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枫 《法律与生活》2010,(21):41-43
随着江西省国土资源厅“3名副厅官一案”尘埃落定,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也查明,这并非一起窝案,“监控门”事件只涉及原副厅长许建斌。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利益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如何维稳已成为当今各级党政领导的一门必修课。打错门的暴力维稳模式是反稳定的,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因此,跳出维稳怪圈,回归亲民和谐理性维稳是未来维稳工作的重要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3.
蓝天 《检察风云》2010,(13):26-29
挂职两年,为当地争取5个亿 对于许建斌的落马,熟悉他的人大多数尽量避免谈及。此前,他是亲朋好友中骄傲的大人物,是老家的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4.
巩寒冰 《证据科学》2016,(2):233-245
在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受贿案中,其机械使用概率论解释质疑控方证据的做法,存在严重错误,由此引发了关于概率证据理论的一些思考。虽然英美证据理论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对证据和证明过程的描述是概率性的,但艾伦教授认为数学世界与人类事务世界之间可能并不相似。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司法实践对于精确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由量化带来的对证明责任和当事人主张的清晰表达,以及对证明过程提供的规范性指引,都刺激了大量的试图使用概率性理论解释审判过程的某个方面的论证尝试。然而,在概率性语言试图描述证据及证明活动时,检察官及辩护律师谬论、结合悖论、相关性悖论等认识错误的出现却带来了对事实认定活动与概率理论之间矛盾冲突的反思,或者说并非是对概率性理论的批判,而是对法学理论家们就概率性理论的特定使用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在河南郑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车上乘客称,之前老人曾因让座问题与一名小伙子发生争执并动手打了小伙子4个耳光。老人的家属称老人患有心脏病。因小伙子不让座生气猝死究竟是谁之过?其中的情理法须辨析。先说情。由于此前曾有年轻人因拒绝让座而被老年人暴打的新闻见诸报端,引发公众愤怒。因此,一些人  相似文献   

6.
吕冰 《法人》2007,(5):40-41
恰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各地人民群众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以及正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予以通过之际,先是广州媒体披露了麦当劳、肯得鸡等国际连锁餐饮企业违法用工的消息而引发“工资门”事件。接着,全国各大城市的劳动保障部  相似文献   

7.
殷国安 《检察风云》2010,(16):72-72
新闻背景 近日,湖北省委大院门口,武昌公安分局6名"信访专班"便衣警察围殴了一位厅级干部的妻子。事后,武汉公安方面一位负责人道歉时说"打人纯属误会"。此事一经报道,迅速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8.
放小镜 《检察风云》2010,(16):73-73
7月22日,湖北武汉警方"打错门"主角湖北厅级维稳官员之妻陈玉莲,在被打一个月后,武昌区公安分局局长朱正新带领两名下属来到医院病房当面道歉。她号啕大哭,并质问对方为何动手、受谁指使、所谓"陈玉莲张嘴咬警察"的说法从何而来,两名打人警察不说话,只是自抽耳光。(《新世纪周刊》7月26日)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与“监狱人”的逻辑悖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的外延大于再社会化,再社会化的外延又大于强制再社会化。近年来,关于“罪犯社会化”的提法不准确,不严密。监狱对罪犯实施的惩罚与改造属于强制再社会化的范畴。罪犯并不是非到监外服刑才能社会化,限刑的本身已属于强制再社会化,没有必要在此之外再搞体外循环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一、“年龄门”事件引发的思考2010年2月26日,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国际体联认定,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我国女子体操选手董芳霄虚报年龄参加比赛。时年不足16岁的董芳霄,  相似文献   

11.
王琼 《中国检察官》2010,(22):38-38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法律是一个极限或者底线,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一极限。就社会层面而言,如果人们都突破法律的极限,整个社会就会失序。事实上,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要发展,仅有法律约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做企业如同做人,不但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上说,真相是一个社会再基础不过的价值坚守,是人们最简单的要求。真相是生活的原始记录,不能编造,不能加工,不能杜撰。虎照事件的结果,只是让我们欣慰等到了华南虎照事件中唯一的真相。有了这个真相,我们才可以说社会没有被欺瞒,人民没有被诓骗,等到这个真相,我们才可以相信社会真实的一面。真相的到来最终标定这样的道理,一个文明而开放的社会,不会呵护谎言,拒绝真相,真相可能会迟到,但不会不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理学在研究与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其表征是:法理学之西方知识与中国模式之东方经验的悖论、法理学之"权利本位"与中国模式之"发展""稳定"目标的悖论、法理学之法律自由价值优先与中国模式之法律秩序价值优先的悖论、法理学之以"个人"为本的法律观与中国模式之以"人民"为本的法律观的悖论。如何认识与看待这些悖论,是当下法理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淑贤 《法制与社会》2014,(16):104-105
西方国家的相对司法公正并不是司法独立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与一系列限制条件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悖论。这一悖论揭示了西方国家普遍的对司法独立的不信任,只有在对司法独立进行各种限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司法独立的作用。在这些限制条件尚未成熟之前就一味强调司法独立并不能导致真正的司法公正。要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对法官和干预司法者进行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15.
一:湖北"捞尸索钱门" [事件] 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地带,两名少年不慎落水.为了营救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十几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遇难.就在人们为见义勇为者扼腕叹息时,一则新闻却使整个事件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婧 《法人》2005,(11):78-79
“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商业利益来换取社会利益的做法,是否取得了应有的作用? 网游产业是否会由此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心理教育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心理教育是什么却没有定义.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教育是人存在的形式之一,而人又是观念的集合体,因此,无论一个人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它们都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其实,心理教育是一个虚假命题,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悖论.实施心理教育的结果只能够增加更多的"心理不健康"的个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指出,全球资本主义既促进文化同质性,又促进文化异质性,而且既受到文化同质性制约,又受到文化异质性制约。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而地方化的趋势也不容小觑。在此视野下,探讨以《来自星星的你》为首的新韩流在中国再次掀起高潮的原因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杨佳的个人尊严维护中"讨说法"与其恶意杀人之间存在着社会价值观念异常即轻视生命权利的社会氛围支持。在弱个体仇视某一职业强群体的社会学视野中,仇警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异常向群体异常演进的表现。而在法律经济学视野,1个人"讨"的所谓说法,等于要6个人生命的死亡、5个人身体的受伤,而竟然会有那么多网友叫好,则是一种忽视生命权利,在生命权与人格尊严之间,价值选择的错位。至于法律文化学领域,人权的核心是生命权,人存在的本源意义当中,生命权应当高于人的尊严,杨佳为了所谓的个人尊严而可以乱杀人的逻辑,是非常荒谬的。  相似文献   

20.
张进 《法制与社会》2013,(13):292-293
我国《刑法》第4条明确规定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化,也是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但在刑法中平等的价值基包括哪些要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笔者在拜读冯亚东老师的《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和《平等、自由与中西文明:兼谈自然法》这两部著作后,受到冯老师提出的"平等悖论"的启发,认为刑法中的平等价值应该包括罪刑法定主义、形式平等为原则兼顾实质平等和罪刑的符合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