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依赖于他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当个体对于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及其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会对某些道德规范产生需要,伴随着情感体验,就有了实现这些需要的行动动机和为了实现这些需要而要克服困难的道德意志,三者结合起来,才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品德。道德品质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就是个人自觉地抉择行为,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控制行为、调节行为。这个过程的心理机制就是道德信念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指出:道德信念是道德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行为效应,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对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运作的各环节对人的动机与效应的内在影响.以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企望及其产生、需要及其满足、活动内驱及其规律、历史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双向互动作用等等课题,是当代哲学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这些课题无一不与作为实践主体的当代人的经济活动相关.而又受到市场经济的运作及其特点的作用,所以可以用一个简要的称谓来概括这一类课题的研究,那就是“市场经济人学”。市场经济人学研究的是经济人的价…  相似文献   

3.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致使他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挫折,是在否定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状况下产生,即由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引起。挫折传递给人的是不良的情绪体验。它使人烦恼、痛苦,甚至绝望。但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可以扭转“乾坤”。如果一个人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悲观绝望,那么挫折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相反一个人能正确地面对挫折,那么挫折对于他来说无异于是一笔财富。初中生挫折感强,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弱,容易被挫折“弄晕”,使自己陷入悲观绝望中。…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他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等感觉,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笔者认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注重学生的尊重需要,肯定他们的优势,赞赏他们的成绩。而我们在教育中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自尊需求,特别是“差生”的这种需求.走进了一个误区。李灵是我所教班级中最为调皮、最令人头痛的“双差”生,倍受老师的批评指责。有一次课堂提问,我表扬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5.
龚文霞 《求索》2008,(9):108-110
“时间是人发展的空间”和“生命尺度”里面的时间是指自由时间。当然,自由时间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会成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空间和前提,因为它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核心特征就是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个常量,由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共同构成。要延长自由时间就必须缩短劳动时间,这样才能达到人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要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并构建合理的自由时间运用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价值内涵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范畴,价值只有在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只要这个人、这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就表现出有价值。所以,价值的本质是能够满足他人与社会的需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对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对人和社会在导向、动力、保证等问题上的满足。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价值和拓展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但决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是在人们主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的,这其中就…  相似文献   

7.
罗松岳  汪涛 《现代领导》2005,(12):29-29
发轫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企业,围绕管理而产生的企业文化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过程,“人”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地位在企业文化理论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企业而言,培养具有凝聚力的工作氛围,是人本管理的基础工程.是企业文化营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员工个人需要的分析研究,采取适当的方式满足员工的各层次需要,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产生归属感、使命感,有效形成合力,降低内耗,达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而通过对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很好地为营造企业凝聚力服务。  相似文献   

8.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着眼和谐,高度重视社会成员需要的合理的满足。要重视经济建设,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满足人的政治需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不断推进社会建设,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的生态需要。人的需要的合理满足,将大大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挫折耐受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主要指的是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也指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境。造成挫折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自然灾害、恶劣的气候、别人的刁难、不公正的待遇等,它们都可能使人们的愿望得不到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观因素指个人的生理缺陷、健康状况不良,以及智力水平较低等。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心理发育的速度相对缓慢,身心常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  相似文献   

10.
牟成文 《理论月刊》2005,3(1):34-36
有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和谐共生,而排除人对自然的占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和谐共生与占有之间是统一的: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在本质上是占有的;人的需要又可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人对自然的占有也可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只有不断提高和发展人的合理占有能力,才能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公正实现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正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弄清怎样才能实现社会公正,将为我们追求社会公正的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   一、实践的需要是社会公正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从唯物史观来看,社会公正是根源于生产实践需要的合理的利益关系。从生产实践来考察社会公正得以建立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出:实践的需要是社会公正得以建立的根据和前提。人以实践来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实践的社会性需要参与实践的人具有实践的要求、能力和积极性,而人进行实践的内在动力是自己需要的满足和新需要的产生,因此,实践必然要求在人们中合理分配因合作而产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为体现这些社会关系而建立的社会活动的规范系统。也说是说,社会制度是规范化了的社会关系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或为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工作或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一个方面,其情况当然也不例外。社会工作制度也是人们行为必须遵循的规范系统,社会工作或社会福利制度也能达到其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从社会工作或社会福利专业制度的机制功能说,它们属于社会的稳定机制。社会的运行和向前发展,不…  相似文献   

13.
李侠 《人民论坛》2011,(8):164-16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需要关注我们的教育体系以及理念中还缺少什么,更应该关注我们比一流大学多出了哪些不合理的东西。前者是一个可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后者要处理的问题则是正本清源。炫耀与冷漠是当下中国大学日益蔓延的两种慢性病,剖析它的成因机制以及解决策略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从几起大案看犯罪人格的形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人格在严重暴力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犯罪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遏制犯罪人格 ,必须净化成长环境 ,满足合理需要 ,加强人格预警以及对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从实践的整个情况来看,仍有一些较明显的障碍亟待解决。本文仅就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障碍及其消除问题略谈浅见。一、障碍分析(-)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使各产业主体失去了正确的行为导向。价格是引导和调整产业主体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市场机制。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对物价进行行政控制,对农业和其它基础产业定价低,而对加工工业定高价。当前转轨时期实行的价格双轨制不但没有扭转价格不合理的局面,反而在市场运行中产生了众多矛盾。以上原因造成的价格体系不合理,使各种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积极的情感会促进正确认识的形成,坚强意志的磨炼和行为习惯的调节;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积极而健康的情感,既不能自发地产生,也不能在政治空谈或强行训练中“立竿见影’地形成,而必须自觉地运用情感发展的规律逐步培养之。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提高人的精神需求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需求是人的需求的基本方面,是人所特有的。精神需求的形成是由于主体的主观心态与环境的不平衡,为了维持和恢复平衡的主观心态而产生的一种动态依赖关系和渴求状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无疑是发展物质财富的机制,这一机制首先强化的是人的物质需求,而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只是它的“副产品”。但不能由此断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使道德滑坡,人的精神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而言逐渐萎缩。我们认为,从发展的长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的行为受到需要、动机、激励的支配,而调节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式的最高调节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必要进行心理学思考。一、正确运用心理学关于需要、激励的理论,深入了解和适当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基本方法需要是人的本性,是指个体所处的缺乏和不满足状态。人们希望得到满足的欲望和要求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需要,整个世界对人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人也就不可能去学习…  相似文献   

19.
张祖英 《中国妇运》2000,(11):47-48
激励本是心理学的概念,表示人的行为起因。管理学中的行为学派将激励引入管理学,视激励为管理职能之一,并赋予其新的含义:激励是创造满足组织成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有项调查显示,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完成工作量,但如果调动工作积极性,其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既提高劳动生产率3-4倍。靠什么调动积极性呢?需要激励。 一、激励理论 1、一般需要理论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未满足的需…  相似文献   

20.
激励控制机制是指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使其改变或保持某种运动方向、目标和状态以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机制。它的功能在于使人们的行为自动导向特定目标或者使人们的行为按照特定目的或组织意图发展变化。构成这一机制的基本要素有二: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本文拟就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及在公安队伍管理中激励控制机制的应用等问题做一些探索。一、激励主体为了使被控对象改变或保持某种状态,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发出控制信息或改变控制变量。产生或发出控制信息的人称为激励主体,即领导者。领导者若想激励控制更成功,实现有效的领导,关键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