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陈忠平  央泉 《求索》2013,(11):96-98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的形成除了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外,更主要是源自美国的清教主义、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及超验主义思潮。美国个人主义传统影响了美国大批知识分子,梭罗即是其中一位,他独立不羁的一生是对美国个人主义哲学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2.
浦惠红  张瑞华 《求索》2011,(1):221-222,194
梭罗是位超验主义作家,但他同时关注社会、投身社会,并勇于实践自己的思想。梭罗视"个人"为最高法则,相信个体的能力,崇尚个性之美。尽管抗拒政府,梭罗却不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他对政府的态度总体上是乐观的。梭罗的不服从视野是地区性的或是基于现实的,而非全球性的或理论性的。这种政治哲学吸取了古希腊自然法精神的精华,并且接近于近代洛克、卢梭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3.
谢志超 《求索》2013,(2):103-105
中国儒家哲学对美国超验主义的发展和成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内外学界均予以关注与研究。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超验主义思想对儒家哲学有关个人与政府的对话关系、社会公平与公正以及政府为政以德等政治观念的借鉴与接受,论证儒家哲学政治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期有助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四清 《湖湘论坛》2001,14(5):88-89
(一)爱默生的自然观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19世纪中叶超验主义哲学家、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论自然》(1836)、《论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献辞》(1838)。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论自然》,包含了他的超验主义的自然观,体现了他对于世界的超验主义态度。而这种自然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也许正是爱默生欣赏东方文化的原因。 超验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它的中心思想是“人类能够直观地了解真理” 或“超越感官能力之外来获得知识”。爱默生…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谤的理性态度。即所谓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以费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席楠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28-131
《赫索格》中的"自然"是犹太知识分子主人公赫索格悖论性认识论的客体化反映。它既象征着赫索格对"田园"传统和超验主义、个人主义的继承,也象征着赫索格作为犹太人对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盛行的美国社会的焦虑,"田园"幻灭为不受控的"荒原",他改造"自然"的试验受挫,最终他不得不回归社会。这一双重"自然"悖论也体现了美国犹太作家贝娄1960年代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枝盛  熊惠平 《前沿》2009,(13):198-200
超验主义是19世纪初标志美国精神独立的新英格兰思想运动。它崇尚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的心灵直觉作用,崇尚人的"神"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属性,是"集体主义"在美国的先行,不仅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美国挣脱欧洲的精神束缚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仍然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来宁  王金伟 《前沿》2013,(11):44-46
人文精神作为信仰重建的价值诉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民族精神的塑造。近年来高校存在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十分紧迫和必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相同都强调对人的关注,并且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向大学生传授人文精神的主要阵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以及人文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对如何有效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几种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9.
舒奇志 《求索》2007,(4):225-227
本文梳理了二十年来我国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美国的两位重要作家爱默生和梭罗的评论和研究,指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位作家的自然观和宗教观、个人观和社会观、诗学观以及他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几个方面,揭示了爱默生和梭罗思想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力压迫下个人徒然痛苦的挣扎及消解。由此引起人们沉重的反思: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人所创造的物质世界中,人的位置在哪里?人从一开始就是以群体的形式进化的,但是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冷漠到如同冷硬的墙壁时,这个群体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这部作品在怪异的形式下向读者提出的尖锐问题。六、《秋天的日落》 这是一篇超验主义作品。超验主义原义是指真理超出人的经验范围之外。美国作家,超验主义大师爱默生却认为:在一个伟大的统一的总体之内有两层现实,一层是超自然的现实,一层是自然的现实。超自然的现实是…  相似文献   

11.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社会的主流思想地位。这种权威地位的形成,与其学说积极的入世精神、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紧密相关。孔孟思想的最大的优点,是代表了全社会所有阶层人民的利益,而不只是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孔孟政治思想的最高宗旨,是取得社会全体国民的共赢。因此,孔孟的儒家学说,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共同的关注与接受,并成为今天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西审美主义尽管言说方式和论证理路大异其趣,但其根本精神却有相通之处,即寻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寻求人的审美化生成,寻求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种审美主义是一种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的体现。审美学作为人文学科,其根本品性正在于人与现实真正的自由关系的现实建构,即探讨人如何生成为审美的、自由的人,现实如何生成为审美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人文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有关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它包括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法学、文学、语言学、艺术以及其他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则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回答的是“应当怎样”的问题,即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对国家、对社会承担责任,应当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等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积聚对人产生的影响的外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人文知识,教育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当代社会,这种立足于人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涵的文化自觉,即人文精神的确立为前提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建设具有现代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和谐,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台州作为“和合二圣”的故地,是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地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本文通过对台州“和合”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台州历史人文精神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并对弘扬“和合”人文精神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晶 《理论月刊》2010,(5):52-54
梭罗的自然观体现在它的超验性上,认为自然是人感知的对象,是人存在的家园与精神的归宿。所以,人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同时需要保护自然在其本真状态的传递。这种保护自然的观点使梭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自然主义者与环境保护主义者,是西方环保主义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李微微 《前沿》2012,(17):165-166
高校教育旨在塑造高素质的人才和凭借高深文化的选择、传递、创新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化者,也就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可以说,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面对多元化价值取向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思想,更容易产生困惑、偏移甚至动摇.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建构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论萃     
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什么是人文精神?首先,人文精神与商业主义相对抗。商业主义是把商业经济看成高于一切、把商品化作为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机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人文精神的倡导者们并不反对市场经济,他们同样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成熟之时,那种把市场、商品原则绝对化,在精神、文化、学术领域也无例外地推行商业主义的思潮,却并非真正的市场经济原则。其次,人文精神与物质主义相对抗。物质主义是以当下物质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为人生第一目标的伦理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倡导者,正是想用高扬人文精…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既然如此,这也应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政治文明是一种文明,必须以一定的文明精神为基石。江泽民同志重新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种提升了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历史上产生,在历史中发展,在不同的文化、文明里,在历史发…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变迁,"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丰富。从"人文精神"的恢复到"新人文精神"的建构,是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精神走向,它既是文学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亦是文学回归文学本体的成果。从人的寻找、发现到人格的张扬、重铸,再到国民素质的塑造、提升,新人文精神对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人格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