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萌 《民主》2010,(9):51-51
暑假又开始了,有网友总结出“暑期十大电视剧”,老版《西游记》毫无争议搞得头名,此外还有《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武林外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情深深雨濠濠》、《我爱我家》等。  相似文献   

2.
王冠颖 《学理论》2008,(13):31-33
90年代以来,《和平年代》、《突出重围》、《光荣之旅》、《DA师》、《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等一大批军旅题材电视剧受到了亿万观众的好评,其中《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等几部还创造了收视之最,在重播中依然收视不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军旅题材电视剧正经历着“激情燃烧的岁月”。目前军旅电视剧产量上的居高,  相似文献   

3.
市井人语     
《侨园》2012,(3):66
《新亮剑》“新”在何处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部新剧《新亮剑》.感觉好像是鸡肋,因为那部拍得非常成功的《亮剑》,早已灌输到人们的脑海中,别人我不知道,本人对《亮剑》可谓百看不厌,不仅剧情感染,而且演员的个性鲜明,表演真实.在近些年拍摄的大量电视剧中《亮剑》独树一帜,乃精品之作.可我就不明白了,收视率这么高、非常吸引观众眼球的电视剧,竟有人“胆敢”去“复制”.而且剧情和剧里的人物基本一样,氛围也没有什么出新的地方,没看出到底“新”在何处.看了几集后笔者得出印象,《新亮剑》乃败笔之作.  相似文献   

4.
李乔 《各界》2011,(2):82-84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洪湖赤卫队》,片中涉及当年湘鄂西苏区“左”倾“肃反”的历史,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湘鄂西“肃反”的核心人物是夏曦,他所制造的“大肃反”给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带来了极其惨痛的灾难性后果,可谓时人闻之色变,后人念之断肠。在中共党史上,夏曦是个著名人物,但这个“著名”主要是恶名昭著,原因就是他曾干过“大肃反”这件大坏事。  相似文献   

5.
杨金龙 《民主》2009,(1):56-56
我很喜欢看书,因此没有太多时间去看电视,但是,最近有人向我推荐一部反映“80后”的电视剧《奋斗》,说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80后”的思维方式,于是好奇,我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确实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6.
亭亭咸青花     
亭亭咸青花●叶芝余电视剧似乎有愈来愈长的趋势,动不动就是几十集,写起来、拍起来好像全不费力———套用昆曲《狗洞》里的词儿,真是“一挥而就,何难之有”?但是,作为观众,却已被那些戏不够、侃来凑的冗长乏味的作品搞得神思昏倦了。电视剧的另一个取向,是喜欢让...  相似文献   

7.
汤华 《瞭望》1993,(45)
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北京人在纽约》,创中央电视台近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论长道短的观众与专家评说时,有一点似乎是大家默认的:这部剧为今后中国电视剧的精品化开了个好头。“太长、太拖、太平、太俗、太糙”,人们接二连三地看过几部所谓“重头”电视连续剧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北京人在纽约》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从剧本的改编,到演员的表演,以及服装、化妆、道具、效果、灯光、音乐、场景的调度与蒙太奇的运用,都透着一种“精品意识”。围绕《北京人在纽约》的播出,不少新闻传媒可  相似文献   

8.
这一回我品《百家讲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中天 《学理论》2008,(4):86-88
看《百家讲坛》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主讲人?或者说,一个主讲人受到观众欢迎,靠的是什么?依我看是三条:学问、见解、个性。《百家讲坛》毕竞是“讲坛”,一点学问都没有的讲不了。当然,学问大得像陈寅恪、钱钟书.也不必。究竞多少合适,就靠各人掌握了,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要有见解。《百家讲坛》不但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9.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随着大型电视连续历史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上拉开帷幕,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又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人们从各自的视角看《三国》,话三分,评人物,论得失。前不久,《三国》电视剧刚刚播完最后一集,记者来到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饶有兴致地倾听了这里的部分新老政工干部看过电视剧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议论。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剧协主席曹禹为本刊撰文亦说:“《四世同堂》是我国电视剧中极成功的一部。”为了让读者了解更多的细节,本刊记者特采写了记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拍摄前后的报道,并约请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要演员邵华等为本刊撰文,畅谈他们的表演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1.
程青 《瞭望》2001,(Z1)
在北京,喜欢话剧的观众最热衷去看的是两位导演的戏,一个是年长的林兆华,一个是年轻的孟京辉。孟京辉的戏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从他的《等待戈多》开始到日前正在上演的改编自马雅可夫斯基的《臭虫》,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10年。孟京辉说他始终都在摸索,他要继续不回头地走下去。孟京辉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他说:“也许观众最初是冲着你的叛逆姿态来的,但假如你只是一个姿态,没有更新更好的东西拿给他们,观众就会走掉。”他希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使话剧重新在我们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我的戏没一部赔过 我的话剧看…  相似文献   

12.
许多观众给予这部剧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力作、佳作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收视率节节升高,一路攀升到创纪录的11%(有的城市高达26%),为今年的国产电视剧开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好头。不少观众给予这部剧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力作、佳作,也恰如其分地折射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14.
韩铎 《瞭望》1984,(11)
从去年初夏起,日本列岛兴起了一股“《阿信》热”。这种狂热至今还在延续中。《阿信》是一部长达三百集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阿信。她心地善良,命运坎坷,执着地忍受困苦的磨难,坚韧地追求未来的幸福。这部电视剧每天播出一集,每集十五分钟,预计到今年三月底结束。自从播映以来,日本千家万户争看《阿信》,男女老少关心这个女  相似文献   

15.
一部真正以孩子为主人公,真正以孩子为观众对象,建国以来第一部大型系列童话剧——《冰冰、泡泡、棒棒》,终于与全国的小观众见面了。《冰》剧故事发生在童话世界的一个“甜蜜旮旯”。神奇的“太阳魔水”,三个“类人族”孩子,长着一  相似文献   

16.
谁来保护艺术家? 说到底,能逃过“自作贱”这一劫数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保护自己。 那么,谁又是艺术家呢?广而言之,人生大舞台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的戏就开锣了。比如,电视剧《武生泰斗》里的角儿可说全是艺术家,当然其中如小武春观众又难首肯。伦勃朗说:“不是所有拿画笔的都是画家。”遇上起哄的,你即使称他是“票友”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六年初春,中央电视台陆续播出了几部民族味浓、富有时代感的电视剧,引起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新星》播出后,立即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某省委机关的同志认为,它是反映改革题材中比较成功的一部电视剧,催人深思,给人以启迪。十一集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播出后,许多中学生认为:《寻》剧所表现的是我们自己的世界,感到很亲切。观众普遍反映,《寻》剧唤起了全社会对表少年的责任感。据统计,《新星》和《寻找回来的世界》的收视率超过了同期播放的一些香港和外国电视剧。  相似文献   

18.
老齐师傅在电影院看自行车已有些年头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生意似乎格外好。他美滋滋地告诉记者,过去一天的存车费不过就是两三块钱,这几天每天都有七八十块钱的进账。 齐师傅的好生意源于 11月 16日河南人民会堂影城突然推出的“ 2元钱看电影”回报观众活动。据称,从 17日起的 10天里,掏 2元钱可以看最新的进口片《疑云空降》。随后,郑州其他几家影院也宣布跟进,将该片的票价也降至 2元。青少年宫影城还宣称,他们上映的最新进口影片《真假姻缘》和巩俐主演的新片《漂亮妈妈》,凭下岗证、学生证、驾驶证可享受 1元的票价,凭残疾…  相似文献   

19.
程青 《瞭望》1999,(46)
喜爱话剧的老观众对老舍的《茶馆》向来情有独钟,对话剧创新探索有兴趣的观众对林兆华三个字大概也不陌生。作为向国庆50周年献礼,人艺重排传统保留剧目《茶馆》,林兆华导演的新版《茶馆》从10月12日在北京上演,此次演员也由于是之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换成了梁冠华、濮存昕等中青年演员担纲,反响良好,票房已超过200万元。人艺的话剧票也第一次卖出了160元的高价。林兆华1961年从中戏分到人艺,现为国家一级导演,也是公认的“有想法”的导演。80年代至今,他导演了多部颇有影响的话剧,如《哈姆雷特》、《浮士德人《绝对信号》、《野人…  相似文献   

20.
舒展 《民主》2007,(4):39-40
荀慧生从农村穷孩子成为京剧花衫泰斗和一代宗师,从文盲成为开创苟派艺术的大知识分子,这不能不说是举世罕见的一大奇迹。以前观众只知道《红娘》、《荀灌娘》、《大英杰烈》等……舞台上苟派的代表作;四大名旦中,没留下艺术纪录片的,仅此一人。看了电视连续剧《荀慧生》之后,对人们心灵.无疑是一次大震动.大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