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东 《法制与社会》2011,(26):180-180,184
现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制作存在体例繁琐、证据排列无序、证据分析趋于空白等问题。审查报告应当发挥反映审查起诉情况、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等功能,建议将《审查报告》分为两种格式,分别对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公诉案件审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决定了证据表达在公诉案件审查报告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证据摘录上,要保证证据材料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简繁得当、总结恰当;在证据排列方面,力求条理清楚、符合逻辑;在证据分析方面,要讲求方法,可以运用一种或者综合多种方法,提升审查报告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公诉案件审查方式中,将过去的阅卷笔录、移送起诉案件意见书、出庭预案等法律文书的内容合并,形成一个综合完整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通过实际操作笔者感到还有几个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改进。一、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可尽量简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报告文书过于冗长。必要的内容当然不能省略,但报告中有许多重复之处宜删剪。1.移送认定的事实与审查认定的事实两部分内容大多相同,叙述时可只写一次。经审查,移送部门认定的事实与审查认定的事实相同时,在移送认定的事实栏内,只写明“与审查认定的事实同”即可。…  相似文献   

4.
2002年高检院公诉厅下发了<关于试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的通知>([2002]高检诉发第112号),要求各省级院在本省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分市院开展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的试点工作,并同时下发了<关于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制作说明>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以下简称<制作说明>和<样本>)."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是通过充实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内容,将以往办案程序中的阅卷笔录、复核证据提纲、审结报告及出庭预案等文字材料综合在一起,使<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能够全面反映从受案到出庭前的工作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审查起诉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是最精确的法学",因为<刑法>直接涉及犯罪人的自由、甚至生命,它像一把精确的尺子,用来厘定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界限,精确的刑法学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确的刑法规定就是为社会成员划定精确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2002年高检院公诉厅下发了<关于试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的通知>并同时下发了<关于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制作说明>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以下简称<制作说明>和<样本>).2008年下半年高检院公诉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秀综合化审查报告评比"活动.从各地推荐参评的综合化审查报告总体情况看,制作质量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对证据的分析论证"这三部分当中.为此.笔者专门就这三部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和建议.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诉安件证据是否客观、真实,是保证案件质量的关键。因此,须经对案件进行认真的细致地审查,复核等步骤,使案件达到型诉法要求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使所办理的公诉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行的司法文书制度,公诉阶段公诉人应分别制作阅卷笔录、移送起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不诉书)、公诉意见书及答辩提纲、出庭预案等。这几种法律文书对圆满完成公诉任务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刑诉法的修改、庭审制度的改革,作为一种普遍的文书制度有的已没有必要,有的可以合并。  相似文献   

9.
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重构之法理探析及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修改前后的两部刑事诉讼法,虽然均在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中对庭前审查程序作出规定,但由于立法时对庭前审查程序的功能认识不够清晰,相关规定过于简单和粗疏。因此,有必要对庭前审查程序的改革问题加以深刻思考。鉴于目前对于庭前审查程序的研究多局限在具体实施问题的层面,在评析各家之说的基础上,对庭前审查程序重新进行定位,对其价值取向、理论原则等问题展开初步论证。最后提出重构我国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侦查、起诉、审判是刑事诉讼的三大环节,起诉前承侦查,后启审判,在刑事诉讼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枢纽作用,所以要构筑公诉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在起诉环节构筑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应建立三个机制:受案前的引导侦查取证机制、受案后审查起诉机制和结案后监督引导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对2002年下发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及制作说明进行了修改,制定下发了《公诉案件(一审)审查报告(普通版样本)》和《公诉案件(一审)审查报告(简化版样本)》([2011]高检诉发54号)。为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样本,现就有关重点内容说明、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中 《内蒙古检察》2004,(4):36-36,48
审查报告综合化工作确定为公诉部门规范化管理和公诉改革的重要内容后,回民区人民检察院从2003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这一工作,至2004年3月1日共对164件案件按规范化要求写了综合化审查报告。综合化审查报告是将以往办案程序中的阅卷笔录、复核证据提纲、出庭预案、审结报告等文字材料综合在一起,全面地反映出从受案到侦查和审查起诉的工作内容,目的是为了保障案件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人作为社会主体的权利开始受到全面关注。在刑事法领域,突出体现在对被告人和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方面,但由于近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中心主义所处的强势地位,导致被害人逐渐被遗忘,直至20世纪中期以后,为谋求与被告人权利的相对平衡,被害人权利保障才得以浮现。顺应刑事司法的国际潮流,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在形式上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进步,但在被害人权利的具体实现方面却不尽人意,尤其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4.
公诉案件撤回起诉实践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案件撤回起诉并没有刑事诉讼法上的依据,仅有司法解释上的依据,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缺陷。法律应就公诉案件撤回起诉的性质、司法审查的运用、撤回起诉的效力以及司法救济等问题作一规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确立为公诉案件当事人,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原告”履行控诉职能,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德国附带诉讼制度允许被害人作为附带诉讼的原告人而非公诉案件本身的当事人参加公诉,具有合理性。我国应借鉴德国的做法,增设刑事第三人制度,让被害人作为刑事第三人参加诉讼,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从而有效解决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参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闭建斌  林娜 《广西检察》2014,(11):I0004-I0004
象州县院在案件起诉审查环节狠抓质量,为确保圆满的出庭效果打下了基础。今年1到3季度该院受理起诉审查163件,已经审结155件,件件都保证了证据扎实,指控有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死刑案件办理工作中,案件当事人上访、闹访、缠访现象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结合实例,在介绍死刑公诉案件风险评估制度的基础上,详解死刑公诉案件风险评估程序。  相似文献   

18.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理论上,有学者将被害人划分为狭义的被害人和广义上的被害人,狭义的被害人即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广义上的被害人则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直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①因此,笔者将刑事代理划分为狭义的刑事代理和广义的刑事代理,狭义的刑事代理是指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广义的刑事代理则包括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自诉案件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实质是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移植,而自诉案件的代理有其特殊性———当被告人提起反诉后,代理人将一身二任,同时代行控诉职…  相似文献   

19.
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建立了检察机关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后,《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这一制度进一步细化,但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通过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建议相关部门变更强制措施或释放犯罪嫌疑人的实例却远低于预期。本文试通过从四个角度分析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实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困境的原因,探寻落实这一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诉阶段作为公诉人在审查公安机关调取的证据时要全面、细致,以利于在出庭公诉时做到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