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文兰 《学理论》2013,(21):211-212
节日大多起源于一个纪念日,中国的七夕节和俄罗斯的情人节也不例外,都是纪念性的节日。节日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刻录着一个民族发展的脚步。两个节日都拥有浪漫的爱情色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在此,笔者就介绍这两个节日并进行比较,从中深刻地领悟到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这一道理,从而更好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形成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众多传统节日,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文化遗产的重成组成部分,是维系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对比分析国内和唐人街传统节日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和唐人街传统节日认同差异的比较,探究如何通过强化传统节日认同来维系中国民族文化安全,最后总结出从节日认同意识的强化、节日行为的沿袭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共振三方面去强化文化认同,实现保护民族文化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国家间、民族间的交流联系日益密切,随之出现的文化交融也更加明显.外来节日纷至沓来,而本民族节日却处于日渐式微的尴尬境地.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少数民族节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为民族节日中更需要保护的对象.课题组根据对凉山州彝族聚居区火把节的调查,了解到火把节在接受外来文化后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保留火把节传统特色的建议,呼吁全社会关注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相似文献   

4.
吴亚辉  周全胜 《学理论》2014,(33):278-280
中华民族自古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情怀。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的隆重的"社火"文化活动是我国绚烂多姿的民俗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内蕴着通俗而实用的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因子。它在活跃民族节日气氛、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同时,载负着对民众进行以尊重和传扬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政治性节日作为党的重要宣传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其作用如下:提高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加快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高涨,尤其在新丝绸之路政策的带动下,中俄的合作日益加深。但是很多人对俄罗斯并不是很了解,谈起俄罗斯,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俄罗斯气候寒冷,到处冰天雪地,其实俄罗斯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国家,下面我们谈谈俄罗斯的主要节日。德谟克利特曾说过,没有节日的生活就如同一条没有客栈的漫漫长路。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 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 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 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宝贵资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长期生活习俗的凝聚,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仫佬族民众的诉求。依饭节是最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节日,其自身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供奉的人物与祭仪、旨趣与功能都随时代变迁而变迁。在文化生态视角下,通过解析依饭节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索依饭节文化的历史意蕴,就能发现其特色文化的构成基质,发现影响其文化生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力量,发现依饭节文化的传承方向。此视角对于保护和传承依饭节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具有建设性帮助,对于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也可提供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6)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内导入新课、内容讲授、课后巩固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可以开辟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利用其他课程、专题讲座、大众传媒、校园文化、节日习俗等校园内外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交融共舞     
《瞭望》2008,(31)
作为全球体育竞技的大舞台,奥运会是全世界体育健儿四年一次的大团聚,同时是世界各民族之间对话、交流、沟通的盛大节日。参加北京奥运会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展示的不仅是体育竞技,还有世界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万种风情,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了许多新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得偏僻边远,世代日出而作日人而息,不但物质生活贫困,而且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其历史和传说以及宗教信仰的意义,可以说是共同地域的共同体,邀约一起进行经济交流和共同娱乐的聚会日。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瞭望》2007,(25)
能够动态保护的要帮助它在原生态下发展,难以逃脱消亡之势的就要做好静态保护,等待日后再生的机会刚刚过去的6月9日——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是民族民间艺人的盛大节日。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207位民族民间文化“高手”站在省博物馆门前台阶上,  相似文献   

13.
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这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又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每个地区、每个民族均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在满族的发祥地、清王朝的肇兴之地——抚顺市,便保留着许多鲜明的满族文化特征,插"佛托"这一满族民俗活动,就是清明节的独有习俗。插佛托是一种将用柳枝和五色纸制作而成的佛托插在先人坟上的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酝酿,2007年末中央政府终于颁布了修改长假的决定,取消五·一七天长假,又顺应民意,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法定假日。从而使中国的节日当中,有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这点来看,在节日的快乐享受之中,肯定会增加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5.
何巧 《学理论》2013,(24):199-201
简述贵州民族音视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贵州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资源建设应重点采集少数民族建筑、少数民族民间口承文学、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等音视频文献。提出制定科学的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少数民族音视频文献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节日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断与西方节日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适应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态势,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西方节日文化的关系,不断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王卫红 《学理论》2010,(15):100-101
亭目制度是历史上布依族地区土司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布依族的社会形态呈现出独特性,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对布依族亭目制度及其社会形态的探析,进一步了解其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4)
随着当今社会变化的加速,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节日也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节日泛化现象风靡云蒸。节日泛化现象有着自身的类型、生成原因及其社会功能,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将是节日文化今后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湘西民族团结的民俗表现,一是大杂居小聚居,二是双族或三族家庭的出现,三是历史上形成了一些共有的节日.湘西民族团结的伦理基础,表现为有着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人文精神.由于湘西土家、苗、侗、汉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互渗,出现一定程度的伦理要素的趋同,从而协调各民族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20.
论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宜彦 《学理论》2011,(13):309-310
国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节日活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它的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引导功能、审美功能和心理调节功能。使受教育者在过节的气氛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自我意识的转变,最终达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相得益彰。与此同时,要加强节日活动的指导、宣传和节日活动形式的创新,以促使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