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关于"学习"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社会"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依据《论语》,从学习目的、态度、内容、方法及检验标准五个方面对孔子的学习观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读书时间     
《侨园》2014,(5):7-7
《论语别裁》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殿堂 作者 南怀瑾 推介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辑的语录,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也是他讲解《论语》的课堂实录,成书方式差不多,但两者却大异其趣。《论语》微言大义,需要后人一代又一代地阐释注解;《论语别裁》则通俗易懂,活泼形象,应该说是很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国学普及读本。  相似文献   

3.
付秋婷 《学理论》2012,(24):159-16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一部《论语》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启示,它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现代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三个大方面对《论语》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即:学习之道、交友之道、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学赏析     
《侨园》2014,(12):46-46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6.
杨昱然 《学理论》2013,(8):37-38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论语》对他的记载生动,丰富。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7.
赵平  李斐斐 《学理论》2010,(17):155-156,192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保留着较浓的口语会话色彩,形成平实质朴、简约精当、含蓄与明快交织的话语风格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原因:孔子大众化教学、教学民主化,情感中介、设置情境,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追求与实践。老祖宗为我们今天"人本""、人文"教育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8.
吕明烜 《学理论》2012,(13):68-70
"天道"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对于"天道"有着精深的认识,《论语》中"天道"与"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论语》中的"天道"通过"命"的方式呈现在人世,而使人能够通过命反观"天道",适应于"天道","天道"和人世通过"命"形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王晓哲 《学理论》2010,(11):155-156
《论语》中用到了大量的譬喻句式,这些譬喻句式把冗繁的说理内容变得生动简洁,说理效果更为直接晓畅。譬喻句式产生了美学中的移情作用,即观念联想和内摹仿,观念联想使客体对象情趣化,内摹仿作用使主体更加具体化。譬喻修辞使《论语》的说理艺术更为精警,对《论语》的普及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