绝非杜撰,林老为人之随和可见一斑。眼中的林家真是个很随便的所在,普普通通的两居室楼房,老桌旧椅陈家具,随随便便地堆满了书稿信札和儿童玩具。尤其是阳台上的花,更是生得随便,一律的仙人掌类植  相似文献   

5.
《容斋随笔》再版“引言”开头写道:“那一天是1976年8年26日,在中南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拖着巨大的病躯,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他说,要看《容斋随笔》……但是,毛泽东这时已病情恶化,遂于9月9日逝世。……《容斋随笔》已经伴随毛泽东 40年。” 《容斋随笔》为南宋翰林学士洪迈(号容斋)所著,其中一篇“人生五计”转述朋辈朱新仲的人生之语。朱新仲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设计,这五个阶段分为: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即谓五计人生。 “十…  相似文献   

6.
单正平     
《新东方》2012,(3):F0002-F0002
单正平,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责任教授,兼任海南省文联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出版著作1O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专著)、《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译著)、《膝盖下的思想》(随笔)、《闲话女人——迷你男权主义》(随笔)、《左右非东西》(随笔)等。在所研究领域的最有代表的思想观点是:  相似文献   

7.
王渔洋在清初文坛主持风雅五十余年,对清代文学发展与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王渔洋在多方面成就卓著。其中,王渔洋的笔记创作也是开一代笔记文体风气,《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和《分甘余话》5种杂录型笔记作品是王渔洋笔记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王渔洋的笔记创作内容庞杂博瞻,他以鲜明的补史意识和精英意识,为笔记文体注入文人雅趣,深刻影响了有清一代的笔记创作。也正因此,加之王渔洋有闻则录的笔记传播观念,使得他的笔记作品长期被奉为经典,引发众多仿作涌现。  相似文献   

8.
《人大研究》2012,(4):2-F0002
<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亲笔作序、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翟峰履职笔记》,以随笔、日记、杂谈、散文和诗歌等形式精汇了作者这些年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部分心得、体会和感悟。该笔记以"悟、记、谈、论、述"五字统  相似文献   

9.
吴茀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为中国画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笔记》一书己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一个多月了。书名叫《和谐社会笔记》 ,有人问我读了哪些书 ?说实在的 ,精读加粗读 ,真不知读了多少百本书。记得单是一家出版社的书我就读了十好几本。可是 ,这笔记与其说是读出来的 ,不如说是跑出来的 ,哭出来的。为了认识社会 ,为了提高一点社会的和谐度 ,我到过很多地方调查 :到过十年不下滴雨的沙漠里调查牧民 ;在雨季 ,越激流 ,走“猴子路” ,过铁索桥 ,到蚂蝗上树的哀牢山调查山里人 ;在冬天 ,我脚踏滑雪队员的雪橇 ,手扶滑雪队员的双肩 ,在雪山上调查少数民族。实践是写作的源泉 ,调查是…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爱永没有改变"——从《哈姆莱特》看《夜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宴》是继《英雄》和《无极》之后,中国著名导演进军世界电影市场和进入世界美学赛道的另一张“出师表”,然而,对于经典的克隆和改编又一次遭遇“滑铁卢”。《哈姆莱特》的美学贡献何在?同为复仇题材,《哈姆莱特》与《夜宴》为什么一个成为经典,另一个却遭遇“滑铁卢”?隐藏于影片奢华制作背后的美学眼光与美学感觉,是比声色影像本身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韬 :随着去年《青年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文学刊物的联合推出 ,“后先锋”这个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可能是2 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学定位概念了。您是在《青年文学》第三期上同时发表文章对“后先锋”写作进行理论定位的评论家 ,请问 ,“后先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葛红兵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 ,大家感到先锋写作衰微之后 ,文学似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的热炒 ,一篇又一篇作品的出世以及一套又一套文集、文丛的出版 ,另一方面是文学的先锋精神的萎缩 ,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技术上的不思…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的几个问题冯景源《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继《人类学笔记》之后,留给后人的一部重要的巨著。《历史学笔记》因翻译出版的时间较晚、文字数量大,研究它的困难和疑点多.因而目前仍“鲜为人知”。但《历史学笔记呐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它...  相似文献   

14.
有幸获得方方惠赠的新作《汉口的沧桑往事》(以下简称《往事》),时候已渐近暑假,不用说,它自然成了这个炎夏我的必读书的首选。《往事》属于记忆的文学,“记忆的文学是追溯既往的文学,它总是目不转睛地凝视往事,尽力要扩展自身,填补围绕在残存碎片四周的空白”。按照美国斯蒂芬·欧文在《追忆》中的说法,有两个问题是记忆文学的作者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第一,在悠悠岁月中,什么样的往事有“扩展自身”的内在力量?这恐怕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选材的问题,它更多地涉及作者的史识和史观。难道历史真的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者如新历史批评主…  相似文献   

15.
欧娟 《求索》2008,(7):173-175
文学期刊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办于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主流叙事成为其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但也发表了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在当时受到批评的边缘文本。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张力、人物心理的话语锋力和爱情主题的话语磁力三个层面,来重新解读这些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作品,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语境下《人民文学》边缘文本所彰显的话语力量,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春瑜,建湖县高作镇人,1937年出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的《明朝宦官》、《明清史散论》等学术专著,及《“土地庙”随笔》、《老牛堂随笔》、《牛屋杂俎》等杂文集,当初见之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及美国纽约《世界日报》、香港《大公报》,以及台湾等报刊时,即已引起了海内外广大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读书     
《当代广西》2013,(16):60-60
《声西击东:一个90后的思想笔记》韩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本书是一位90后学人的哲学学术随笔文集,内容以规范性与分析性政治哲学为主,又及伦理学、心灵哲学与科学哲学等,阐释了自由、正义、平等、国家、公民、中立、自我、支配、自然禀赋、现代性、基础主义等诸多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假日晴窗无俚,有客来访,促膝长谈。海阔天空之余,兼及岳飞《满江红》词。客数为问。作者不敏,搜索枯肠,勉以为答。客退,惧其有失,援笔记之,以就正于海内方家法士。客问:听说近来国人对岳飞的《满江红》词,有不少议论,不知阁下有所闻否?主答:岳飞是人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人们经常议论他,是理所当然。去年九月十日,台湾省的《中国时报》,刊载了孙述宇《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质疑》一文。九月二十一日,《中国  相似文献   

19.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20.
<正>一、时代大势与教育逻辑转型王丽:檀老师好!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的一名资深教授,您丰富的教育思想可谓是“一个瑰丽绚烂的花园”。近日,您又出版了教育随笔集《时代与逻辑:檀传宝教育随笔》。这本新著为何命名为“时代与逻辑”?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专家,您认为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意味着什么?檀传宝:这本书命名为“时代与逻辑”,其中的“时代”,用中央的话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