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路不是泛指“中国的道路”,不是泛泛地谈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是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实质在于探索后发国家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即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的深层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学说、社会基本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运用和体现.它的意义在于,一是突破现代化只能走西方化或美国化道路的偏狭之见,破除了现代化只能移植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模式的思想障碍,彰显了不同于西方的多样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结合本国实际实现现代化的样本;二是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现实可能性,这种复兴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寻求世界霸权;三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力驳斥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客观存在,在现代化发展的一般性图景下,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式,也有别于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是一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契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道路的神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逆转了社会主义的境遇,开启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境界;回应了全球发展的难题,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要着重协调好伟大革命与自我革命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民主体相统一、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崛起的世界环境,是资本的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的阶段,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分版。它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要求,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和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必须突破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这个历史创举进行学理总结与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以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最深厚文化软实力的创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活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学习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创造世界社会主义恢宏历史的新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深刻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殊规律的型版。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推动了其生产力的发展,缓解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不是资本主义合理性的印证,而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在这些重大变革的过程中,与其说资本主义自我肯定的因素在增加,不如说它自我否定的因素在增长,社会主义因素在生成和扩张。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是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近10年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目的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个问题又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还是走“全盘西化”的、附庸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方式,现实地、反复地提到人们面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马克思语,转引自《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第6页)。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的观点为指导,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问题置于世界历史运动中加以考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出自己的粗浅证明。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一种认识,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走资本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和曲解。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世界上存在两条社会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讲到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的入侵时曾先后得出这种入侵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当地人民后退”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联系前后不同的背景,认为当东方世界因西方的入侵而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后,一方面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同时,这种解体的革命作用又受到了局限.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制订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使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宣讲这个专题,应着重讲清下面几个问题: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旧中国,许多仁人志士搞“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还有的向西方学习以挽救中国,但都没有使中国走向光明,也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30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又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历史特点的必然过程。 (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科学结论。这是一个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结论。这个规律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相当明显。旧中国虽然也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它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客观存在的"两种图景"和"两种裂变",即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困境、世界社会主义面临重大挫折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加速进程中迎接挑战的改革和开创的新局面;世界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的深刻的价值裂痕、世界社会主义内部两种理论与运动的分道扬镳。"两种图景"和"两种裂变"所揭示的不是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认定的历史终结,而是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博弈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崭新一页,是对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加速进程中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两种图景"和"两种裂变"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强势地位和社会主义环境的深刻巨变,也展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的长期性、矛盾性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曲折性、光明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全面推进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关键是要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50年代中期.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党就不失时机地带领我国人民探索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老路.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4.
张敏 《理论导刊》2015,(3):45-47
当代西方国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改进,使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但这不是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象征,而是社会主义因素持续增长、最终必然胜利的预示;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验证。在全球经济重大变革的过程中,与其说西方国家自我肯定的成分在增加,不如说是自我否定的因素在成长,社会主义的条件在实践中逐步在形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否定资本主义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它应该也必然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生机归根到底在于它适应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正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不仅科学地论证了让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而是在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一个时期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得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是个发展的学说,不是僵化的教条。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践中,它不是凝固不变的模式。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七卷第四四三页) 社会主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中建立的。社会主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具体道路和具体形式。从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某些设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那些生产力先进,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而是在一些生产力比较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后,面对着大量的小生产者,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上不是全社会就是一个“联合体”,实行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而是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灭商品经济,而且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以扩张主义为出发点,也摒弃了霸权主义的政策逻辑,它旨在强化和平发展的"王道"思维,并把它内化为民族的自觉。中国在批判西方"国强必霸"逻辑法则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谋划。这一谋划并没有遮蔽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没有消弭中国的社会实践,而是表明西方国家的"霸权"崛起路径在中国不能走,唯有和平发展道路才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著名专家都承认,马克思主义为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源流,但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很少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圣西门的工业主义,深入研究和高度赞扬了当时蓬勃兴起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世界上首次全面肯定了科技和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造成的巨大社会变革。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设想,甚至揭开了探寻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篇章。马克思主义促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对这一模式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作为一种处于现时代世界大文明环境中正在发展着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具有两种发展特性:1.对外开放性。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与它同时代的一切文化精萃,包括作为现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主义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成份。同时代而不同性质的文化形态,历来具有相互渗透性。在现代化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遍及全球的今天,企图采取封闭式的手段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文化形态,或者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同时代的别国先进文化,无疑会阻塞自己走向现代化的道路。2.历史继承性。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就是历史发展的真正趋势。马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确立,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历史规律。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时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