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李达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独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理论的历史任务,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作了直接提示;主张从学理上有系统地彻底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好理论前提;提出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李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前驱之一,在其毕生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中,李达反思和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要解决的第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不先行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就成问题。李达在自己的理论工作中,较早地反思和解决了这个前提性问题。李达的卓越贡献,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及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期推介     
<正>李达是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本期由武汉大学教授汪信砚主持的专题"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赵士发和李亮华的《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提问题的反思及其重要启示》,汪信砚和郎廷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开启之作——李达的〈中国产业革命概观〉探论》,鲁涛的《李达对史学理论的探索》,三篇文章分别从普  相似文献   

4.
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论"。最终形成了强调"实践的唯物论"而更重视作为认识论的实践的理论特色。李达的"实践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要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李达的《中国产业革命概观》阐明了产业革命的意义,比较了中国产业革命和与欧洲产业革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考察了中国近代经济演变的三个过程,即帝国主义的入侵过程、封建主义的瓦解和挣扎过程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萎缩过程,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怎样发展中国产业的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与中国产业革命的关系,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前途,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问题,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2,(8):93-93
石淑华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需要和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不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式,也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古近代经济学在内的整个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公共范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大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的伟大历史成就,不仅使它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旗帜,也深刻启示着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探索。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耀  项东 《前沿》2012,(1):29-32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建党之前,蔡和森通过勤学勤思,结合中国现实问题分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了不懈努力。蔡和森和毛泽东一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贡献。建党后,蔡和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对中国革命性质、阶段、统一战线、依靠力量、道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方面 ,由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差异以及各人的主客观因素、传播角度、着重点等不同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 ,由于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个性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方面,由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差异以及各人的主客观因素、传播角度、着重点等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正反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推动主要体现在民粹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倾向、民粹主义核心观念的流变、民粹主义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民粹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等方面。而民粹主义所含有的反智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错误思想则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民粹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保守主义合理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超越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的创新性,这个特色也恰恰符合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即实践唯物主义,而不带有教条主义的僵化特征。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波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是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是沿着何种路径发生中国化现象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的,这是全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和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而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经验之一,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本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开始就立足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在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那里形成了初步的文化自觉.随着中国革命实践正反经验的不断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统一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那里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紧接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界的研究全面展开,加上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最终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广泛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最终结果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的普遍真理性,找到了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切实结合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17.
卢国琪 《求索》2011,(2):102-104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中国化的新概括,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文珊  郭国祥 《前沿》2006,(3):196-198
瞿秋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本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阶段、革命领导权、武装斗争、农民问题和农民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和创新思想,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唐萍 《人民论坛》2013,(7):164-166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包括:他破除封建思想的桎梏,提倡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前提条件;积极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先进的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干部基础;开展工人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尝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