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十六周年前夕,我走访了中山先生生前的卫士范良老人。范老精神矍铄,身体健壮,虽已年逾古稀,但毫无老态龙钟之状。所以我首先好奇地询问范老养身之道。他告拆我,这是得力于中山先生的恳切教导,平时坚持锻练之功。中山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对卫士们说:「要锻练好身体,才能当好国民公仆。」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23)
正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你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吗?对了,中山博物院。"台北"国父纪念馆"前副馆长曾一士说,"因为它是在1965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的。"曾一士说,出于对中山先生的崇敬,台湾很多地方有中山先生的塑像,几乎每  相似文献   

3.
正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他们细数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感念中山先生当年对台胞的深厚感情,并冀望以中山先生为媒,深化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系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人(现名中山县),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少年时代正处清朝末期,吏制腐败,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中山先生目睹国家被西方列强侵占,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因此立志推翻满清,振兴中华。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山先生以崇高之理想,开创民主共和之愿景,冒险犯难,鞠躬尽瘁,不惜竭其毕生之力。中山先生奔走国事,凡四十年,精诚无间,尽萃于斯,满清不能屈其身,穷途困苦不能移其志,心之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回,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卒底于成。中山先生肇建民国不…  相似文献   

5.
他为实现国家的统一而献身──孙中山先生晚年的爱国事迹黄文雅团结统一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基本条件。我才近代无数爱国志士都为之奋斗牺牲。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J、中山先生是其中的代表/.物。中山先生一生都为谋求民族解放、国家统一而奔波操劳,可谓鞠...  相似文献   

6.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是一位卓越的不屈不撓的革命實踐者。孫中山先生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一面旗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封建帝制的統治;還在於他從事四  相似文献   

7.
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偉大歷史功績,是我幼年時代從父母的教誨中記取在心頭的。隨着年歲的增長,我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對先生的革命思想尤為景仰。當影片《孫中山》的導演丁蔭楠選中我扮演孫中山時,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從小就崇拜的革命偉人,現在由我來扮演,並有機會去研究、探索先生的理論,把先生的光輝形象儘可能真實地、藝術地重現在銀幕上,真是三生有幸!憂的是,先生是世界偉人中的佼佼者,是後  相似文献   

8.
我在青年学生时代,曾经四次会见了孙中山先生.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期,我作为陕西省的学生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上海两次见到中山先生.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中山先  相似文献   

9.
我为中山先生守灵□左治生口述朱小鑫撰文现已是银发飘逸的左治生先生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71年前,他曾为中山先生守灵护灵。谈起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他仍十分激动—92岁高龄的左治生先生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  相似文献   

10.
1924年,孙中山在与宋庆龄合著的《建国大纲》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设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80年前,中山先生正式提出“京唐大港”、“泛亚铁路”、“三峡大坝”、“重修运河”四大主张,气吞山河,石破天惊。1925年,中山先生北上议和,因肝癌不治不幸逝世,抱撼终身。80年后,先生宏大的经济主张与政治抱负,正由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步实现着。  相似文献   

11.
方国瑜先生     
<正>追随先生1953年秋天,我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就开始了与先生的师生缘。记得第一次见先生是在入学不到1个月的时候,我和杨世强、李近春、和世杰等同学一起去拜望先生。先生住在云大北院两层楼的红砖房中。先生刚进50岁,着中山装,清瘦但很精神,一位地道的学者。先生知道我们是丽江的学生,非常高兴,得知我和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我在江西九江中学(其前身为濂溪书院)读书。我经两位留日教师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剪了辫子,立志改革。辛亥革命之际,我参加了江西军都督李烈钧部宪兵团,廖伯琅为团长。后来,李烈钧成立了秘书团,廖就推荐我到秘书团任秘书。辛亥革命以后,我同中山先生见过五次面,每次见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7,(1)
正2016年11月17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第十届黄埔论坛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举行。这次以"中山思想与黄埔精神"为主题的论坛将众多黄埔后代汇聚于中山。黄埔1期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黄埔1期生徐会之之子刘凡、黄埔1期生陈赓之子陈知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等大陆知名黄埔亲属代表,以及台湾相关黄埔组织退役将领  相似文献   

14.
宁武 《春秋》2016,(1):10-12
1919年秋,我奉中山先生电召由福建到了上海。中山先生给我讲述了当前革命的新方略:“在国际上要联俄,学列宁的革命方法;在国内,五四运动正蓬勃发展,中国新青年起来了,这是中国革命的新血液、新生力量。我们要把握时机,取得政权,擒贼擒王,首先必须打倒北洋直系军阀。因此,我打算即回广东,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中山公园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仪式,默哀时不禁想起五十九年前我在金陵大学上学,教务长美国人塞维奇不独不允中山先生逝世日放半日假,  相似文献   

16.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潔之先生,現年八十六歲。他在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先生任非常大總統和大元帥時期,曾任大本營警衛團的排長和粤军第一師步兵第三團的連長,擔任中山先生的拱衛工作。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二十週年,本刊記者羅淵祥、劉臣特意在廣州訪問了李潔之先生。李先生就祖國統一問題談了自己的意見。現將談話記錄整理如下,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是孙中山先生浩气长存、精神不朽的长眠之地。3月12日上午,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在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上午9时,参加拜谒的各界人士首先在博爱坊前合影留念,随后拾级登上陵顶祭堂,在中山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7,(1)
正黄埔军校作为现代中国著名军校,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在现代中国军事史上留有凝重辉煌的一页。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黄埔军校建校92周年,同时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年,时至今日,我们在学习《孙中山全集》(16卷本,尚明轩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印行)的若干文献语录名句时,仍可感受到孙中山奋斗的难能可贵和他言语的力量所在。重温中山先生教诲,以他博大胸怀之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7,(3):70-74
“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竞之业”,孙中山在遗书中这样表达他的遗憾。伟人辞世后,乱世依旧,兵荒马乱的北平,只有碧云寺这个小小的角落维持了安宁。数名国民党卫兵在寺内住下,守卫孙中山的身躯。直到4年之后灵柩移出。孙中山第三次到北京,前后只有七十多天,时间是很短暂的。但那毕竟是他走完生命最后旅程的地方,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中山先生1912年来碧云寺时亲手扶植的九龙柏现已郁郁葱葱。2006年4月15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碧云寺种下一株白皮松,并题下“青山有幸伴中山,同志无由忘高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