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讀了蕭乾的《北京城雜忆》,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七十年前的北京城的色、香、味,頓時縈繞而充滿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長時間的含淚的微笑! 蕭乾是我小弟弟謝為楫的小學同學。他十幾歲時就常到我家來玩。一九二六年我從美國學習回來,那時他是北新書局的小職員,常來給我送稿費。他一面從拴在手腕上的手絹裹拿出錢來,一面還悄悄地告訴我,這一版實在的印数不止三千册……此後他還在燕京大學上過學,在《大公報》當過記者。這幾十年來,無論我們在國內或海外,都没有停止過通信。他算是和我相識時間最長的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2.
我們鎖上自行車,走進婚姻登記處。辦事人員例行公事地為我們辦了手續,只是在接過我們的喜糖時才露出了一點笑意。一切是那麼平常,可是出來時,我打開車,回頭等她一塊走,猛然間發現她那雙大眼睛在看着我。三年前,就是這雙眼睛、這種目光,把我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新的憧憬。忽然间,我又意識到,自己有了小家庭了。我這個人長得實在不敢恭維,活潑的外表下多少隱藏着一絲孤僻。不過倒是落了兩個不好不壞的名聲:善良、聰明。有時閉上眼睛想來,除了這兩件東西我似乎別無所有。我不抽煙,而啤酒喝得却厲害;愛好音乐但也只是略知皮毛。我現在是北京人民大學的講師。六年前的一個清晨,長期在校外從事翻譯的我回校聽一位美國教授的講座。在前往教學樓的路上,我和幾個同行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  相似文献   

3.
重庆今昔     
我今年八十二歲了,計算起來大約有六十年的時間是在重慶度過的。重慶是我國古老城市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是國民黨政府的‘陪都’,許多人在這里工作、學習和生活過。重慶這座美麗的山城,位於長江上游和嘉陵江匯合處。城市倚山而建,延伸在一條連綿的山丘上,四周蒼山環抱,兩江繞城而過。  相似文献   

4.
“吆喝”论     
吆喝,大概自古都有。《尚書·盤庚》中那一句“格,汝衆!”同《禮記·檀弓》中記述的黔敖那聲“嗟,來食!”是一個腔調。這種吆喝,是上對下、主對奴的喝斥,其聲粗而厲。後世官吏出巡對前面的喝道,升堂時兩旁的喊堂,都可以歸入此類。佛寺山門有哼哈二将,我懷疑那也是爲菩薩吆喝的。在舊時,還有另一種吆喝,那是發自社會底層為生活而掙扎的呼聲。“蕭條過百五,猶有賣花聲。”“百五”,指由冬至到寒食共一百零五天,春残花盡,賣花者還在沿街叫賣,那吆喝當然不是歡悦欣喜之聲。我見過北京舊時賣蘿蔔的。那綠皮紅心的蘿蔔叫“心裏美”。冬日夜間,一輛小推車,一盞電石燈,裹着一件破舊棉襖的賣者,瑟縮在寒風裏,不斷地拖長音調叫道:“蘿蔔赛梨——辣了換”,使人覺得他們賣的雖是“心  相似文献   

5.
《潔白的明星——王瑩》一書的問世是一個好消息,我應邀撰寫序言,感到欣慰與榮幸。我不需要重複叙述傳記中的事迹,它们已在傳記本身和王瑩那兩部栩栩如生的著作《寶姑》和《兩種美國人》裏詳述過了。我願意寫一些我個人對她的回億: 我最初知道王瑩是在四十年代,當時她正在美國以她天才的講話、寫作和戲劇演出,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中國抵抗日軍的侵略。在那個時期,我對她的政治面貌毫無所知。後來,新中國建立,我们常常會面,但她和她忠誠的丈夫謝和赓却從沒有谈到他们過去英勇而又豐富的鬥爭經歷。在我和他们相處中,我把王瑩看  相似文献   

6.
北疆散記     
有人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版圖之大,此次北疆之行真有此體會覀冊L問半個月時間,跑了四千多公里的路程。有時,從早晨七點開始乘車,直到中午才能看到一個飯店。經過荒漠戈壁地區,更是難得見到一點水和草。然而這短短半個月的“跑馬”觀花,過眼的花朵亦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烏魯木齊的巴扎烏魯木齊街道整齊清潔,加上一般都市上空少有的藍天白雲,給人舒心的感覺。有關史料記載:兩千多年前,這裏是一片水草豊美的草原,從西漢以後,這裏便成了歷代王朝屯兵之所,直到清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年),清軍築壘屯  相似文献   

7.
他們走了。帶着對北國冬天的美好印象,他們離開了這裹。兩個星期的時間轉瞬即逝,但不論是北國的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會吸引他們重返這裏。因為,北國的景和情使這些來自亞熱帶的台胞們實在難以忘懷! 春節剛過,第二屆台胞冬令營活動便在黑龍江省哈爾濱拉開了序幕,於二月十四日在北京結束。翻開我的日記本,與營員們朝夕相處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也許因為我是台灣人的後代——雖然至今我還沒有去過台灣——我對來自台灣的同胞有着特別親切的感情。此次冬令營的營員中有來自台灣島內的同胞五十一人,在他們中間,約三分之二的人是第一次回大陸。如遇仙境賞冰燈華燈初放,在冰雕薈萃的兆麟公園,正在擧  相似文献   

8.
八年前,在我十几那年,父母親帶着姐姐和我,離开繁忙的故鄉上海,遠涉重洋,来到意大利首都罗马。記得當時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惜別了幼年時的一些小伙伴、小学老師和親友們,兴奋地期待着在异国开始我的新生活。經過十幾小時的航程,我們來到了罗马。它给我第一個印象是深沉和古老,好像是一個沉思着的老人。毕竟这是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呀!到处是雄伟的城堡,庄严的教堂,栩  相似文献   

9.
天下的記者,好像莫不把閱歷看作‘搶不走的財富’。它不生利息,却能生出些有意思的聯想和比較。 這麼個浩浩蕩蕩的國際記者代表團,在美國縱横萬里途中,難免會說起各自的遊歷。像我這樣首次訪美的代表,不多,雖然蜻蜓點水般到過的國家、地區算也不少。最遺憾的是說到台灣,團內許多記者都到過,而作為團里唯一的中國人,我却还未涉足過這美麗的島。每論及此,着實令人難堪,儘管責任不在我。於是,在舊金山的告別聚會上,当问到‘您下站最想去的地方’時,我的回答便是:第一想訪月球,第二就是台灣。但我又補充一句:如果蔣經國先生或台灣當局慨允的話,我當然  相似文献   

10.
從放牛郎到國際知名的“金頭腦”發明家和台灣公認的“漫畫大王”,劉興欽的成長過程,充滿了離奇和歡樂。目前他是台灣漫畫學會的理事、台灣省發明人協會的常務理事,美國聯合大學還曾送給他一個榮譽博士的名銜。不久前,劉興欽先生來北京洽談出版事宜時,記者訪問了他。劉先生五十多歲,中等個頭兒,黝黑的皮膚,嗓音宏亮。他說自己從小由於生活艰苦,要負擔很多工作,又貪玩,只好動腦筋。比如放牛的時候,他把繩子連接在兩株大樹間,把栓牛的繩子打一個活結套在上面,讓牛能在兩樹間吃草。然後他便跑去捉蛇、挖蘭花、採草藥、抓狐狸、種蕃石榴……賣的錢用作零花。  相似文献   

11.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是當我去訪問吳祖光,瞭解他决定收青年編導朱嘯風為門徒一事時,他援引《孟子》以自諷的一句話。時為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日午後。第二天晚間,朱嘯風將通過一次‘拜師謝師’盛會,成為第一名‘吳門弟子’。吳祖光以誠懇的態度對記者說:‘近幾年,老藝人收徒,老國畫家、書法家收徒,早已蔚然  相似文献   

12.
黄河情     
黄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聞名的萬里巨川。海峽兩岸儘管人為地分割了四十年,但生活在台灣島上的中國人,一刻也沒有忘記這條偉大的母親河。近兩年來,有許多回大陸探親、旅遊的台灣同胞專程趕到黃河岸邊看望它或重溫舊夢。隨着兩岸文化交流的日趨活躍,也有不少台灣記者、作家、詩人、藝術家前來採訪和讴歌它。下面我將幾位台灣的編導、記者、藝人、詩人在河南採訪黃河景觀時的情景筆錄如下,以饗讀者。  相似文献   

13.
我今年五歲半,沒有兄弟姐妹。我從兩歲就進了爸爸單位辦的幼兒園,到現在三年多了。我爸爸是《中國建設》雜誌社的記者。爸爸上下班都騎自行車,接送我也是用自行車。媽媽上班的地方離家太遠了,天天都是早走晚回來,沒有時間接送我。有時爸爸臨時辦急事不能來幼兒園接我,就打電話告訴媽媽,  相似文献   

14.
一位出色的當代女畫家,擱下畫筆,幾乎以半生的時間去為别人掛畫。这對她個人來講,無疑是一大憾事,但又是我們時代特有的美談,因為顯示出畫家的性格和捨己為人的胸襟,也體現了中國進步的藝術家以奉獻為樂的美德。畫家郁風就是這樣一位以奉献為樂的人。為了幫助他人,她長時期放下自己心愛的畫筆。為了祖國的文化事業,她多次改行:她當過話劇演員,採編合一的新聞記者,又作過宣傳畫,編過副刊,還是‘展覽工作者’——如果有這個名词的話。  相似文献   

15.
九月十四日上午,當我國建造的第一艘二萬七千噸出口遠洋貨輪‘長城’號在海濱城市大連下水後,記者特地來到幽雅綺麗的棒槌島賓館訪問了‘長城’號船東包玉星先生。在一個多小時的交談中,包先生的事業心和熱愛鄉土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次合作的美滿成果當記者在客廳裹會見包先生和他的夫人丁秀鳳、兒子包靜國時,他們的面部還漾溢着‘長城’號下水典禮時的歡樂氣氛。記者首先請包先生談了他對‘長城’號下水的感想。包先生高興地說:‘這艘船造得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得多,質量可稱得上是第一流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八十一歲了。二十年代初就到日本讀書,嗣後又去法國學習雕塑。畢業後回國,鑒於當時國內對雕塑尚不重視,沒有發展前途,又想出國深造。於是通過父親的關係,被派到意大利使館工作,同時繼續學習雕塑。我考入羅馬皇家美術學院,畢業後,雖有回國之意,但當時國內對雕塑仍不重視,我就留在使館繼續工作。這一‘留’,竟是三十餘年。我曾先後在意大利、土耳其、阿富汗、泰國、伊朗、比利時、埃及、剛果等國擔任隨員、秘書、領事、參贊等職。在這期間,我只回國四次。一次是在京、滬兩地舉辦個人雕塑展覽會;兩次是奉調回外交部;一次是探親。每次時間不過  相似文献   

17.
一、中山陵爲何選址紫金山? 孫中山辛亥革命時的衛隊長郭漢章曾說過,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一次和他騎馬去紫金山郊遊,路過明孝陵時大讚這一带風光優美,便對他說:“我身後能够在此向人民討一  相似文献   

18.
由重慶坐船沿長江而下順路觀賞著名的三峽風光,已經是夠令人神往的了。如果能乘專門為旅遊者而開駛的舒適的豪華輪去沿途停靠,飽覽這一絕妙景色,那簡直就是一種神仙般的享受。在這次四川之行中,我和攝影記者周幼馬有幸在蛾眉輪上當了四天這樣的‘神仙’。峨眉號是目前航行在重慶武漢之間的五條豪華遊輪之一,是個擁有兩千六百五十四匹馬力的相當漂亮的國產船隻,有雙人客房五十間,夏季空調,冬日暖氣。上了這條船,猶如來到了一個小小的獨立世界。既可以登上觀景台去欣賞迷人的自然風光,也可以跳進小池裏游泳,然後上來在躺椅上接受日光的沐浴。在船上,  相似文献   

19.
從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去荷蘭十分方便。早晨七点多,我們乘火車北上,途中沒有過境海關檢查,不知何時已進入荷蘭國境?巴庖获R平川,雖有晨霧,但仍可見近處的景物:綠色的森林、褐紅尖頂的農舍、牧場上黑白相間的奶牛羣,以及路旁不時閃過的五彩繽紛的花圃。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個叔叔在台灣。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我一直未見過他。聽母親講,叔叔去台灣後最初兩年,同父親通過幾封信。後來,聯繫中斷,不知生死。我五歲時,父親去世,似乎把叔叔在家鄉的往事也帶走了。母親既要工作以維持生活,又要關心、照料我和四個姐姐,擔子更顯沉重,也就无暇提起叔叔。我和姐姐們漸漸長大,那位從未謀面的叔叔却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举步維艱,升學、工作無不受到影響。對此我們不免耿耿於懷,也對那位不知長得什麼模樣、却總是无所不在的老叔,產生了一種無名的‘怨恨’。然而,‘血畢竟濃於水’。一九七九年以來,随着各項政策的落实,我们全家人变得心情舒暢了。於是,我和姐姐們又重新憶起那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