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最初认识,是从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开始,通过对劳动、社会、物质生产现象的考察,形成了对社会结构的初步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不仅正确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和运行规律,还以此为工具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是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学界对支持型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之理论基础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这制约了支持型社会组织研究领域的整体推进及支持型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探究和剖析支持型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能为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支持型社会组织理论研究的深入。资源依赖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社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的基本思想与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生发具有一定关联,阐述支持型社会组织生发的上述理论基础,有利于支持型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扩展和完善,也能为我国该类组织的发展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是一个并不新鲜的新命题,自古希腊开始西方学者就对其展开持续讨论,改革开放后国内学者除了探讨政府职能一般理论外,还集中讨论了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动力及其可能的实现路径。已有成果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构建,但面对统筹城乡发展、参与式民主兴起等新环境、新问题仍略显单薄,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有必要坚持理论反思与实证研究并重,以参与式治理自下而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向服务,最终推动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与完善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形成制度最终在立法中确立下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最初是从经济学界开始的,其后在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领域相继展开了研究。因此,从立法角度加强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与完善的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企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交叉学科。法学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法律现象;社会学家也运用社会学理论来阐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法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非常广泛。一个世纪以来,法社会学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上一个世纪以来不少法学工作者开始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解释法律现象。但是由于中国法社会学的研究起步晚,其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学者关注理论甚于关注社会现实,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甚至相互脱节。因此,要想与世界法社会学家进行对话,推进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还需要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6.
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之后,信息加工观、生态观和社会文化观等新观点的挑战以及一些新实验方法技术开始运用,为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理论、方法、观点上的新思路,主要体现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的新发现、社会认知心理理论和认知需要研究等领域。这些新的思路启示我们,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应全面理解和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生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儿童认知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被认为是"公民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之角色",还被视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铜仁市奋力攻坚"十三五"、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对社会组织的相关理论的阐述,对铜仁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确认哲学学科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应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整体领域这一前提下 ,进一步将这一整体领域中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区分为三个逻辑层次 ,即哲学历史观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社会哲学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专题 (现代化 )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并对这三个层次的关系作了探讨 ,特别强调要重视社会哲学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的研究在中国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知识界对此"舶来"理论进行了严肃的理论反思,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思索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具有的解释范式的价值与实践借鉴的价值,探索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长成与建构之路.而建构中国公民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建立"三维制衡"的新型社会结构,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法律论辩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部分,然而关于法律论辩的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今法学界普遍重视实体法及程序法,对其他法学理论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持续完善我国法学理论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